从陈家沟看中国真太极的衰败与希望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根据其在温县参加全国太极拳比赛的所见所闻,结合自身多年习拳感受所作。全文以参赛感受为主线,对当今太极拳界存在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批评与反思,或可给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一些启发。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我和小伙伴参加这次在温县的、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太极总决赛,拿到了我参赛项目的第一名,一块金牌,还拿到了1000元的奖金和奖品等。但我最大的收获不是拿了奖,而是见了世面、长了见识。这一路上因为参赛,遇见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对中国太极界有了更深的接触和认知。我也看到了太极界真实的局面:真正的本事无人知,骗人的把戏却风靡天下。国家花了很多钱,很多人,很多物力来推广太极拳,但真正的太极,却几乎看不到了。这回来太极发源地,太极之乡温县参加总决赛,让我彻底对追寻中国的真太极死心了。接下来我将会一层层为大家揭示我看到的一切:

(1)从比赛场面看武师们的套路学习结果

判断一门拳学品质的最佳方式,就是看看他们的结果展示,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逻辑。就像如果想了解今日学堂的教学质量,就算从未到过学堂也可以知道,只需要去看看出来做交流分享、在外展示的学生们的水平,就就够了。甚至是看看网上的博客,就可以了解我们的学习过程、成长经历,以及从无到有的教育方式。从而判断我们是货真价实的,还是造假骗人的。判断太极拳也同样如此,让这些学拳多年的人打一套拳,基本上就一目了然了。

我们之前参加的峨眉山分站赛,就有一千多人参赛。而全国六场分站赛成绩顶尖的选手(各项的前八名),才可以报名参加总决赛。本次总决赛共有各门各派的“顶尖高手”共一百五十人左右参加,算是精英荟萃了。即便没有“太极拳第一人”,至少也是一批顶级拳师的较量,我原来相信:这其中肯定有宝贝可寻的,总有一些优秀的拳师会出现吧?

可惜的是,看完这次总决赛,连我们的父母,根本没练过拳的人,都对看到的一切叹息不止。由于赛前他们来观战,山长说:让他们自己仔细看拳,如果觉得有什么高手值得学习,山长会亲自去找这些高手,请他们来交流或者教我们。所以我们的父母和亲友团,都很认真地看比赛,试图找到高手。但看了两天的比赛后,他们就没兴趣再继续找了。因为他们说:场上一个看得中的高手也没找到,很多选手练拳,连家长们都觉得没我们练得更像太极。选手们连流畅、大方、自然都做不到。甚至连太极最强调的,最基本的立身中正,很多人都没有做到,个个身板僵硬,身体前倾,实在看不出什么太极的味道。有不少人都是翘着屁股打完一整套拳。这些可都是练了一二十年的老拳师啊,在懂拳的人面前演练,实在是“见笑”了。

身形中正,是最基本的太极常识,为何他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呢?难道他们不要求立身中正,松肩,松腰,松胯吗?当然要求。但真相是:他们只知其名,未得其实,更不晓其理!比赛后,一位陈家沟本地的拳师叔叔,非常好心地来“指点”我和明仪,他告诉我们,我们打的拳虽然是很灵活,但动的太多了,很多时候胯是不能动的,要动也必须全身同时一起移动。我们很奇怪,这不是身体就不分阴阳,变僵了吗?与外家拳何异?何来太极和内家一说?我们就问他:比如迈腿的时候,究竟该怎样体会松胯和分阴阳?难道不应该先松一边,由脚下推动迈步,重心转移后再松另一条腿吗。他说,非也非也,哪能分开松呢,当然是两个胯一起松啊,松完之后就可以直接迈腿了。还给我们做了几遍演示。看得我跟明仪哭笑不得,原来他们对松胯的理解就是两个胯一起动,要上一起上,要下一起下,就连左右旋转的时候,都是平面移动。这是扭腰,而非松垮了。难怪这些参赛者个个腰背僵硬,因为他们从没学过真正的松胯。两边的胯都不能分开且配合着转动,腰胯自然僵死,迈步移动的时候,就只能移脚,而不会移胯,自然转动不灵,身形不正了,而且无法发出力量。怪不得他们个个翘着臀、斜着身打太极,还居然能够拿到了全国总决赛的参赛资格、金银铜的各种证书证明,这种古怪的背离太极原理的“风格特色”,还被越来越多的人尊为标准,这不是太极拳的悲哀吗?连基本拳理都不懂的人,在到处表演太极,还把这种错误的太极到处传播。这不是很可笑,很悲哀的事情吗?中国的“国粹”,怎么就被这些人糟蹋成这样子了?

