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作肌肤玉做容”——司马相如的糖尿病,现在谁都知道了
“雪作肌肤玉作容”出自金代诗人雷渊的《梨花得红字》:
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
梅魂何物三春在,桃脸真成一笑空。
雨细无情添寂莫,月明有意助丰融。
相如病渴妨文赋,想像甘寒结小红。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一东”部,首句押邻韵“二冬”部的孤雁出群格七律。
作者是南宋时期的金国良臣、诗人雷渊,生活在金宣宗时期。我们不要错误地认为只有南宋人才懂格律诗词,其实金人、辽人精通汉文化也蔚然成风,更何况国家征战、属地不断变化,生活在这些战乱之地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虽然国别发生变化,文化却一脉相承,甚至更加昌盛。就好像辛弃疾,按照地域划分,其实是个金人,但是他不但文治武功,还一心向宋,所以起义南投,到南宋当官。
即使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就已经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汉化,接受了中原文化。而且当宫体诗流行,南朝尽是靡靡之音的时候,反倒是北朝的儒学、文风更加开阔大气,更有正统风范。
所以金人写出严谨格律诗就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们通过标题就知道,这还只是文人之间的游戏活动。也就是纯粹是玩玩,并不是认真的文艺创作。
《梨花得红字》,“梨花”,是这次赛诗的主题。“得红字”,代表着雷渊在这次赛诗中抓阄抓到了“一东”部的红字,限定了写诗只能使用“一东”部,并且必须出现“红”字。至于是不是一定要出现在句尾,就不知道当时的游戏规则了。
既然是写梨花,首句起笔自然是描写梨花形貌,雷渊在这里是使用了拟人的手法,“雪作肌肤玉作容”是形容比喻梨花的美女。
因此这就是美女形象的描写,形容美女的肌肤像雪一样白,容貌像温润的白玉一般。
这里虽然是用来写梨花,但实际上是写美女,然后将梨花拟人成美女,才会有对句“不将妖艳嫁东风”。是女人,才会有嫁娶之说。
所以,这就是写女人美貌的诗句,诗意除了美好之外,并无他意,现在我们使用这句诗也是用来形容美女。
“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
梨花女神玉容雪肌,艳光四射,不会随那东风凋零。
“梅魂何物三春在,桃脸真成一笑空。”
颔联却跳开不再将笔墨用于梨花,去写梅花、桃花了,但是写梅、桃的目的,还是为了赞美梨花的当时盛放。
时入三春,那冷傲的梅花早已不再,桃花笑颜业已成空,只有梨花正当季节,肆意妩媚。
“雨细无情添寂莫,月明有意助丰融。”
颈联从外部条件入手,写梨花为什么会这么美。
春雨细细,平添一份孤独的寂寞,月华普照,让你显得更加丰润饱满。
写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感觉怎么样,个人读起来,颇有些现代诗饱满情感输出的味道。这首作品如果说是现代人写的仿古格律诗,是没有问题的。或者换个说法,这种表达方式的格律诗,很像我们现代格律诗人的风格。
从方方面面来进行描写,特别是使用梅、桃对比的修辞方式,都很现代化。
但毕竟是一首古诗,虽然修辞逐渐进步,但是尾联一下子就把写法收了回去。很明显就是尾联如果不解释,就比较难懂了。
因为雷渊在这里展开想象地将了几个典故糅杂在最后一联中,不仅需要知典,还要知道他为什么会如此用典,就能会心一笑。而这种婉转、含蓄,正是古诗词的独有特色。
“相如病渴妨文赋,想像甘寒结小红。”
“相如病渴”是个成语,是说司马相如有糖尿病,古时候叫消渴病,他多次以这个病为借口推辞出仕而闲居,对仕途官爵不感兴趣。但是雷渊用在这里,却是说司马相如啊,因为这个消渴症,导致赋都写不好。
司马相如是汉朝最顶级的赋作家,他因为饥渴病写不出好文章,该如何是好?
看着这满树梨花,想象着山梨熟了,甘甜冰凉美味,正是望梨解渴。
“结小红”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指山梨结果,大概是当时红梨这个品种比较多见,不像咱们今天吃的都是水分、糖分满满的大白梨、白梨,这都是择优培育之后的品种。古时大都是野果,山梨结果就是红色的,而且并不大,所以才有“结小红”之说。
其实“结小红”也是有出处的,并非雷渊为了套韵字“红”而生造。
《雨晴(一作秋霁)》 杜甫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尾联就从满树梨花招摇,进入司马相如的想象,实际上司马相如的渴望,也是诗人的想象。通过用典,一层套一层的想象,点出梨树不仅花好看,果实还甘甜入心。
从文字修辞来说,前几联都很漂亮,手法新颖(就当时而言),但是要讲真正的古诗思路,最后一联的用典和构思才算是回到了正轨——不过就整体诗意来说,虽然由实入虚,但还是落在梨树上,并没有更多的个人情感注入。
所以整首诗给人的感觉就是写梨花写得挺好,但也就意尽于此,除了思考一下司马相如的糖尿病和杜甫的《雨晴》之外,并没有真正发人深思的意象发散,意境也并没有更进一步。
不过他还是为我们贡献了写美女的名句,“雪作肌肤玉作容”,我们以后要赞扬美女,直接拿来套用就行,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