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大院子弟的父辈,都是经过战场筛选、在北京分房的聪明人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建国初无论是社会的稳定性,还是整个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程度,都急需快速地调整和提升。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城也诞生了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北京大院”。
一方面,战场上归来的建国功臣们需要一个好的归宿,另一方面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一批中坚力量来建设祖国。因此,为了更好地安置这些重要军政人员及其家属,北京城内出现了很多封闭的军区大院,专门供这些人生活居住。而在这些大院里面长大的孩子们,就是所谓的大院子弟。
北京大院,具有特殊的政治背景和时代印记
北京大院的产生首先还是源于政治需要,内部构造不仅有生活区,还包括了学校、医院、休闲娱乐场所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为的就是满足大院家属的所有生活需求,保证他们能够好好生活的同时,避免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和政治隐患。
有人曾开玩笑称,大院里除了没有火葬场,其他什么都有。而同是大院也不完全一样,大院有四种,分别是军队大院、国家机关大院、高校大院和大型国营工厂大院。
这里面最多也是最为神秘的当然还是军队大院,住着的都是重要的军事机关人员,普通老百姓是绝对进不去的,出入人员及车辆都需要有通行证,并按规定进行登记。毕竟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还是有很多外国特务及反动分子,军队的重要人员必须得到恰当的保护。
而正是大院内居住人员的特殊性,使得北京大院在北京城内的地位也十分的不一般,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嚣张。北京大院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北京市地方政府是完全管不了的,甚至北京的一些道路规划都是要绕着这些个大院的。
大院内部的建设也拥有完全的自主权,无需接受北京市政府城市管理部门的监督和审批。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公平,但事实上,没有这些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
可能有些烈士确实最后只是个无名英雄,但时代背景下就是如此。就像马未都曾说过的:“大院子弟的父辈们能从九死一生的战场上活下来,都是经过战场筛选,能在北京分房的聪明人”。
大院子弟,独特的成长环境与红色情节
如此独特的环境下,慢慢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大院家属以及大院子弟。他们享受着父辈们的荣誉与权力,自小就和普通孩子不一样,其中一部分从事文艺事业的,后来还衍生出了所谓的“京圈”。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文化名人王朔、姜文、马未都、崔健,都是大院子弟。很多普通孩子不敢做的事,都是他们青春期里的回忆。而同一批成长起来的大院子弟们,也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一起逃学,一起打架,一起长大成人。
这群大院里长大的孩子们深深地受到了军队文化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小社会里,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则和方式。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人与人之间是要分三六九等的,父辈的位置决定了他们之中谁是老大。
从最初的比军衔,比军功,到后来比官职,比肩章,每个孩子自小就懂得了所谓的人情世故,弱肉强食。这些观念未必都是大人们有意灌输的,但在这样一个等级分明的环境之下,慢慢地就形成了这样的潜规则。
大院子弟们虽然都很嚣张,甚至最早的一批很多仍然还是主战派,但每个大院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老大,其他孩子都听老大的话。而且自小耳濡目染之下,很多大院子弟都有不一样的红色情节,有的后来还融入了自己后期的文艺创作之中,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很多情节实际上就是姜文年少时的一些真实的成长经历。
承接父辈福荫,大院子弟大多一生顺遂、功成名就
这些大院子弟们后来也都混得不错,毕竟父辈们已经给他们积累下了浓厚的基础,成长过程中也都是十分顺利的。读书的时候读不好没关系,毕业了家里就给安排一份好工作。住在大院的也都是聪明人,自然懂得如何让孩子富足安稳地过一辈子。
现在想想,反而是那几个非要去搞文艺的刺头,非要叛逆地活出点自己的样子,不接受家里的安排,去搞摇滚、拍电影,不务正业。但也正是因为有他们,才让我么对这样一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
而谁又能说他们今天取得的成就与他们大院子弟的身份无关呢。崔健不是中国搞摇滚的第一人,但确实是让摇滚真正走入中国当代年轻人心中的那个人。同样是离经叛道,人家却是敢爱敢恨,意气风发。
毕竟就算是惹出天大的篓子,背后都会有人给收拾烂摊子,不过也就是父辈们在酒桌上多自罚几杯,不是吗。
所以总而言之,北京大院里住的都是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后的第一批聪明人,而大院里出生的大院子弟,也都借着他们父辈的这道东风,成为了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一批聪明人。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就是如此,童年的成长环境与成长经历,对人的一生还是十分重要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