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都爱临的经书,大唐《兜沙经》真迹品鉴,秀丽俊雅,好帖

前言: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根据《高僧传》卷一《竺法兰》记,汉明帝永平年间,竺法兰在洛阳译出《十地断结经》,此经现已不传,曾被认为亦属华严类经典,且是出现最早的汉译本。在吴支谦所译《佛说菩萨本业经》(以下简称《本业经》)中有言:“佛之本业,十地……十印,断我瑕疵,及诸疑妄”。从这个叙述来看,“十地断结”的经名至少在三国时代即可成立,何况《本业经》中还有独立的“十地品”。不过,学者们依据较多的证据,完全否定了竺法兰其人及其所译经典的真实性。因此,《兜沙经》可以看作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汉译华严类单品经,不仅仅只是现存最早的华严汉译本。那么,《兜沙经》是否为印度形成最早的华严典籍?学者们对此有多种推测。我们认为,说《兜沙经》为最早出现的华严类经典之一,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

《兜沙经》的主要内容,是叙述释迦牟尼在摩揭陀国初成佛,十方世界菩萨聚集佛前,提出各种问题,列举菩萨修行名目。作为现存第二部华严类经典的《本业经》,其第一部分与《兜沙经》的内容相关。它的这部分经文更简短,约相当于《兜沙经》的三分之一强。从内容上看,它不仅没有丰富充实前者,反而丢掉了不少内容。支谦译经素有节译摘抄的作法,这已为梁僧祐所指出。这个特点也反映在《本业经》的翻译上。两经在编排形式上有一个重要差别。《兜沙经》不分品,《本业经》分为三品。后者把与《兜沙经)相关的内容列为第一部分,相当于“序品”,其后又加上“愿行品”和“十地品”。这样,《本业经》就首次使与《兜沙经》相关的内容具有概论或序言的性质。在此后出现的多种华严类经典中,这种情况始终没有改变。

唐《兜沙经》,纸本,12开,每页24×10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兜沙经”,册装共12开,无款识,署“天祐四年(907年)七月日……”乃唐祚之末五代之始,其书法与唐代楷书主流一脉相承,谨严有法,骨体挺拔,具北碑风规,为唐写经中的珍稀之物。首页下端钤“赵氏子昂”、“松雪斋印”。知曾经赵孟頫鉴藏。

《兜沙经》严格以十为单位列举菩萨修行名目,只是多数名称还不规范,带着早期译文的特点。《本业经》虽然在次序和名称上稍作变动,仍是十项,承自前者。两种大本《华严经》几乎完全一致,其所列九项大多是所集小经的品名,如《十住品》、《十行品》、《十回向品》、《十地品》、《十定品》、《十通品》等,其余各项虽非确切品名,也可在经中找到相应段落。因此,菩萨修行的名目及大体框架从《兜沙经》开始即初具雏形。依据这个框架不断充实各部分的内容,就形成了后出的多种单本经。在汇集各种单品经并进行系统整理、有目的修改的基础上,产生了大本《华严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