宏伟的陈家沟建筑

本次比赛,参与人数较多的是陈氏、杨氏,吴式和标准套路(二十四式、四十二式等)。三派的风格很不同,陈氏拳是激烈、刚猛的风格,发力动作比较多(这也是练习的人最多的主要原因,陈氏看起来好像最有实战性,相比其他软绵绵的太极,应该宝贝最多,最像太极),但仔细看却发现,其披着内家拳的称号,发起力来,却和外家拳没什么区别,主要靠手臂和腰发力,而且由于其重点也不在训练发力,所以熟练度、肌肉神经反应还不如外家拳,速度慢,力量也不大,顶多是唬唬人。但真太极,应该是用全身的整劲、丹田发力,速度极快,一秒可以出好几拳,且力量极大,可以一拳就把人打倒(上过山长武道课的人,都亲眼目睹过这样的场景)。但现在的陈氏,没看到一个人,能够打出这种干脆利落的发劲,发出具有真正传统太极拳威风的人,个个都是内不内、外不外的怪拳,连体操都不如了。

更严重的是,陈氏经常是低桩练拳、经常跺脚发力,打拳者经常站的很低,而且膝盖常常超过脚尖,过一会儿还使劲跺一下脚,冲一下拳。再加上,他们的身形僵硬,跺脚时没有松沉身体,重心也没有转换过来,只是死死地、蓄足了劲往下乱跺。这样做会给膝盖带来极大的损伤。不少练陈氏拳的老拳师,膝盖都出现了问题。温县本地的老拳师就告诉我们,某陈氏大师就换过膝盖,还有的换了小腿胫骨等等。我们之前在峨眉山分站赛,遇到的一个练拳二十多年的人也说,她最开始练的是陈氏,后来膝盖出了问题,才去练了杨氏。两场比赛中,我们也看到一些陈氏的选手,下场后走路的样子都不太正常,很明显的腰腿已经受伤的样子。不仅打不了人,还让自己落下一身问题,这种拳怎么都算不上是健身养身防身的太极吧?

再说杨式太极,相比之下,杨式太极是很缓慢、柔和的风格,但练得僵硬的人像体操,练的熟练的像跳舞。没有发力的动作,也不像能发力的样子,只是动作慢一些。虽然不伤膝盖了,但也仅限于健健身,离真正的武功还相差甚远。山长常说,练太极的奥秘在于身体协调、不僵硬、胯松松腰了,做到这些才能实战。但无论是杨氏还是陈氏,很多人打起拳来,都是身板僵硬、身体前倾,胯几乎不动,用两只胳膊和腿摆出各种动作,这怎么可能发出整劲?怎么会是太极功夫?

竞赛套路的比赛就更不用说了,其本身是一个把陈氏、杨氏、吴氏、孙氏各种拳种中抽出一点点东西,定下固定标准,拼起来的一套拳。整体看上去像杨氏,但可能是为了美观,动作又比杨氏更大一些。原来我们接触的高手,都说太极实战,是动作越小越厉害,变化反应都让人措手不及。可见竞赛套路,也并不是服务于实战,更像是表演用的体操。

