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公司贵还是便宜?
作者:二马由之
来源:雪球
知道一个公司的便宜贵贱是投资中最难的一件事。
股票投资本身就不是一门精确的学问,特别是要预测一个公司未来发展时,这种估算就更不那么可靠。
但是我们又确实免不了对于一个公司进行估值,只不过这种估值可能有时精确一些,有时模糊一些。
关于对于一个公司估值最科学的方式是进行自由现金流折现,将这个公司未来的现金流以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当下。那么既然要对一个公司进行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就需要对其未来现金流进行预测。常用的自由现金流预测方法是两段法,将一个公司发展阶段假定为两段,前一段是高速增长阶段,后面一段是永续平稳增长阶段。
自由现金流折现首先是一个估值方法,其次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企业选择的方法。既然要进行自由现金流折现,那么我们就要思考这个企业是否有可能永续增长。这个思考很关键。我观察到绝对多数股民不具备这个思考能力。
事实上,我们永远不知道一个公司是否可以永续增长。但是我们要尽可能选择有能力永续增长的公司。在我看来什么样的公司有可能永续增长呢?他需要有差异化的竞争力,另外,他需要有维持这种差异化竞争力的能力。不符合这两点的公司,无论它短期多么风光,长期都很危险。
估值的前提是企业选择。
在选择了公司后,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需要判断的,这就是这个公司的成长性。影响公司成长性的因素包括行业的成长性、公司竞争力带来的集中度提升及盈利能力提升。但是无论是对于行业成长性还是公司的因为集中度提升带来的成长性都只模糊的预估。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参考历史数据,但是也我们知道历史不能代表未来。所以关于一个公司成长性的预测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例如不同人关于一个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测可能在10-30%之间。虽然偏差很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总体还是一个正增长,不是负增长。说明大家的预估存在了某种一致性。
很多人说,我不会预测公司的未来成长性。其实在他说这句话时,他潜意识是有预测的。只不过这个预测的偏差幅度可能有些大。让他不愿意表达出来。因为如果他预测一个公司未来是负增长时,他肯定不会投资这个公司。
关于一个公司的成长性预测有较大偏差其实是正常的。例如有五个人对于一个公司未来五年的成长性做了预测,总体上在10-30%之间,五个人的预测数据分别为10%,15%,20%,24%,30%。最终五年后,公司的成长性为19%。这个结果证明那个预测数据为20%的人的预测更接近最终的实际情况。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说这个人的预测能力更强,因为他大概率是蒙对的。
但是我们发现,大家的预测虽然有偏差,总体上和实际结果的偏差不是很离谱。所以,我们大家在公司成长性预测时,其实应该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且这个范围还不能太窄。
有了基本的增长区间预测,我们在对一个公司做自由现金流折现时,如果当前的价格已经高于很乐观的增长预估下的折现结果。那么他肯定是贵的。
另外,很多人很习惯用PE 去判断高估还是低估。在用PE 判断时,我的建议是这样的。用PE和未来几年的增长率一起判断。
对于多数公司用PE-TTM百分比还是可以大致判断这个公司是否高估的。如果十年PE-TTM 百分比大于90%,那么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公司是高估的。为什么用十年10数据呢,这是为了确保在历史PE数据中包括上一次牛市的高估数据。
是否当PE百分比到了90%以上就减仓呢,我认为可以根据不同人对于不同公司的认可程度,更认可的公司,可以把启动减仓的值设置的更高一点。
为什么要结合成长性数据和PE-TTM 百分比一起判断呢。因为PE百分比代表的是过去,而成长性面对未来。如果我们认为未来公司的成长性和过去不同了。那么对应的PE百分比还是要调整一下。避免刻舟求剑。这里我们用股王茅台举例说明一下,2021年2月茅台的PE-TTM接近2007年大牛市。但是其实2021年的茅台要比2007高估很多。2007年的时候,茅台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现在也就在15%左右。
有时候会发现,按照PE-TTM 百分比估值时,合理估值和高估的PE-TTM 区别并不大。这个时候,我们还有一个办法。叫做业绩透支法。
一个例如一个公司的合理PE为20倍,未来五年的业绩增长率为120%。假定我们用5年业绩增长投资法去估值,那么20*(1+120%)=44倍。透支了5年业绩增长的44倍PE 可以认为是高估值。
当然到底用五年业绩增长透支法,还是用三年业绩增长透支法,自己去判断。哪个让自己舒服就用那个。
第四种判断估值高低的方法是情绪法,在大家都不买入的时候买入、都不再谈论股票时买入;在周围人都在兴奋的谈论股票,哪怕之前从来不谈股票的人都在说炒股赚钱了。这个时候卖出。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是非常考验人性。
二马综评:
今天我们首先讲了企业选择方法,我们选择的企业必须有差异化竞争优势,而且这个优势还很难被复制、打败。
其次我们讲了四种估值方法:
A、自由现金流折现法;
B、PE百分比法;
C、基于PE百分比的透支法;
D、情绪法。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我们对于企业的认知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用那种方法需求权衡,可能需要同时用到多种方法。
最终,我们判断了企业的便宜贵贱,并且基于估值去高抛低吸。那么在一个企业上用这种方法一定会比持股不动赚的多吗?未必。
因为一方面我们对于这个企业的认知可能就远远不够。因此做了错误的选择。如何看待这个情况呢?这说明自己没有赚到自己能力之外的钱。这完全合理。当然也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的错误认知导致我们赚了更多的钱,市场也经常奖励错误,以鼓励投资者犯更大的错误。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我们做的是对的,但是市场奖励了错误。而且几年后才纠错。
我始终认为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去赚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知道市场短期会如何反映。但是长期看,市场还是有效的,他是长期称重机。
不要用市场的短期报价作为自己行为正确与否的判断,坚持自我、不断提升才是在这个市场长期生存的法宝。基于估值的高抛低吸是否有效,一方面取决于我们的认知能力,其次这个有效性的判断必须是基于长期的多样本统计数据,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报价。
每一次下跌都是为下一次上涨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