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名解-----高式国著(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

《灵枢◎经脉篇》:“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下廉,出肘内侧当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少泽

本经承少阴君火之气,君火具阳刚之性,故少阴末穴名之以“冲”。迨气至本经,本经为太阳寒水之气,则火从胜已,而化为阴柔之性,故本经首穴名之以“泽”。此阴阳互济,相辅相成之义也。

泽,在卦属兑。兑为少女,女具柔顺之阴象。又兑为口,口外柔而内刚,此亦阴阳互济也。人能体“泽”字之义,以调阴阳,则和乐而无病。泽而曰少者,冲气以为和也。

本经承少阴君火之气,乃由通里转注而来。火气为阳,犹天日之热,照澈下土,冲和之气,蒸蒸而生,化为膏雨甘霖,泽及万物。本穴为本经受泽之初,故称“少泽”。其所治症,为口热、心烦、喉痹、目翳、舌强,皆取泽润之力也。

前谷

穴在手小指本节前陷中,故称前谷。后溪在本节后陷中。

后溪

前谷、后溪两穴俱承少泽之泽,犹雨露充沛,沟渠盈溢,经气流行,如走溪谷,故称“前谷”、“后溪”。两穴治症略同少泽。

腕骨

古人于穴位命名,有因其在处而名之者,有因其功能而名之者,有因事物取象而名之者,种种不一。

本穴即因其近于腕骨,而名之为“腕骨”也。治胁痛、痉、衄、颊肿、腰痛等症,俱藉泽之力也。

阳谷

穴在腕关节阳侧凹窠中,故名“阳谷”与阳溪、阳池意同。《内经》云:“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会,即肌肉之端,着骨之处,两处肌肉交会也。其所治症为癫狂、妄言、热病,汗不出、耳、目、口、齿诸病,以及阴郄所主各病。固本穴挨近阴郄也。阴郄为心经大穴。本穴能治有关灵窍诸病者,与阴郄穴面虽异,穴底则同,故两穴有同功也。

养老

穴在手腕外侧踝尖上,乃暗穴也。取法抬手当前,转腕,使小指向鼻,手之踝尖即行分裂,此穴乃开,即于踝尖分裂处下针。《针灸大成◎经穴歌》云:“腕骨阳谷养老绳”。绳即扭转之意也。其所治症,为手麻木、头昏、目黄、肩痠痛,宛如衰翁,凡用本穴,补多泻少。又宜多灸。《礼记》云:“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本穴在治疗上,针以补之,灸以温之,犹衣帛食肉也,故名“养老”。

支正

手太阳经气,行至前膊,偏走外侧。本穴无显著标示。取穴以手托颐,指尖于本侧向上旁竖。本经转成当前直线,穴适当腕肘折中处,因名“支正”。盖以取穴姿式而得名也。得穴之后,仍须垂臂,小指向后,乃刺之,治手挛、颈痛、癫狂、目眩、循经取治也。

小海

穴在肘尖内侧陷中,有麻筋通于小指。《针灸大成》歌云:“支正小海外辅肘。”谓即前臂外辅骨肘端处也。《外台秘要》:甄权、马元台,俱谓屈肘向头取之。本穴与少海虽不同经,而穴底极为接近,故名“小海”。其治症亦甚复杂,亦有汇治诸经各病意势,犹江海之汇百川也。

肩贞

《易》之乾,谓:“贞者事之干也”。穴在臂后根处,为操作努力之本。其所治症,为寒热风痹、肩中热痛、手足麻木,筋挛、肩臂不举,伤寒颔肿,凡不利于操作者,取此穴俾复续其干事之能力也。穴在夹臂缝中,故名之以“肩”,而曰“肩贞”。

臑俞

臑者,其处肉不着骨。穴在肩胛突下缘,其处肉下有隙,可由胛突下通透而过,故名之以“臑”。“俞”为腧之简,即通透内外之俞穴也。因名“臑俞”。臑在人曰肱,在羊豕曰臑。所治为臂痠无力、肩胛痛、寒热气肿、胫痛诸症。又以本穴为本经与阳跷、阳维之会,故兼治阳跷、阳维之病,可会意取用也。

天宗

贾逵曰:“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谓天宗乃日月星辰也。即祀日月星辰,乃测察其明晦色位,以征来年之丰歉耳。若谓祷祈兰光赐福,则惑也。

按《天文大象赋》注:“宗星,宗正,宗人,三星名。”虽不示兆丰歉,但其近旁有斗,斛、帛、度诸星,均与农桑有关。其为祷云者,或即观察星象,执事者诡称曰“祷”,俾使暴君行仁正,而抑侈心也。

本穴与曲垣、秉风等穴,排列如星象,故皆访取星名以名之。本穴治症与曲垣、秉风略同。又以本穴在肩胛岗下,受曲垣,秉风外绕,本穴居中如枢,故称之为“天宗”。

秉风

气动为风,即今之所谓气流也。人体气息周行,有同于风。本穴主治风痛、风痨、气逆作喘等等风气之病。如司风者之掌理诸风,故名“秉风”。

古代有八风、十二风之名。天子设专官监察风向,以占妖祥,即秉风政之官也。与今之气象台同,古称钦天监。其在人身主治为外侵之风,而内变之风不与焉。

曲垣

穴在肩胛岗上窝凹曲处。肩下各穴,列如星象;环绕如垣,故名“曲垣”。每天宗同一取意。主治肩痹热痛、气注肩胛、拘急、痛闷。

兹以星象言之,天宗喻天上之宗星、宗正、宗人等星。曲垣喻列星围拱主星之外垣,如紫微垣,有辅弼绕之,太微垣,有将相绕之,天市垣,有侯伯、宗人、屠肆、列肆绕之。人肩背诸穴,罗布如星垣包绕,故取星座诸名以名之,此古代观点之或然也。

