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呻吟声【散文】

作者简介

李跃峰,笔名(网名)山野俗人,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66年10月,酷爱文学。是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之星。曾在国家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多次。其中,中篇小说《梁燕妮》于2010年获得了首届全国“铜锣湾”杯“孝问苍生”孝文化征文大赛二等奖,栏目剧《咱们村的监委会》获得了2011年全国廉政短剧大赛铜奖,短篇小说《书怨》获得了2009陕西省首届“益秦”杯“与法同行”征文大赛优秀奖。著有长篇小说三部,中短篇小说数部,散文百篇,诗歌几百首。

父亲的呻吟声

原创/李跃峰

父亲对别人和小动物很是慈爱,但对我们却非常苛刻。小时候,父亲对我们兄妹管教很严,尤其是对我。不是打,就是骂。我恨他,因为恨就经常躲避他。但因为我受传统思想影响太深,又不得不经常回家探望他。因为回家不是我情愿的,所以,一到家,我就又会逃也似地急忙离开家,很少在家过夜甚至吃饭。只是到了父亲六十岁那年的一天,我回到家,突然发现父亲须发皆白,人也老了时,才对父亲的恨稍有减弱。从那时起,我才不时地陪父母在家吃顿饭甚至在家住上一两晚上。

不知不觉又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本来计划端午节那天回家看看,但端午节那天乡上有事,没能回去。礼拜六刚好有空,我便带儿子回了家。

到家门口,门锁着。父母肯定又在果园里铲芦笋。儿子先跑着去了果园。我则提着酸奶和酒慢吞吞地走着。

父母果然在果园里铲芦笋。我把酸奶和酒放进果园的小房子里,也提了笼,拿了小铲帮父母铲芦笋。

铲着铲着下雨了。母亲让我先回去。我没有动,依然在铲芦笋。父亲见状,对母亲说,“不铲了,回家。”母亲说,“有风。芦笋一见风就红了头,卖不上价。”父亲对母亲吼道,“你知道啥!回!”于是,我们就回了家。我知道,父亲是心疼我和儿子,不想让我和儿子淋雨。我差点掉出了眼泪。

回到家。父母简单地就着饦熟的茄子吃了些蒸馍,又开始把芦笋装筐。装好后,父亲便穿上雨衣,骑上电动自行车,带上装了二百多斤重芦笋的筐子去二十余里外的陈村交售芦笋。

父亲走后,雨越下越大。想来,父亲的衣服已经淋湿了。

父亲送芦笋后,母亲躺在沙发上休息。我劝母亲注意身体。母亲说,“顾不得。这一段时间一天几乎只吃一顿饭。”我让母亲在食堂吃。母亲说,“铲一季芦笋,要吃五百多块钱呢。舍不得。”我的心酸楚难忍。父母太爱惜钱了。也难怪,挣点钱也实在不容易。过了一会儿,母亲说,她的身体还可以,只是父亲的不太行。不过,也多亏了每天那半瓶酒。要不是酒,父亲早就垮了。

父亲一生爱交朋友,爱喝酒。以前,逢酒必醉。醉了,便骂母亲,甚至打母亲。有时,还骂村里的人。很讨人嫌。我坚决反对他喝酒。一是怕他因为醉酒而在村里惹事,二是担心他在外喝醉了酒没有人知道栽倒哪里受了伤,或者,……。听了母亲的话,我对父亲饮酒这件事也就有了些许理解了 。

下午两点,父亲回来了。裤子已经湿透了,浑身直打哆嗦。他一进房子就先倒了一小茶缸白酒喝了。这才说,“刚去时忘了穿厚衣服,冻坏了。今(这会儿)好多了。”

吃完饭,我们又去铲芦笋。六亩地,一行行,一根根。发现了,就要蹲下去,用手刨开土,再用铲子把笋铲断,然后又把土培在梁子上,用铲子把梁子拍实,拍整齐。一晌一笼笋,足足有几百根。这就意味着父母每天要做下蹲运动一千多次。小伙子一次做上一百多次下蹲运动,第二天就要腰酸腿疼,何况已经六十余岁的老人?!其所受的苦楚可想而知。

晚上。我的腿已经挪不动了。腰酸痛得厉害。而父亲呢?则一下子倒在了床上,呻吟着。不久便睡着了。在睡梦里,还依然在呻吟着。

听着父亲的呻吟声,我一夜未睡。父亲的一生便一一从我脑中闪过。

爷爷身体不好,在不到四十岁时就去世了。父亲只得在他十六岁时用他稚嫩的肩膀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后来,父亲结了婚,生育了我们兄妹五人。连奶奶在内一家七口人全要父母养活。那个时候,是人民公社时代。由于家中劳力少,工分少,一年到头分的粮食就很少,几乎无法果腹。无奈,父亲便一边干农活一边利用晚上的时间偷偷跑些生意。那时,这叫投机倒把,逮住了是要被群众批判的。听父亲说,他收一只羊,白天剥好,给我们留些内脏、羊头,然后把羊肉连夜坐火车送到三百里外的韩城市,又连夜赶回家。到了家里,刚好是太阳初生之时,正好赶上他打铃安排社员出工。社员出工后,他才能偷偷地睡上一觉。两天一只羊,几乎不间断,直到分产到户。正因为他的努力,我们一家人才能较好地生存下来。

