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烟儿第225篇原创文章
你的点击是最美的相遇
喝茶读书,行走拍摄,过诗样日子

图文 似水若烟
唐模,建于唐,始称檀干,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
后改为唐模,即唐朝模范的意思。
忠君铸造了唐模,尽孝则成就了名闻遐迩的檀干园。
唐模有因孝心而建的小西湖。
也有为纪念清康熙钦点许承宣、许承家兄弟俩同入翰林而建的被视为门户与象征的同胞翰林石坊。

游唐模,不按常规路,后门进,前门出。因而,首先遇见的是“槐荫树”与旁边的“八角亭”。
因树干中空,神似一位老仙翁,所以《天仙配》的槐荫树便在此拍摄。其实是一棵四百多年的香樟树。

有了传说,有了美好寓意,自然会让红尘中的许多男男女女来此寄托心意。
树下的红布条与同心锁便成为一个深情款款的景观。
不管,以后会怎样,但至少此时此刻每一对祝愿的有情人都希望一生一世白首相依。
或许诺言不一定就都能守约,祝愿不一定就都能实现。但这一刻是真诚的,是敢于承诺的,并且是打算一辈子信守的。
这些爱情的见证,总比连诺也不敢许,连保证也不敢说的虚情假意来得珍贵。

过了八角亭,看到翰林石坊。进了小西湖。
其实,所有加个“小”或者“赛”的都不能与原来的同日而语。比如,小石林,赛西施。
所有的翻版或者复制都因为不是原创而个性大同小异而被忽略,但如果你带着欣赏与用心,每一个景点的用意与小小不同的地方都足以让你把它记住。
小西湖,是因为一位母亲想去杭州西湖而路遥不得成行,作为她的儿子便仿制了这么一处有着“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的园林,供母亲欣赏。
如果到了深秋,唐模里的银杏与枫叶都红了,相信那时的唐模一定很美。

我站在听雨轩前,看着一树翠绿的枫叶,不由得心生遗憾。
多少年,想看枫叶而寻不得一个最好的时候;多少时候,偶遇枫叶而未见其红艳如二月的美艳。如今,阳光正好,气温正宜,景致正佳,而枫叶未红。
对着青青的枫叶,我依然舍不得轻易地离去。

出了小西湖,经过祠堂未进。经过一个小岔口,见有大姐在卖些小商品。
我们在路牌上驻足观看路线,先生开口询问。
大姐很热心,微笑着说:“首先你要知道你现在的位置,然后沿着河边这路到一个桥往左拐可去看千年银杏,然后折回再沿着河往前走,不用走回头路。”
果然,只要一知道自己所处的位子,便能够把简单的地图看个明白。

大姐询问是否要买水?
因为我不能喝凉水,习惯带着热茶,所以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买。
大姐依然温婉笑着说:“不买也没关系的。”
说实在话,见惯了生意人一听你不买东西便绷着个,也看惯了许多景区的被问路人一脸的不耐烦。如此见到如此亲切又善解人意地为我们开脱:“谁没有需要问路的时候呢?”的大姐,在这大太阳下如饮一壶清凉。
走了一段路,先生忽然想起,可以买个帽子,然后又折回去买了一顶帽子,这份去而复返让大姐很是高兴。

走了桥而不知是桥,因为说是桥,不过是一根石板架在上面而已。
先生怕我害怕,紧紧拽着我的手,我们小心翼翼过了桥,没几步,便看到那棵千年银杏树。
银杏真的好大,好似是两棵并立,站久了便相拥一起;又似是原是一棵,岁月长了心生孤独而再从胁下生出另一棵来相伴。

上面挂着累累果实,说实在话,银杏果是吃了不少,可看见银杏挂果还真未曾目睹。
旁边一位老奶奶在卖煮熟的银杏果,五块钱有好多颗,一尝果然食后有淡淡的甘与浅浅的甜在喉头涌起,而那份微微的涩是恰好的岁月调味。

我们正在讨论是否真是这棵千年银杏的果?就听到树上掉下一颗果实,老奶奶耳聪得很,如此轻微的声音她便可以听到,赶紧从小店里跑出来捡。我们向她讨来拍照,拍完又还给了她,她笑得可真甜。还向她买了两个我看着明明是袖珍型的苦瓜,可婆婆却说是“甜瓜”颜色金黄,煞是好看。先生剥开一看,确实是苦瓜,吃里面的籽,却又是甜的。
我怕瓜性寒而不敢试。




从银杏树再往水边走,看到水里一群白色的鸭子正悠然自在地戏水。趁着阳光,拍了两张,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先生还笑话我,一看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市民,鸭子都那么稀罕,可看了照片,他也不得不承认,不是非得大场景才可以拍出好照片呀。