看完我和明仪打拳,再对比场上这些拳师,父母亲朋们都说不在一个层次。我们两人练的风格不一样,一快一慢,一个发力,一个不发力,但都很像太极的感觉,能够感受其中刚柔的结合和变化。这次比赛后,我们还留了几天的时间,专门去拜访了民间的一些陈氏、赵堡太极的师傅,因为当地就是近代太极的“发源地”。其中还有五六十岁的老拳师,历史上太极宗师的后人等。这些人我们的师爷(也就是山长练太极的师父,山长在师爷手下也是“败将”)也认识多年了,我们请教师爷,有没有高手可以介绍给我们学习。后来师爷私下里告诉我们,好好跟山长学就够了,我和明仪练的拳,比那天见到的几个老师傅都好。我们练的赵堡太极的水平,都已经超过当地的老拳师了。他们还是一代宗师的后代子孙,却丢了祖宗的宝贝。

我相信,最初的开创者,像杨露禅、陈清平等人自然是一代宗师。像“杨无敌”这样的名称可不是白得的,那个时代都是实打实换来的。可如今的“宗师们”,又有几个敢出来实战?并拿下了具有说服力的结果?就连打套路,还比不赢我们只练了两个月的小女孩,他们一个个身形不正(发力最基础就是要求立身中正,不论拳击散打都是一个原则)。顶多再加一个推手,想再提高点难度可就真的是没人了。中华国粹退步到今天这个地步,真是可悲。比赛一共有三天,刚开始我们还挺有热情的,觉得总决赛应该非常精彩,还琢磨着下场后去找找大师,多多请教和学习。结果我们把各派大师们都看了一遍,是越看越失望,越看越灰心。这些习拳多年的“大师”也不过如此,中国真太极还有希望吗?

(2)与各大师交流看太极界的真实现状

虽然在赛场上我们没能见到真正懂武功的高手,但还是不死心,觉得有没有可能只是他们不会,说不定他们是见过高手的?还是有宝贝可挖?所以这次比赛后,我跟明仪私下与很多拳师交流沟通,希望能够通过更多更广的渠道,看到太极拳的希望。毕竟这次比的是套路,我们说不定看走了眼。说不定在实战方面我们还有机会遇到大师。如果武术练出来居然不能打人,这只会是天大的笑话。就像医学学完不能治病,金融学完不会赚钱,英语学完不会交流,只能说:它们都是冒牌货。而武术的灵魂就在于能否技击,如果学一个没有技击价值的套路,还不如学舞蹈更好看。最初太极的名声就是打出来的,只不过后来为了方便记忆,以及基本功的练习,后人才将一些单招拼在了一起练习和表演,成为了套路。可当今人们只捡了一张皮,而完全忘记了背后的东西。很多练套路的人都说“我们学太极没什么技击的目的和要求,就是健健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太极拳不本来就是这个目的吗?”

所以在交流的时候,我们特别向他们询问“现在到底有没有可以跟现代擂台实战相比的太极功夫?怎样才能做到?怎样才能把太极和散打实战相结合?”毕竟这些老拳师都熟悉太极门派的事情,且习武多年,见多识广,如果他们都说没有,那应该就真没希望了。

调查这些老拳师,陈氏太极、赵堡太极的相关人士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现在的太极圈内,真的没人懂真太极。甚至于也没人见过真太极了。不论是拿金牌的选手,习武多年的拳师,国家一级指导员,80年代太极拳推手冠军,还是久住武术之乡陈家沟的当地习武人士,甚至包括赛后我们单独拜访的几位陈家沟赵堡当地著名拳师,陈氏小架的拳师等等,这些拳师们,无一例外地都告诉我们:太极拳古代有实战的说法,现在都没有实战的练习要领了,也打不了实战。唯一沾点边的“推手项目”,也只能在太极圈内师兄弟之间玩玩,走出去根本无法跟散打选手抗衡。一位很热爱太极的老拳师,在我不断追问当地拳师与散打选手的交战情况后,告诉我:一位习武二十多年的赵堡人,算得上是本地顶尖的拳师,也想试试自己的功夫行不行。就与一名只学了一年的散打者交手,居然分分钟被残虐倒地,还耻辱地被打出了血。

