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待“弱筋”——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所谓“弱筋”,就是人体局部大筋,在某式单操实操过程中,非常明显地“吃不上劲”。这个“吃不上劲”,是指同一式单操,被习练者实操正式和反式的时候,所察觉到的。

比如实操某式单操的正式时,应该“吃劲”的各个部位的大筋,都可以“吃上劲”,整个习练过程没有发现不正常的地方;而实操该式单操的反式时,却在某个部位发现:应该“吃劲”的大筋,却无论如何也“吃不上劲”。

一)“弱筋”不可被“替代”

这种大筋局部劲力的左右不对称,迫使习练者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使得这式单操的正式和反式的筋力趋于平衡。但是,这个“相应”的措施是需要选择的。

因为遇此情况,习练者身体本能的选择,是“替代”。也就是“绕过”应该吃劲的“弱筋”,用“弱筋”以外的筋骨或肌肉组织去“替代”,来达到“表面上”的该式单操正反式筋力的平衡。虽然这样做是出于人体的本能,并且也很容易做到。但这样做却是错误的。

因为这样做并没有解决“弱筋”本身,而是它该行使的功能被“替代”。这样做只是表面上,让这式单操勉强左右平衡了。如果这种错误没被及时纠正,“弱筋”在习练过程中被长期“保护”起来。这样持续下去,这式单操就会被明眼人看着别扭。这种别扭,被老拳师称作:“这式单操被练瘸了”。

二)气行“弱筋”,使弱筋变“强筋”

正确的做法是:一旦我们通过单操的习练,发现了“弱筋”,我们不可本能的避开,而是要“强迫”劲走“弱筋”,也就是气行“弱筋”。这样实操起来很难,很可能还是一道坎,需要很久才可以突破。但这样做却是必要的,因为依附于筋的筋经关联脏腑器官,“弱筋”通过日久习练而变成了“强筋”,相关联的脏腑器官的功能也一定会得到同步的改善。

劲走“弱筋”,或者说气行“弱筋”,刚开始实操会感觉非常不习惯。因为习练该式单操(相对的)反式是顺畅的;而到了“这边”,却顺畅不起来了,这不免让人懊恼和急躁。但是,这个“不顺畅”,却恰恰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古传单操祛病养生价值的具体体现。熟话说,“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宝贵的时间也要用在该解决的问题上。

“强迫”自己实操劲走“弱筋”,会立刻引发脏腑器官的“内热”。这个“内热”现象,可以用来检验气走“弱筋”的实操是否正确,同时也验证了针对“弱筋”的实操,可以很好地改善脏腑的健康状况。

三)古传单操设计精妙,充分展示古人智慧

古传单操的习练,就像一个“内窥镜”,会使习练者发现自身的“弱筋”。这种现象在单操习练过程当中很常见,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无法发现。

古传单操设计精妙,充分展示古人智慧。但我们在单操习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古人对古传单操设计的系统性,并不是随便抽出一个单操就可以开始习练的。

古传单操首先要练“翻江倒海”,这是32式单操中唯一的一组行气单操。它可以伴随我们习练终生,因为它的养生祛病的效果太显著了。其它的31式单操都是动作单操,也叫气行单操,它们都是建立在行气单操基础之上的。无行气单操的基础,直接习练动作单操,就完全失去了古传太极拳单操的习练价值。

作者微信号:fjks-tjs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