一条水把村子隔成两岸,可也因为这水而让村庄有了江南水乡的韵味。
别看这河浅而窄,却是活水,大概这就是徽派中最具特色的水口文化。
所谓“水口”,指水源所从出之洞口。水口有两种:“一为水流入之处,一为水流出之处,前者要开敞,后者当封闭。
唐模水口建于村东,既有水口,又有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

我们上了高阳桥,发现里面有八仙桌子与椅,如穿越到明清时期的茶铺酒家。恰巧无人,我对坐于椅子上歇息的先生问:“先生可要来壶茶解渴?”
先生笑道:“好啊”
“小二,黄山毛尖一壶,杯子两个。”
“掌柜的,只有凤凰红茶一壶,盖子一个。”先生说完,顺手帮我倒了茶,然后我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从木格子窗望下去,只见河水划一个弧型,把沿水而建的粉墙黛瓦隔在两岸。
房子古朴典雅,临窗而立,仿如于置身于明清小说里,侠客暂歇的茶铺,听一段江湖传奇赏一曲好汉典故。

想那晨曦初照,会有女子携衣而来,拾级而下于家门口的水边台阶捣衣洗菜。
而夕阳西下时,定会有母亲翘首以待因为贪玩而迟归的孩子,一边是孩子蹦蹦跳跳的调皮,一边是妈妈心疼的唠叨。
晚上繁星一弯新眉下,左邻右居聚居一起,侧耳倾听浅浅流水声,烧一炉山泉沏一壶新茶,就着陈年旧事或者新鲜奇闻,伴着星空,随着时光,看月眉西斜。
这日子清简安宁,这岁月安稳静美。
“走啰。”先生一拍我的肩膀,把我放飞的思绪与飘移的视线给唤了回来。

下了高阳桥,来到祠堂前。三三两两的学生在写生。
若到了深秋,这祠堂前的空地该是晒秋的好地方。
许氏宗祠,被称为“徽歙祠堂的典型”。
许氏宗祠为家族的总祠,下面分为三个支祠,俗称“厅”其祠名分别为尚义堂、继善堂、骏惠堂,在唐模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穿靴戴顶尚义堂,摇摇摆摆继善堂,草鞋麻履骏惠堂” 尚义堂地位最高,是座官祠,继善堂次之,是座经商人家祠堂,骏惠堂地位最低,是普通老百姓的祠堂。
祠堂,代表着古代社会家族权力象征的代言词。在我们潮汕,祠堂文化也依然存在,但祠堂却基本都是新建的,早已经没有古时的风格与严格讲究。但是在徽州这里依然完好完美的保存着祠堂文化。

出了祠堂,过了三生桥,穿过美人靠,来到后山。
哦,不对,应该是进门的园林景观,依山傍水旁,长廊依依。
草地上应该是梧桐叶落,池塘边荷叶渐枯萎。
在这浅浅的秋,薄薄的阳,挥手道别。
相比呈坎,我更喜欢唐模。
不为别的,就为那弯弯的水,青石板的桥,还有那比较亲民的门票。
想我终空只是红尘俗子,其实依旧离不开繁琐烟火。
我在想,寂静繁星下,粉墙黛瓦中,青石板桥上是否也有多情女子的倩影,日日盼郎归呢?

旅游线路推荐:(我们是反着走)
唐模村,原为安徽省歙县所辖,现属徽州区。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的。
现唐模村以狮子山为支撑点,唐模景区距徽州区政府所在地岩寺镇10公里,距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26公里。
村的西南面有一方圆数十里的丘陵地带象形山;东、北、西面是广阔的小平原;越过狮子山7华里即为丰乐河。
如今村中还保存着较完好的青石板路,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溪中有...一座清代建造的高阳桥。
过桥即见小溪南面的古银杏林。林前有太子塘,塘右侧有太子庙。
紧依太子庙是一座典型的古徽建筑"状元府"。相隔一巷之地的是现台湾国民党要员许村玉的旧宅。
过高阳桥沿小溪北面而下,有尼姑庵和许氏大祠堂。
再往前便可见到闻名中外的唐模小西湖。
越过小西湖,即见全国罕见的"同胞翰林"碑坊。
八角亭、蜈蚣桥深深掩藏在郁葱的樟树林中。


















2017年9月27日星期三19时8分

烟儿独白:
一介无名小卒
江湖无立足地
社会无谋生力
与世无争深居
不加任何协会
不属任何门派
不问红尘往来
如果你懂,请随行
如果你愿,且相遇
我的真诚你的赏识
烟儿的深居与行摄
四无三不
喝茶读书行走拍摄
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