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如何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流程文化之客户意识
在企业中推行流程管理,需要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氛围,本文我们讨论客户意识。
以客户为中心是以价值链为核心的
客户意识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意识。虽然多数企业都会倡导以客户为中心,这在营销和服务部门是容易理解的,因为他们是与客户直接接触的界面,但在企业内部各种功能的实际运作中如何实现这一点,对有些企业来说是一头雾水。
我们在之前关于职能型组织的特征中曾经说过,职能型组织存在部门墙,员工的工作领导来分配,员工工作的结果领导来评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领导为核心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以客户为中心也就成了空洞的口号。
流程型组织不会如此。首先流程是贯通的,从客户需求到客户结果的满足,一般我们称之为端到端的流程。因为流程是清楚的,工作内容和权责是确定的,工作标准也是清晰的,员工的任务就是按部就班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需要很多管理者的干预。
这样在企业中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每一个后端的环节都是前一个环节的客户:工艺是设计的客户,生产是工艺和采购的客户,交付是生产的客户。这样价值流从企业内部一直延伸到外部客户,最终向客户交付产品和服务。
这个链条就是企业的价值链,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比较典型的生产制造企业价值链由三条线构成:研发、OTD(订单到交付)、供应链。
价值链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战略需要通过价值链来实现,其他各种职能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能够确保价值链更好的运行,或提供资源,或提供支持,否则就没有它们存在的必要。因此,各种职能也要形成这样的链条,它们是以价值链为客户的。
不管是不是推行流程管理,企业都有这样的价值链,只要它对外提供产品和服务。所不同的是,流程管理强调基于流程的关系,就是环环交付的客户关系。前面的环节将后面的环节当做客户,就需要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交付结果,并且为达成这样的结果从客户角度思考问题,这就叫以客户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需要流程和标准的管理
我们通常不太容易理解为什么在很多先进的企业中,比如丰田,他们没有一个很大的质检部。因为在这样的公司里,流程和交付标准都是清楚的,前面的工作环节确保按照标准完成了才会交付给后面的环节。我们都知道检验是不增值的活动,是在精益管理中要尽可能消除的。我们想要真的消除却很难,为什么?
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缺少相对精确的工作标准,这种工作标准不仅体现在工作的结果,也体现在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很好的控制过程才能保证结果的稳定,这一点很多给国外做订单加工的企业深有体会。他们对于过程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通常会要求加工厂整个生产过程完全按照他们的标准去操作,对过程的信任是对结果信任的前提。
国内某外贸工厂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工厂为外方做大型机械设备零部件代工(OEM),生产过程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标准的,外方有客户代表驻厂巡查。其中有一个焊接工艺要求一次完成,不合格就要报废,不允许补焊。一次客户代表发现生产现场有工人违反操作规程进行补焊。
在我们眼中这似乎不是很大的事,产品最终能够通过检验不就行了。然而他们不这样认为,此事作为事故很快反馈给国外的总部,继而反馈给国际组织,接下来这个工厂出口的多个客户找上门来,已经销售出去的几百台正在工作的设备面临召回,工厂不仅经济损失惨重,还面临着可能被取消生产资质的处罚。
以客户为中心需要培养自觉意识
另一方面是我们的企业内部缺少这样的客户意识。意识是工作标准之外心里层面的,是一种自觉。不管什么样的标准都需要有人去执行,如果不能够自觉执行就要靠人去检查,再加上标准不清楚就需要有人来判定,无法消除的检验环节也就由此而来。
我们经常会举这样的例子,运动员和裁判员。即使足球场上有明确的规则,但是现场还是需要有裁判员的,不应该有这样的情况——有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实际这样的类比对于企业运营是不是恰当是值得商榷的。企业里人的活动是流程化的,动作和标准是相对精确固化下来的,而足球场上运动员的行为更像是一种艺术创作,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运动员这种艺术性的活动在企业中有点类似于研发,研发是需要裁判员的,所以研发阶段性的评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做企业运营管理的方向就是要尽可能的减少不确定性的活动,让企业像一部精密的机器一样自我运行而不需要那么多裁判员,这才符合企业的商业利益。企业运行如果是精密的,就需要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是相互匹配的,这其中员工客户意识的自觉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有这样一个先进企业的案例:企业出现了一个质量事故,事情是工人在装零部件的时候,把这个零部件的位置装错了。调查事故的原因是工人看工艺图纸的时候看错了,两个装配的位置很像。工艺图纸是没有错的,而且工艺人员已经做了标识,只是不太容易区分。
这样的事情我们通常会怎样处理呢?工人会接受教育并且罚款。而他们的处理结果是,工艺人员向工人道歉:对不起,我的图纸让你看错了,这说明图纸中这个部位的标识还是不够清楚,才导致了这个错误。
这就是典型的客户思维,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客户着想。其实是谁的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能够让问题不再发生。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处罚了员工,那么问题其实还是可能再次发生的。如果每个环节都能够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客户交付他需要的结果,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客户价值传递的链条,也就真正实现了我们期望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目标。
意识是一种思维导向,一方面我们需要精确的流程和标准,同时也需要这种思维导向,这是流程和标准能够有效执行并且持续进化的动力。
(《老包讲流程 第十七讲》 文字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