连当地数一数二的拳师都落得这个下场,当地其他的“太极高手”也都是吓怕了,后来据说练太极的人就再不敢与散打选手对战了。他们也知道,自己练的拳打不了人,出去跟别人实战只会闹笑话,都不吭声了。如果想学习真武术,可以实战的真功夫,当地人也去练散打和拳击了,而不是练太极。实际上当地年轻一代,都很少练拳了,师爷的后代,孙辈的人,什么拳都不练,都跳舞去了。看到这些情况,我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现在公园里,那些教太极的,开太极武馆的,都只肯教套路,根本不谈实战了。

一位参赛者告诉我们,某知名武师可以把一个单招讲一整天都让大伙觉得意犹未尽。应该正因为是实战水平拿不出手,所以才要想方设法把套路讲得丰富精彩吧。这些师傅天天练套路,对各种标准细节了解得可清楚了,带学生的时候动动嘴皮子就能指点一二,十分轻松。而如果涉及到实战,很多师父根本招架不了一招半式,那还怎么服人?

当我们问到与实战有关的问题时,实在一点的拳师就直接告诉我们“没有能用太极打实战的。至少习武这么多年,没有看到任何实例”。那些想维护名声的拳师则会支支吾吾,拐弯抹角地跟我们说“真东西当然有,太极练到最高境界,实战水平绝非外家可匹敌;但要十年不出门,要我们好好的练十年拳再想实战的事情。如果自己没练到高境界,就不要谈实战,这十年要听老师的话好好练,别的都不用想。你看,我的祖师当年如何如何牛,我听说以前有一个高手如何如何厉害”,不过当我们再追问一步:现在“很多拳师都努力练了二三十年了,为什么也没见出功夫呢?现在到底还有没有实战派的太极?他是否见过现在的真人和实人”的时候,这些拳师也面露难色,最终不得不挤出“没有”二字,尴尬勉强地回应,充分显示出他们对现代散打实战的恐惧和无能。而山长却安排我明年就去跟专业的散打队员打实战对抗,我认为很自然。我今年6月份私下去跟他们打过一次,也没觉得这些散打队员有多厉害。为什么这些传统武术的传人们,却如此恐惧“现代散打”呢?

这种结果,实在令人感到遗憾。连太极的中心和源头的太极后人们,这些老拳师们,都不相信太极是可以实战了,你认为全国还有什么其他的武馆和民间拳师,可以教出懂太极实战的人来吗?这些习武多年,识人无数的前辈,对太极的实战价值都表示一无所知,实战太极,古传太极,看来是真的走向灭绝了。据说,一所体院的教练甚至还发出通知,支持民间传统武术队员上门挑战他的队友,胜利者还可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但至今无人应战。我们想象中的“民间高手”,似乎已经不存在了。至少最简单一个逻辑:如果有练太极的,打败了散打高手,肯定会在太极圈内广泛流传,一问三不知,这些练太极的人都不知道这种光大太极门的事情,是绝无可能的。我看看这些拳师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模样,我们就知道,真太极的传统,在陈家沟,甚至在中国都已经消失了。而只懂得花拳绣腿,耍套路,装装样子的假太极,盛行于世,让我们只能在假想中,在电影里面,可以想象一下太极是怎样的厉害了。

现在的习武之人,已经渐渐遗忘了太极拳的精华——“练打合一”。李约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同理,如果太极练到最后,居然不能实战,这也是棵烂了根的,大大的空心树吧?

