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战:挟天子令诸侯(4)“令诸侯”的真正含义,荀文若的“四方生心”

献帝东归刺激了两个集团的高级干部。

一个是袁绍的谋臣沮授,他对袁绍说:“应该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

这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正版出处。

四年前,沮授对袁绍说出了“迎大驾以令天下”的初级阶段,四年过去了,袁绍下一个刘秀的模样已经基本显现。

沮授说的更加清楚了,把献帝逮过来,拿着他号令诸侯!

另一个是曹操的金牌合伙人荀彧,他在这个节骨眼上对曹操说的是“奉主上以从民望”。

沮授是袁绍本位的,荀彧是大汉本位的。

这一比,就知道献帝在谁那能够发挥出最大能量,顶级士族出身的荀彧更清楚献帝和他身后四百年大汉的力量。

而且早在公元192年时,毛玠也提出过一个类似于沮授的版本,叫做“奉天子以令不臣”。

其实“诸侯”“不臣”都一个意思,令的都是除了本方以外的所有军阀。

不过“令诸侯”跟“令不臣”本质上都是废话,哪个诸侯都不会因为你汉献帝的指示而改变任何动作与立场。

好不容易到乱世了,我胳膊粗拳头大终于打出了个家业,你还令我?你令个屁!先把自己晚上饭安排明白吧!

献帝的号令能起到真正作用的群体,是非顶级的士族集团。

真正对大汉还有想象的,是这帮人。

黄巾起义使得整个的大汉天下的统治基础士族社会被敲松动了,灵帝死前的州牧改革又把割据合法化了,袁绍导演又在一夜之间轰塌了大汉的顶层结构,接着又来了个大妖怪董卓祸害天下,自184年张教主起义开始,这十多年来,对于大汉的士族集团来讲,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大士族的家乡地盘在缩小,小士族们则被战乱和军阀连根拔起,士族集团最赖以生存的人脉关系网因此开始变得支离破碎。

官官相护是指不上了,城头的大王旗在不停变换,一群大帅打来打去,越打自己的利益越危险。

总之,整个士族阶层,除了顶级的袁家那几个外,除了抱紧各地军阀主公的少部分士族外,都是在王小二过年。

在这一年不如一年的生死存亡关头,时隔两百年的阶级自救程序,启动了。

还记得两百年前,王莽祸国后,豪族社会的集体自救吗?

他们选出了天选之子刘秀,十多年间又缝合了天下的满目疮痍。

随后,众多豪族们,尤其是从龙豪族们,不仅没有在天下大乱中受损,还越混越壮成为了隐形的地方诸侯。

两百年后,豪族社会渐渐的过渡到了士族社会了。

这回,流氓有文化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文化的流氓就真的可怕了。

东汉季尾声时我们说了,因为俩原因:

1、士族由豪族过度后突然间的黄巾暴乱让枪杆子还来不及装上就被打沉了。

2、这次的战乱层级比两百年前高了一个段位。

这次的天下大乱和上次的王莽祸国比可是两个维度的高级乱。

第一个维度,此次的黄巾起义有着宗教背景。

历朝历代中,只要是造反跟宗教扯上关系的,就从来没有被轻易平定的。

因为宗教一旦成为了造反的理论思想,就将从成本和思想上极大的壮大反叛军。

宗教可以极大地解决战争成本问题,无论是兵源、军饷还是粮草。

宗教可以极大地扩大死灰复燃现象,无论是再次造反还是转入地下玩持久战。

总之,只要天下大乱中扯上了宗教,这病立马就转成慢性的了,比如这次的黄巾起义,十多年了,被镇压了很多次,教主张角起义当年就死了,但一直没完没了,跟韭菜赛的,割一茬长一茬。

你这没完没了的长韭菜不要紧,你每长一次,我当地的土地就被你祸害一次,我当地的人口就流失一次,我地方士族的实力就弱一次。

第二个维度,诸侯合法化。

再来说一下灵帝死前盖得这个红头文件有多重要,一旦州牧能够总揽一州军政,那么天下从理论上就将再度回到战国时期。

坚持了四百年的郡县制将再度回到封建制。

还记得封建制的特点吗?

