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节日的四大功用

     节日,一般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如春节、清明节等。近代也把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纪念日规定为节日,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
      祭拜神灵,几乎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传统节日的共同起源。有宗教信仰的人,一般都要在他们所信奉的神仙的诞生日举行聚集性纪念活动。
      在中国民间,道教、佛教等是在主体民族中占据主流地位的宗教信仰。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都与道教有关,分别对应着纪念道教的神仙“天官、地官、水官”。中元节在佛教中又叫做“盂兰盆会”。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国佛教徒要为超度祖先亡灵举行斋僧、拜忏、放焰口等仪式。腊月初八日喝粥,也跟佛教有关。传说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诵经,举行法会,煮粥供佛。这个宗教仪轨影响到民间,就形成了喝腊八粥的习俗。
       祭拜神灵,是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恐惧。风灾、水灾、泥石流、瘟疫、地震、火山喷发……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就显得力不从心。日食、月食、流星等奇异天象,也会造成人心惶惶。所以人类要祈求神灵保佑,恳求神灵给自己、给家族、给自己挂念的所有群体带来平安幸福。传说春节是舜即位的日子,他这一天要带领人们祭拜天地,祈求风调雨顺,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中国无神论者众多,自孔夫子起就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但中国人有祖先崇拜,“祭神如神在”。祭拜祖先,一方面可以加强家族凝聚力,一方面也是祈求祖先神灵护佑子孙。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除夕”、“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就是以祭祖为重点的民间节日(有些地区重阳节不祭祖,冬至祭祖)。春节贴对联、放鞭炮驱“年”,端午节挂香蒲、艾草辟瘴气,农历七月三十日烧冥纸,目的都是为了祛灾辟邪。
      因此,净化心灵,祈求平安,祝愿大家的生活一切都美好,应该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第一大功用。
      孝老爱亲,团圆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人与人之间最亲近的关系,是血浓于水的亲戚关系。身在家乡最牵挂的人,是远在他乡的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中的长辈犹如一棵棵大树,有孝心的儿女无论离家多远,都会挤时间在春节、中秋节这两个节日赶回家乡,与祖辈、父辈们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春节,古称“元旦”,时间定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在现代,政府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现在过春节,人们习惯上从除夕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宋 吴自牧《梦粱录·中秋》记载:“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风俗,都有圆圆满满的寓意。《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语句,是身在他乡的北宋文学家苏轼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祝福,也是他中秋节无法回家乡与亲人团聚的无奈感叹。春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两大团圆节。
      凝聚亲族,加深亲情,弘扬孝老爱亲、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第二大功用。
      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数形成于农耕文明时期,习俗一般都与节气,时令有关。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处于自然界春夏交替的一个节点上,正是疫病多发的季节。端午节在民间有佩戴香囊,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等习俗,有避邪驱瘟的用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辅料,可以激浊除腐,杀菌防病。人们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前后,正是传统的大扫除的时候。洒扫庭院、清扫、整理所有的屋宇,将一年中积存的杂物重新归类放置,将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这个习俗,不仅可以清洁环境,还可以让家居焕然一新,使人心情愉悦。所以,端午节、腊八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节”。
       清明节在公历4月5日前后。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节。在郊游或远足扫墓踏青,祭拜先人的同时,人们还喜爱参加荡秋千、蹴鞠(踢球)、放风筝、拔河、打马球等活动。端午节在春秋以前就是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每年祭祀龙图腾的节日。民间有赛龙舟的习俗。赛龙舟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比赛时消耗体力很大。比赛用船加以装饰,形似龙。分青龙、黄龙、白龙等。比赛时,在江、河、湖心树标,各船在同一起点出发,船上有水手、舵手,并有一人敲锣鼓指挥。在一定距离内划船竞速夺标,场面甚为壮观。《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登山是锻炼身体的一项特殊的有氧运动,也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卫生防疫,强身健体,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第三大功用。
      在唯利是图的商家忽悠下,农历七月初七日的“乞巧节”异化成了中国情人节。其实,中国本土古老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的乞巧节,而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古代,女孩是不可以随便抛头露面的。乞巧节是女人独有的节日,与男人无关。在这个节日里,家长们会鼓励女孩子专攻女红,力求做到心灵手巧,有能力把家里的针线活儿承包下来。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个悲剧,怎么会成为情人们津津乐道的学习榜样呢?春节之后的元宵节,带着喜庆的心情,即使古板的家长也会放松对女儿的管束。赏花灯,猜灯谜,男女青年正好可以展示才华,相互认识,容易产生爱慕之心。春节里还要编对联,写对联,谁的春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谁的毛笔字写得漂亮,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中秋节的月亮是最大的,也是最圆的,所以古诗词中常有“花好月圆”的愿望,与春节里一样的思念家乡和亲人。中秋节有祭拜月神、亲友聚会、赏月吟诗等等习俗,也是文人(包括文艺青年)吟诗作赋,舞文弄墨的好机会。重阳节登高望远,也少不了赏菊赋诗。如果文化素养不够高,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里就会显得寒碜。
      展示文艺才华,放松身心,增加生活情趣,升华亲情友情,孕育爱情,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第四大功用。
      为了不让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不良商家的狂欢节和单调乏味的美食节,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还原传统节日的本来面目。为传承传统文明,必要时可以设立一些传统基金以及成立一些民间社团支持民众过好传统节日,使传统节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释放传统节日在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过程中的巨大能量。
(0)