(3)从知名太极武馆的实战训练模式看真太极的衰落
看到这,难道您不会很奇怪吗?我们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把实战太极丢掉的?近些年国家也组织了不少太极拳实战比赛,怎么可以说没实战太极,没古传太极呢?可如果你自己看到许多“实战太极”是怎样训练的,你也不得不同意:中国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没有真正的太极拳了。
陈家沟号称全国太极拳的源头,陈氏的四大金刚国内外知名,因他们的宣传推广而开始学拳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而且陈氏太极一向号称很能实战,虽然我从来没有看到陈氏太极的实战像是我理解中的太极实战打法。难道太极对打的时候,就是跟散打一样的吗?我们常年在山中修习,对这类全国知名的宝地知之甚少,这次来到了陈家沟,山长让我们多看,多问,多学,好好利用机会。为此我们专门拜访了四大金刚之一创办的太极拳武馆。武馆规模不小,我们去校区内实地看教学实况。作为一家专门负责教授武功,全世界都知名的太极武术学校,想必一定有其值得学习的独特之处。
亲眼看到他们的训练过程后,我还是吃了一惊。纵观整家学校,除了几名成年人在一旁练习陈式太极,剩下的学生无一例外地都在以散打和摔跤的模式进行实战训练,根本没看到太极什么事情。一部分男生在场馆内练习摔跤,两人像斗牛一样顶在一起,努力扳倒对手,丝毫不懂化劲的使用。另一部分男生在操场上练习鞭腿,由教练带队,大家一起哼哈地喊着口号,以统一的节奏出腿与格挡。几乎接近一小时,都在练鞭腿。还有一些女生在不远处训练出拳,模式跟我在武汉体院看到的训练方式几乎一模一样,左右连续出拳,直拳摆拳勾拳一个不落。整场一点内家拳的影子都看不到,完全就是散打与摔跤的培训班。
看完后,我总算明白了:怪不得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武林大会上,参赛者打的完全看不出太极的味道,跟山长教我们的太极实战方式完全不一样。原来他们练的太极实战,就是散打与摔跤。只是选手在上场正式开打前,打几个太极的动作亮亮相,表示自己是“太极门”的,这不是披着太极的皮来骗人吗?陈家沟太极名声在外,也用太极拳套路到处教拳,但骨子里跟外家拳没什么两样(后来通过与专业人士交流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还告诉我们,很多参加比赛的,实际上本身就是散打出身,之后再学学太极,就可以拿“太极拳师”的身份参加各类比赛。而其中“太极打法”的真实性,可想而知)。
原来,现在太极之乡的后人们,竟是对中华国粹鄙视到了这个地步,认为它毫无用武之地,也根本不相信太极拳能打实战,只能拿来骗人,做宣传,到外面当拳师赚钱。真是把老祖宗的宝贝丢得一干二净。拳击,散打和摔跤现在看是主流,但与老祖宗传下来的内家拳的拳理心法相比,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做法。但他们已经不懂了古代的精粹,当然把外国的垃圾当宝贝。就像中国人把美国大学当宝贝一样。
为了让我们了解他们这种训练到底能不能与真正的太极实战对抗,我们在一旁观看他们训练鞭腿的时候,山长就带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山长扮作是防守者,而我扮作起鞭腿的那名同学,当我有起腿迹象的时候,山长会同步进攻我,看谁先到位。结果是:山长每次打到我,不是在我踢到位的时候,也不是在我起脚的时候,而是在我刚准备踢,脚甚至还没有离地的时候,山长的拳,就已经打到了我身上了。这个时间,我完全没有机会去变化和反应。如果放在现实对战上,当对手刚刚准备起脚,身形僵滞,重心不稳的时候,山长不退反进,往前逼上一步,力一吐劲一发,后果可想而知,进攻者马上就会倒下的。这就是拳谱上说的'犯者立扑”,内家拳攻防效果就这么快速简洁。但很可惜,散打根本不练这种进攻和防守的方式,更不考虑如何应对这样的防守反击。事实上,我知道一些真正的高手,就是运用类似的方式来秒杀散打搏击运动员的。
后来我们就反过来练习攻防,山长让我模仿他刚才示范的方式,去与出腿的人对抗,我与明仪一起对练了一下。结果我很快就掌握了攻防的窍门,每次都可以在对手刚刚起腿的时候,就打到对方身上。虽然比山长的反击速度慢了一点,但依然是很有效的。山长看我已经明白了这种技术,就让我试验防守。结果很悲惨,每次我都是被“踢中”后才有防守反应的。这说明山长速度快到起码我反应不过来,还没有看到他身上的动作,腿脚已经到了我的身上!