我小弟的小弟不是我的小弟。

地方诸侯开始有能力利用和限制地方士族。

这两个维度一综合,就产生了以下演变流程:

1、强悍的宗教起义和强悍的地方官互杀。

往往强悍的地方官剿灭起义,但元气大伤;也有个别例外,比如刘岱鲍信就死人家手上了。

所谓元气,就是指地方士族豪族在血拼中实力大损。

2、没多久宗教起义死灰复燃和地方官再次互杀。

地方士族豪族的当地统治基础再次弱化。

3、与此同时,地方官之间开始互杀。

人口大量下降,荒地大量产生,士族势力开始大幅萎缩,乱民要么被招安要么转投靠,专业军阀开始演化出现。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曹操的青州兵军团。

这次的天下大乱和两百年前比起来,最大的区别在于,地头蛇们得瑟的资本没那么多了。

士族们在这个时代必须聚沙成塔的聚拢在一个大军阀的麾下抱团取暖盼望着春晓的到来。

士族集团虽然自豪族在演化上更进了一步,但他们很遗憾的赶上了史上最乱的一次王朝末年。

照这么说,是不是士族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不,人家士族的道路还有很远。

因为士族阶级掌握着两个关键点:

知识的垄断权和国家的治理能力。

士家大族之所以“可恨”,是因为凭啥你家一当官就没完没了?凭啥你家就有官员推荐权?我家就得种一辈子地?

这纯属没办法。

因为士族是唯一能信任的阶层。

纸现在虽然已经发明出来了,但仍然无法量化生产,纸的成本下降要从东晋才开始,雕版印刷术也仍要等上好几百年。

知识的传播成本依然非常高。

想要消灭士族的必备武器,是廉价的知识!

隋唐后来之所以能够搞出科举,说到最根子里,就是纸的成本与书籍制作技术达到了可以接受的地步,社会上开始普及廉价书本。

目前的问题是,知识的价格降不下来,广大老百姓们无法读的起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就永远不会出现。

你说让你选,是让一个读不起书的农民伯伯去治理国家还是让一个官N代去治理国家?

这不没有办法嘛!

所以说,人家世家大族是有春天的,这个春天还有很久很久,但这个春天是有条件的。

条件是,天下必须要安定下来,士族们才能再次抬起头来。

安定下来的天下,才能有你们治国治郡的机会,才能让你们靠着门第阶级不动声色的去剥削底层得到社会的分层利润。

乱世中的士族们,需要放下身段,出谋划策,制县理郡,监军上阵去帮助军阀们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除此之外,你别无他法,因为此时和两百年前不同,被宗教动乱来回蹂躏的中原大地已经把士族的统治根基搓烂了。

士族没有豪族当年的枪杆子了,你也就硬不起来了!

没有数万十数万的人民部曲,你就得乖乖的上军阀那里上班。

你没办法再决定自己的命运了!

此次的阶级自救程序开启后,广大士族们的解题路径惊人的一致,袁家。

基本就是袁绍那。

袁术那里更多的都是土匪山贼,袁绍那里才是士族集团的大本营。

大量的官员势力倒向了袁绍,大量的士族人才投向了袁绍。

袁绍这个四世三公的顶级士族代言人在天下大乱初期风头无两。

咱们上百年结交,斗争中成长,封官中许愿,提携中腾达,不信咱老袁家你们能信谁?忘了你们当年那推荐信都谁写的啦?