相关推荐

  •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下册)

    沛县河口镇中心小学 秦存磊 教材分析: <中华传统节日>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P.44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 ...

  • 古代文化常识04:古代重要节日和习俗(下)

    亲爱的读者们,你也看到标题了,我解释一下:因为古代节日比较多,所以小编拆成了上下两讲.错过了古代节日上编的童鞋记得翻阅往期专栏文章喔: 古代文化常识03:古代重要节日和习俗(上) 上编我们是在清明节结 ...

  • 岁时的轨迹(56)传统节日系列(1)说说重数节

    岁时的轨迹(56)传统节日系列(1)说说重数节 传统节日系列(1)说说重数节  雪岸       我国的传统节日众多,虽然分布在各个月份,但是仔细分析,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也就是从从杂乱无章中,可以找 ...

  • 山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点

    [试题]多选:以下节日是由二十四节气演变为传统节日的是( ). A.重阳 B. 清明 C. 七夕 D.寒食 [答案]本题答案选B. [解析]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由节气转化为节日的是清明,所以选择 ...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识字2 传统节日

    识字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

  • 临近七夕说七夕,顺祝节日快乐!

    临近农历七月七日,古代相传的七夕节又来了,然而却是以中国版情人节的身份而来.说七夕之前,先听一首银临的<七夕>吧. 不必意外,不必吃惊,现如今的节日可谓多如牛毛,加上歪果仁的节日真可谓不可 ...

  • 【古代小说写作素材】中国古代那些趣味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除开那些完整流传下来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家喻户晓的节日,还有很多"冷门"的有趣的传统节日. · 乞巧节 · 乞巧节也称七夕节, ...

  • 踏春[中国传统节日风俗]

    词语 踏春 拼音:tàchūn 英文:[go for an outing in spring]释义:游春,踏青. 示例:唐杜甫<长吟>诗:"花飞竞渡日,草见踏春心." ...

  • 清明节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欣赏,热爱中国传统节日,收藏备用

    清明节来临,考师往往会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或英雄爱国主义教育. 家长朋友们又该如何辅助教育呢? ①如果学校组织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让他复述一下有什么见闻以及内心感受, ...

  • 译研推荐|中国传统节日·知识篇——春节(上)

    小编的话: 今天是农历腊月廿三日,俗称"小年",是中国民间祭灶的日子,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春节也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拉开序幕.从今年的春节开始,中国文化译研网 ...

  • 译研推荐|中国传统节日·知识篇——春节(下)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Spring Festival, the Chinese ...

  • 公共基础:中国传统节日中的诗句

    一.春节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2.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

  • 端午节为什么要放三天假?它为你揭秘中国传统节日!

    两千五百多年前,屈原抱石在汨罗江纵身一跃. 这一跃,成就了他的气节,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 千百年来,屈原的精神与人格始终感召着中华儿女,中国民间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

  • 中国传统节日

    (01)元旦: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

  • 寒食节丨一个不应被淡忘的中国传统节日

    ◆◆◆ 寒食节的故事 清明将至,春雨连绵,还有多少人,记得今天是寒食节呢?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 ...

  • 【习作】内蒙古|张潆心《中国传统节日——欢欢喜喜过大年》指导教师:吴迎春

    作者:张潆心|指导教师:吴迎春 [内蒙古阿左旗第六小学三年级1班]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中国传统节日> --欢欢喜喜过大年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