除了这些,山长还讲了很多克制外家拳不同进攻方式的策略,听得我感觉很恐怖,根本不想去拳台上做山长的对手。有些人没见过山长的实战打法,心中不信,觉得山长肯定是在吹牛。在这里我真心地希望他们不要跟山长过招,不然结果可能会很惨。
看到太极拳武馆的训练模式,让我很心凉。如果太极拳的训练,居然跟散打一样,只能说明根本不懂什么是真太极。而山长带我们的训练方式,也完全和散打不一样。在外人看来一定是稀奇古怪的,经常像是跳舞一样。至少在别处根本看不到。虽然看起来奇怪,但仔细琢磨大有味道。不过这家太极拳馆的训练模式,怎么琢磨都琢磨不出什么名堂,训练好几年的身形,跟体院学生非常相似。看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现在几乎找不到真太极了。四大金刚如此有名,他们能接触到的武师肯定比我广,他们之间能建立的关系也肯定比我深。为了创办这个武馆,相信创办者也费了不少心思。而这么多年过去,居然连我这个太极菜鸟都能看出,这里的训练模式跟太极一点关系都没有。要真想学散打,直接去体院不就得了,何必还来这里披一个太极拳的皮呢?真麻烦。
(4)既是惋惜,也是希望,未来的武功大师在哪里?
不论是比赛实况、深度挖掘采访,还是实战训练过程,每条路都到头都是死胡同。参加这次的总决赛,我最大的收获不是拿了奖,而是见了世面,长了见识,看到了太极界真实的局面。真正的本事无人知,骗人的把戏却风靡天下。这回真是让我彻底死心了。一步步深入了解才发现,看似亿万人修习的国粹太极拳,盛大辉煌;实则只是虚有其表,我们只继承了一个壳,空洞的内在惨不忍睹。
如果只有一元思维,这时我应该就是彻底绝望,然后转身走人,从此不再练习太极拳,清净我的眼睛和耳朵。不过跟着山长学了二元思维,看到山长连清黑这类人,都没有怀恨在心,而是感恩与祝福。现在的清黑们,看似把我们批驳得一无是处,但反过头来想想,或许正是因此,我们接受他们的行为、祝福他们的发心,我们才能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好结果。“坏”不是坏事,只会成就“好”变得更好。
太极界又何曾不是一样的?真太极的衰败,这可能正是我们的机会,重新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当别人把太极拳糟蹋得不成体统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拾起真太极,拾起练打合一,既能养生健身,更能实战技击的真本领,反而是一个绝妙的机会。就如同土地上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植物生长,看似贫瘠,但也更方便我们种出庄稼。
看完比赛,我更加坚定了练武的决心。如果山长能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让我们有底气跟习武几十年的拳师同台比赛,还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那么就可见真太极的博大精深。不过我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也很惭愧,如果不是因为大部分人都走错了路,没找到太极的正道,我们也得不到这样的机会。这些拳师比我们练的时间长,也更加刻苦,即便是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老者,基本功都令人敬佩。就像是体制内学校的很多学生,都比今日学堂的学生学习更辛苦。我们有明师,有良机,是我们的福气。相比真正的太极来说,我们目前的水平还只是小儿科。因此日后我们也更是要加倍努力,好好练习真太极,争取将中华国粹传承下去,让太极拳重新获得国人心底的尊重。
希望今后我们学习的武当实战太极,能够成为清一书院拿得出手的项目,并把真太极精神传承给广大的中国人,甚至传播到国外,让大家都能因真太极而受益,能够以武修心,以武修性,以武入道。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假太极,舞蹈太极欺世盗名,盛行天下,惑乱人心。看到了真实的武林,让我对此刻所走的道路更有信心,愿重新建立更符合国人需要的太极教育,愿为往圣继绝学,愿为万世开太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