这么多路诸侯,还是你袁绍最靠谱,你最能代表我们广大士族的根本利益,袁绍也因此成为了士族的众望所归,河北的人才富裕的都搞上派系党争了。

但是,随着一个士族重量级人物的不看好,以及一个士族编外重量级大佬的意外异军突起。

事情开始起变化。

那个重量级人物是荀彧。

那个编外重量级大佬是曹操。

随着29岁的荀彧投入了宦官后人曹操的帐下;随着曹操打赢兖州内战;随着献帝被曹操迎回,士族集团的阵营开始在袁绍那里出现巨大松动,全国的士族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四百年的汉家饭碗貌似我们又能端了。

“奉天子”所令的,实际上是这个阶级群体!

荀彧帮助曹操选对了此次天下大乱中的最关键一步。

是这最关键的一步,帮助曹操这个宦官之后从身份上开始能够硬杠四世三公的袁家了,并最终杠死了老袁家。

曹操此后有了一个最重要的身份。

汉相!

献帝到洛阳后,荀彧马上劝曹操要把献帝接回来。

他说了三点:

第一,摆事实,当年晋文公迎周襄王,汉高祖为楚怀王发丧,都天下归心了。

第二,戴高帽,您之前没去关中救天子去是因为山东乱,但您心中一直是惦记匡扶王室的,奉天子这事是大顺、大略、大德、大明的大好事。

第三,谈损失,你要是不抓紧扶正朝廷,周围别的诸侯就该动手了,过这村就没这店了。(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

说了一大堆,最吓人的其实就是这第三点的“若不时定四方生心”。

这其实更像是一种威胁。

二哥这话说完,大哥觉得必须得接献帝了。

早之前毛玠曾经对曹操提过天子的事,但当时时机并不成熟,曹操仅仅是送了些礼物过去和天子取得了点联系。

顶多算是给过气女明星送了点化妆品。

此时此刻,天子回洛阳了,荀彧用他的分量开始给曹操加码了。

与其说提醒,也可以看做是施压。

荀彧是个啥分量呢?

所有的军、国大事,曹操就算征战在外的时候,仍然要跟荀彧商量合计。(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

荀彧所有推荐的人,曹操基本上全部盖章签字安排岗位。(太祖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

真的有点类似于当年“萧何 张良”在刘邦面前的分量。

除了自己把着军权外,剩下的政权、财权曹操只保留了签字权。

你这媳妇太发家,你说啥,我都批。

沮授那边其实也在劝袁绍,但是,袁绍由于前面和献帝有着另立等一系列过节,本来就面子上过不去的犹豫,又加上河北党争渐起,颍川派的郭图、淳于琼又说河北人搁那扯淡呢,千万不能接回来,那么大的领导在身边简直碍手碍脚。

最终,袁绍把献帝给错过去了。

其实献帝曾经途经河内,袁绍要想抢回来实在是太轻松了。

但说到底,最终的成败不过是沮授在袁绍那的分量并不重,而荀彧在曹操那里的分量太重了而已。

未来怎么发展,其实谁也不知对错,都是未知数。

只不过一个老板是“行啦我知道啦回再说吧”,另一个老板则是“别急眼我这就去想办法”。

两个分量,最终两种结局。

曹操想要去洛阳见献帝,但献帝目前并不好见,因为周围有还乡团的那几个军阀在看着。

这个时候,一个重要的小人物出现了,他叫董昭。

他是曹操最终迎回献帝的首功之人。

也是曹操早早就埋在黄河以北的一枚棋子。

董昭,济阴定陶人,汉末举孝廉在河北当官,后来做了袁绍的参军。

袁绍在和公孙瓒界桥开打之前,钜鹿太守李邵和郡中大族都已经准备叛变袁绍了。(钜鹿太守李邵及郡冠盖,以瓒兵强,皆欲属瓒)

袁绍此时凝结内力憋着蛤蟆功的大招正准备轰公孙瓒呢,实在已经腾不出手了,于是派了董昭去钜鹿夺李邵的控制权。

走之前袁绍问:你打算咋办?

董昭说:你就别管啦!我说了就泄密啦!等我信吧!

