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书笔记11:逍遥游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这种神妙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呢?《庄子·内篇·逍遥游》最后总结“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像那顺应天地的正道,驾驭六气的变化,去游于无穷无尽境界的人,他们又哪里需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不执著于自己,神人不贪求功业,圣人不为名所累。人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就是逍遥游的境界。庄子是怎么样来描绘这样的境界的呢?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 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 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 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 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北方玄远的地方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巨大,不知有几千里。它蜕化而为鸟,名字叫作鹏。鹏的背脊,也不知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好像天上垂下的一大片云。这只鸟,在海气运转的时候,就飞徙到南方玄远的地方。这里就是天池的所在。
《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的书。该书上说:“鹏飞向南方玄远的地方的时候,首先水击有三千里那么长,接着再顺着扶摇的旋风向上直飞入九万里的高空,然后乘着六月的气息而去。”草泽中的水汽像野马奔腾,空气中的尘埃飞扬,以及各种生物以气息互相吹嘘。诸种景象都充塞在天地之间,我们向上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难道这就是天的本色吗?还是因为距离太远、无穷无极的缘故?如果从高空向下看,情景也是一样的啊!
如果水积得不够深厚,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如果把一杯水倒在厅堂中的洼地里,只能以一根小草为船,浮在水面。如果把一只杯子当船,就会粘着在地上,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的缘故。同理,风积得不够深厚的话,便没有力气载负巨大的翅膀。所以大鹏要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使风积在下面,才能乘着它所造的风。脊背顶着青天,而不致坠落。然后它才向南而飞。
这时,地面上的一只蝉和一只斑鸠讥笑鹏说:“我尽全力而飞,碰到榆枋等小树便停在上面。有时飞不到,最多再折返地面。哪里需要直上九万里之后才向南飞呢?”如果是到近郊的地方,只要带足三餐,回来后,肚子还不会饿。如果要到百里外的地方,就必须准备一夜的粮食。如果更远到千里外的地方,一定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只小动物又哪会知道这个道理呢!
小智慧的不能了解大智慧的境界,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经验。为什么如此?譬如见日即死的朝菌,不知道一个月的时光。只活在夏天的蟪蛄自然不知道春天和秋天,这就是所谓的小年。楚国的南部,有一只灵龟,以人间的五百岁为它的春,五百岁为它的秋。上古时候有一棵大树,以人间八百岁为它的春,八百岁为它的秋,这就是所谓的大年。今天我们以活了八百岁的彭祖为寿命最长的人,大家都想和他相比,岂不是很可悲吗?
商汤问棘的那段话也是这样说的。在不毛之地的北方,有个广漠无涯的大海,也就是天池。其中有一条鱼,身体宽有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的长度,它的名字就叫作鲲。有一只鸟,名叫鹏。它的背脊像泰山那么高,它的翅膀像垂挂在天上的云,两翼拍着扶摇羊角的旋风而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冲破云气,背顶着青天,然后再往南,飞向南方遥远的地方。这时小泽中的麻雀讥笑大鹏说:“它究竟想飞到哪里去啊!我向上飞跃,不过几仞高,就降下来。我在蓬草之间飞来飞去,这也是我飞翔的最高境界。而它这样的飞,又能飞到哪里?”这就是小大之间的不同啊!)
我们先说说逍遥游,逍意味着无拘无束,这是不断消解和突破当下的局限。遥意味着无穷无尽,这是大的境界,是无所待的境界。游意味着适应自在,游心大化。从北冥有鱼到小大之辩,这是说“大”的境界,也正是逍遥游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