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欧洲为何难以走向统一?
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的联合一直是我们眼中高层次国家结合的完美典范。二战之后的欧洲联合,不仅让这块在近代历史上长期领先世界的土地重获生机,更让世界看到了所谓'欧洲统一帝国'的雏形。当人们都在憧憬欧盟各国之间“拆除国界”,走向实质统一之时,英国的“脱欧”给了这场大梦当头一棒,那么,欧洲的统一之路还能继续么?
01 罗马帝国——欧洲统一之路的初体验
从公元前3世纪,由七丘之城崛起的拉丁人就用军团与桨帆船,在整个地中海周边四处扩张领地,巴尔干、伊比利亚、高卢乃至不列颠都成为了整个罗马帝国的臣属。到图拉真皇帝时期,莱茵河以西、多瑙河以南的南部欧洲已经基本纳入了罗马人的版图,统一的欧洲已经是咫尺之遥。然而,来自北方黑森林的日耳曼人不仅在莱茵河阻挡了罗马人的脚步,甚至在四世纪的民族大迁徙浪潮中直接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将拉丁城市碾为草芥。
实际上,罗马帝国的虚假统一完全不同于中国式的东方帝国。罗马帝国治下的欧洲差异巨大,三个相互平行的山地半岛将地中海世界分为多个中心,阿尔卑斯山脉将北方的河流平原与南欧分割开来。因此,欧洲不存在一个黄河-长江流域这样具有绝对人口与自然资源红利的核心区域。就连罗马人起家的亚平宁半岛,在整个帝国之中依旧是相当平庸之地。因此,罗马帝国的边缘省份对于中央的离心力十分巨大,帝国后期才会出现四帝共治、东西分裂的政治割裂也就是必然结果。
02 多点开花的文明
罗马帝国覆灭之后,欧洲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在这个由蛮族构建的时代里,基督教成为了人们心灵的慰藉,大量茹毛饮血的蛮族受洗成为了虔诚的信徒,具有了类似的宗教文明基因,这本来是欧洲文明又一次统合的契机。
然而,公元11世纪,基督教分野为天主教与东正教两个相互拆台与对立的宗教派别,前者在罗马教皇的统领下成为西欧的精神领袖,而后者则依靠东罗马帝国的威权影响着东欧的斯拉夫——希腊世界。16世纪之后,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又让新教从天主教的势力范围中割裂出来。
纷杂的宗教派别让欧洲在同质化的宗教文化之上增加了强大的内部特色,一大批民族国家在中世纪后期借助宗教改革的浪潮逐步兴起,开始将世俗政权凌驾于宗教权力之上。
与此同时,来自南方的伊斯兰势力(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先后入侵伊比利亚半岛与巴尔干半岛,这种来自外部的力量威胁为欧洲内部多元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契机。例如伊比利亚半岛本来可以统合于法国的罗曼语区域,而斯拉夫区域的巴尔干本可以整合于东正教文明体系之中,这些统一的可能都因为伊斯兰势力的入侵而告终,并直接催生了另一批独立的民族国家。
图/阿拉伯人进入西班牙
03 今日的障碍
今天的欧洲,尽管联盟的政治经济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周边其他势力的态度也明显对欧洲产生了极大影响。例如,俄国的军事存在始终是欧盟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大西洋对岸的山姆大叔不希望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欧洲来阻挠他世界警察的角色行使。
最后,坚持光荣中立政策的英国,脱欧既是时运也是惯性,它的离岸平衡手战略地位决定了它难以真正融入欧洲之中。重重困难之下,欧洲统一的前途或许还很遥远,或许就是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