董昭到郡后,迅速杀了领头不安分的当地大姓士族孙伉等人,与此同时发放檄文表态就杀这帮不规矩的,连妻子儿女都不牵连,然后紧接着展开慰问,胡说八道前线的大好形势,暂时性的稳定住了钜鹿。

后来袁绍三月郊游的时候魏郡又被黑山端了,太守被杀,袁绍又派董昭去匪区做前期工作了。

董昭到了前线后开始收买对面匪帮的人做间谍,后来为袁绍的一系列黑山剿匪立下了大功。

这是一个非常有主意的人,能挑大梁的人。

但是吧,很快倒在了成份问题上。

董昭是兖州人,他弟弟董访当时在张邈军中,袁绍阵营的各种派系把这个兖州的独苗打成了右派,袁绍那则人才满溢竞争上岗从来不缺人用,于是准备办董昭平息集团地域矛盾。

董昭看形势不对表示要去关中觐见献帝而迅速离开了袁绍,走到河内被张杨拦了下来又给了一份工作。

后来曹操拿下兖州内战后,董昭的弟弟董访归了曹操,董昭这位兖州人此时知道自己的下一个老板在哪里了,而且他很快就接到了组织的第一个任务。

曹操在拿下兖州内战后,打算和献帝建立联系,从汉朝廷那里要来兖州牧的正式册封。

曹操不准备当袁绍的兖州刺史了。

豫西通道不通,曹操表示希望借道河内走豫北通道去关中,但让张杨给否了。

因为曹操的那堆官职之前都是大哥袁绍“代为上表”的。

张扬这些年一直和袁绍的关系很朦胧,张杨名义上跟袁绍混,但是张杨这河内太守是董卓封的,又做过吕布的保护伞。

你曹操现在绕开你大哥袁绍跟朝廷眉来眼去是什么意思,我可不想因为你得罪袁绍。

张扬表示河内不借道给你曹操,但这个时候,董昭说话了。

董昭说:“现在袁、曹虽为一家,但肯定长不了,曹操现在虽然弱,但却是天下英雄,您虽然不想得罪袁绍,但您也应该私下跟曹操结交,现在恰巧有缘分有机会,您帮他个忙,将来那也是大面子啊!将来哪块云彩落雨不一定呢!

在董昭的劝说下,张杨这才向朝廷通报放行。

董昭私下又替曹操写信给长安的李傕、郭汜等大佬进行示好献殷勤,也因此曹操才从献帝那里得到了兖州牧的正式册封。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代表曹操写外交信笺。

196年,献帝回洛阳后,曹操遣使到洛阳表达了想见见献帝的意思。

又是董昭,此时已经作为张杨特使随献帝回洛阳了,当时白波军内部出现了各种不和,杨奉和韩暹也不对付。

于是董昭瞅准时机给兵马最强的杨奉以曹操的名义写信:兄弟曹操仰慕您已久,你是内主,我是外援,你有兵,哥们有粮,咱俩互补依赖,同生死,共患难,简直太美好。(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杨奉见信大悦,对各位将领说:曹操离咱们不远,有兵有粮,国家可以仰仗他们。

随后众将一同上表荐举曹操为镇东将军,继承曹嵩的费亭侯爵位。

这是董昭为曹操冒名起草签字的第二封信。

好员工是啥呢?

就是领会精神后自己因地制宜见招拆招的给老板谋利益。

曹老板离他好几百里,请示报信不仅速度慢而且被截获情报的可能性还高。

我干了再说嘛!

从袁绍那被赶出来的员工中,并非许攸是最致命的。

还有好多个。

董昭起草这封信的主题很有意思,为啥董昭在信里专门提到了“粮食”问题?为啥杨奉又兴奋的认为曹操信中说的是真的?曹操不久前不是还差点饿死在兖州吗?

因为在这一年,曹操集团展开了举世瞩目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史称“许下屯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