肩外俞

穴位近于肩胛上廉。故治胛痛、周痹、寒痛至肘。又因其穴底近于肺部,故兼治咳嗽。因其距督脉较远,故称之为“肩外俞”。

肩中俞

本穴近于大椎,较肩外俞稍上。内应于肺,故治咳嗽上气。肩外、肩中二穴俱在肩下,近于督脉,督脉居背部正中,故本穴名“肩中俞”,肩以言位,俞以言用也。

天窗

本穴能疗聋、瘖、咽肿、噤口及人体上部诸孔窍疾患,有如开窗通气者,故名“天窗”。

天容

容,受盛也,又容貌也。本穴在耳下颊后,居全身之上部,多治颈、项、喉、咽诸症。如喉痹寒热、咽肿不能言、胸痛,胸满不得息、呕逆、吐沫,齿噤、耳鸣、耳聋、喉中如梗、瘿、痈诸般实郁之症。多致五官失容,治之有效,俾复其容止之仪也。但刺之须用泻法以放散之。施于强壮之人为宜,老弱者不宜取此。

颧髎

即颧骨尖处之髎窠也。开口取之,穴乃正。治口喎、齿痛、目黄、面赤。

听宫

穴在耳前上切迹之前。耳司听,故名“听宫”。宫,深室也,以喻耳窍。

一说,本穴与耳门同位。闭口取之,则刺入者浅,故名“耳门”;开口取之,则刺入者深,故名“听宫”,喻犹达于深宫后庭也。

按和髎、耳门、听宫、听会俱在耳前,四穴名异,功能略同,且相挨切近。而耳门、听宫两穴,同在一窠,表面虽可强分,穴底终归一窠。若依浅为耳门,深为“听宫”之说,辨别穴位,较为简捷。况两穴治病,又复略同,似乎无须分丝披缕。一而二可,二而一,亦无不可。术知以为何如?

按方书多载听会开口取之。耳前陷者中,张口得之,动脉应手。针入四分,灸三壮。和髎,刺三分,灸三壮。云穴下有动脉;若三穴直列,则俱有动脉,若开口取和髎,则和髎穴下反无动脉。而穴隙稍移前矣。

耳门在耳前缺口外,黄学龙谓:在肉锋上缺口外,耳前一厘米与外眦平行,刺三分,灸三壮,耳中有脓禁灸。

听宫,《甲乙经》、《医学入门》俱云:在耳前珠子旁。珠子或即耳前二切迹间之肉凸也。《图考》载于耳门之前。口闭时以手切之,适当下牙床后。支杵端之外侧,即听宫穴也。其上即耳门穴。黄学龙曰:听宫在听会、颊车之间。余思过去经验,似以开口取听宫为宜,刺三分,灸三壮。

(0)

相关推荐

  • 手少阳三焦经速记口诀(值得收藏)

    关冲液门中渚通,阳池外关支沟冲. 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消泺融. 臑会肩髎天髎并,天牖翳风瘛脉松. 颅息角孙耳门聚,和髎难倒丝竹空. 关冲(井):关冲四指末节取,尺侧甲角旁一分.头痛目赤耳聋鸣,喉痹 ...

  • 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到15点)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 ...

  • 手太阳经脉

    手太阳经脉

  • 程凯养生说:针灸治耳聋与这三条经脉有关

    耳聋这个话题是很多朋友期待已久的内容,但耳聋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下面我来帮大家分析分析,什么情况的耳聋,适合用针灸的方法治疗. 造成听力下降的根源,不管是病毒性感冒.噪音,还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突发血管痉挛 ...

  • 针灸穴名解-----高式国著(心包经)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 <灵枢◎经脉篇>:"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掌中,循中 ...

  • 针灸穴名解-----高式国著(三焦经)

    三焦.手少阳之脉 <灵枢经◎经脉篇>:"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人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 ...

  • 针灸穴名解-----高式国著(肝经)

    肝,足厥阴之脉 <灵枢经◎经脉篇>:"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 ...

  • 针灸穴名解-----高式国著(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 <灵枢◎经脉篇>:"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 ...

  • 针灸穴名解-----高式国著(胆经)

    胆.足少阳之脉 <灵枢经◎经脉篇>:"胆.足少阳经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经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

  • 【针灸穴名解】长强(高式国)

    [针灸穴名解]长强(高式国) <易>称,循环无端之谓长,健行不息之谓强.养生家调运任督,以意导气,起自尾闾,循脊上头,下颐,衔接任脉,循胸,至脐以抵会阴,复接于督脉,仍由本穴循背上行,再作 ...

  • 中医泰斗高式国:打牌,也治失眠!这张医案有意思,说给你听听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治疗学>.<中医基础知要> 你好,我 ...

  • 中医泰斗高式国:打牌,也治失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治疗学>.<中医基础知要> 你好,我 ...

  • 足阳明胃经45个针灸穴位图,高清穴位图解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人体头面.胸腹.下肢外侧前缘及第2趾和大趾,循行45个穴位,首穴为承泣,末穴为厉兑.其中有11个穴位在头面颈部,19个穴位在胸腹部,其余15个穴位则分布在下肢前外侧和足部. [经络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