父亲为了我们兄妹的健康成长,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几乎近于苛刻。父亲三十多岁就开始当上村里的小队长、大队长直到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担任村里大小干部期间,他一心为公,全心为民。记得他在澄城县醍醐乡赵家寺村当小队长的那年冬天,村里冬灌小麦。突然水渠垮了一个口子,水跑了。为了保证宝贵的水全部流进麦田,他竟穿着棉裤直接跳进水渠里堵口子,直到社员把渠修好为止。到他离开村干部岗位审计时,他不仅没有从村上拿一分钱,而且还为村上贴进去几千元钱,深得干部、群众的拥戴。因此,有人曾问过他,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苛刻。他说,要给孩子们做个好的榜样。

我们是三门峡库区移民。在回到库区时,父亲贷钱为我们盖了座两层楼房。因为天灾及种植结构不合理,连续五六年家里都没有过多的进项,致使债务不消反增。为了不给我们兄妹留下任何一点债,他和母亲承包了三十亩果园,经营着梨枣和芦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去年,父母终于还完了所有的帐而且还稍有盈余。

想到这一切,我才觉得父亲对我们的爱是多么地深厚。他对我们的打骂只是想让我们更勤快,更有道德,以便我们进入社会后能有所成就。他对自己近于苛刻的要求,只是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不禁对自己几十年来对父亲的误解而感到深深地愧疚。

父亲还在梦里呻吟着。听着父亲的呻吟声,我不禁鼻子一酸,一串热泪便不由自主地涌出了眼眶,顺颊而下。

往期散文推荐:黄黄和父亲【散文】

让儿子快乐一生【随笔】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特别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

  • 【007】“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素涵作品

    父 亲 素涵(山东) 我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勤劳.朴实.善良,精心操劳着家里的农田. 我一直觉得父亲不苟言笑,是个特别严肃的人.小时候,我和弟弟都有点怕他,其实父亲从来没打过我们,而我们还 ...

  • 2021年11月01日 星期一 第A08版:月光城

    背风.聚暖.储水,故而墙根儿处的荠菜.地黄.紫花地丁,在季节面前总是露头最早.鲜嫩.可爱的芽子在微风中抖擞,招引着采野人的脚步. 儿时,我总爱跟在母亲身后,挎个小篮,拿个小铲,锄光了墙根儿处的嫩草,喂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李子树地和解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李子树地和解   贵州   陈水勤  我家园子土里有两棵树,借鲁迅先生的话来说,一棵是李子树,另一棵还是李子树.李子 ...

  • 父母的一生(散文)

    父母的一生(散文) 飞翔 我记事起,父亲就是大队干部,母亲是一名社员.听妈妈说,他们是家乡发洪水(1954年)那年结婚的,祖父刚去世,父亲从老屋供销社返回家乡种地. 父亲念过私塾5年,属于高小文化,参 ...

  • 原创散文|父亲的草原

    文/在水一方 再过几天,就是父亲去世十三周年的祭日.我清楚的记得父亲是在零八年汶川地震后的十七天,也就是五月二十九日去世的.十几年过去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还深刻的印在我的脑里,深入我的心中,犹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邮路花开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邮路花开   天津  普凡 邮路的开启,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了.那时的我,穿一身戎装,坐上绿皮车,奔赴北方.送我 ...

  • 散文天地 | 魏顺方:母亲进城

    母 亲 进 城 文 | 魏顺方 爹爹婆婆死得早,我出生后就没看见过他们.父亲是家中的长子,年纪轻轻就开始在家里撑立门户.听村里老辈人讲,父亲当年没有犁身高就在田里犁田种地.现在回想起来,父亲是很能干的 ...

  • 父母,是山,是河,更是孩子的天

    文/高英         [首发原创文章] 为人父母,堪称人生的重大机遇.无论再普通的人,成为父母之后,都要变得比单身生活时更为坚强勇敢,因而在年幼的孩子心里,父母的形象完美无缺,格外高大伟岸. 于是 ...

  • 【阅读悦读丨散文】殷显菊《我与故乡最后的告别》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图文/殷显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今年端午节的一天,没想去哪里,可侄儿来电说,我们一起去老家上坟,于是,我们一行八人乘坐侄儿的车,先来到了父母的坟 ...

  • 散文||老 宅

    老  宅 叶震霄||安徽 老宅是一幢非典型的徽派建筑,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父亲和他的兄弟们在爷爷的带领下建造起来的.老宅虽然还保留了徽州建筑粉墙黛瓦的特征,确没有了徽派建筑最显著的马头墙.这种没 ...

  • 【散文】爱若来去无声/李复苏

    作者简介: 李复苏,原名:李连荣,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诗集<爱过留痕>,散文集<我在门外等你>.       感谢文字,为我留下了活过的痕迹! 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