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画马的功力,这个北宋画家可以吊打徐悲鸿
本文摘选自《荣宝斋》2019年8月刊 《博学精势 更自立意—论北宋李公麟的『道』与『艺』》,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荣宝斋APP。
李公麟(一○四九—一一○六),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州舒城(今安徽舒城县)人。在其为官生涯中虽不能闻达却乐得逍遥,成为一名士大夫画家。
李公麟 网络图片
白描《免胄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传为李公麟所作。李公麟采用吴道子『兰叶描』描绘郭子仪,线条疏朗,多呈弧线状,颇具『弯弧挺刃』之感;又以密体表现全副武装的士兵,线条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变化。
北宋 李公麟(传)《免胄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李公麟(传)《免胄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饶有趣味的是,李公麟在画中描绘战马时作了拟人化处理,集中表现在战马眼睛的刻画上:入侵关中时的怒目圆睁,见到郭子仪后的臊眉耷目,关中战马的从容坚毅……无不体现出画家的惨淡经营。董其昌在『韩宗伯家』初见此画,连连赞叹:『笔墨精妙,足称神品』。
李公麟的历史故事画多描绘汉族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内容,具有借古喻今的深刻含义。大概因为宋初以来推行『偃武修文』国策,导致边患不断。李公麟一方面通过画作表达出对扭转战局英雄的渴望,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方式解除边患。这种两可的态度,似乎也是当时文士面对异族入侵力不能及的无奈之举。
北宋 李公麟《五马图》珂罗版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李公麟《五马图》珂罗版 故宫博物院藏
李公麟『先以画马得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鞍马题材的作品,仅《宣和画谱》记载,御府收藏就多达十六幅。遗憾的是,大都已散佚。据相关史料记载,其父收藏有韩幹的画作,加之其有『凡古今名画得之则必摹临蓄其副本』的习惯,早年当有研习并揣摩过韩幹作品的经历。之后,他在京城任职期间,曾有机会到过骐骥院,对御马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北宋 李公麟 《摹韦偃牧放图》局部
北宋 李公麟 《摹韦偃牧放图》局部
元祐年间,李公麟又得到一幅韩幹的画马作品并临摹之,黄庭坚有诗文《咏李伯时摹韩幹〈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记载此事。
北宋 李公麟 《摹韦偃牧放图》局部
北宋 李公麟 《摹韦偃牧放图》局部
李公麟一改『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的风格面貌,并超越之,达到炉火纯青境界,从而受到了包括苏轼、黄庭坚等众多士夫的赞誉,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和题跋,如东坡有诗云『龙眠胸中有千驷,不独画肉兼画骨』等。现存学界普遍认可的李公麟鞍马真迹主要有两件——《摹韦偃牧放图》和《五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