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景阳冈》“端的”怎么读?
五年级下册教材有《景阳冈》一文,来自《水浒传》原文,这次教材在节选文本的时候,对原著没有改动——就是没有翻译成现代汉语。保留了《水浒传》的特点。其实,《水浒传》本身也是近代汉语的语料了,比及古汉语,已经很简单了。但是,里面还是有一些陌生的用字、读音、句式、词语等,如果不是上课,老师们可能一般不会大声读《水浒传》,有些字读成什么字音,就显得不重要了,但是现在要对着全国,全市的家长和学生讲课,要读出来字音,如果读错了,难免招人非议,所以,说说里面的字音问题。
“端的”这个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
酒家道:“客官休只管要饮,这酒端的要醉倒人……”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端的”是作为一个固定词语出现在文本中的。
“的”读作de,是现代汉语的事情了,古代汉语字典中,“的”有两个读音,一个是di4,有的放矢,一个是di2,的确,还是个后起的意思。所以,“端的”是断不能读作de。
此外,透露一个秘诀,涉及到古代汉语的内容,不要随便读轻声。
再查查字典检验一下:
文中还有一些字音,比如:
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什么大虫!人之怕了,不敢上山。”
容易得晚,这个得,应该是个实词,跟“独自怎生得黑”中“得”的用法是一致的,表示及、到的意思。读作de2比较合适。
“那得什么大虫”,这里的“那”其实就是“哪”,因为那时候“哪”这个字还没有造出来,“哪”是五四以后,才造出来的一个区别字。这里,就是用那来表示“哪”的意思。读作na3,比较合适。
此外,就是用字问题。其实“那”和“哪”就涉及到用字问题了。
还有勾和够
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勾么?
注释说,勾其实是“够”,其实,句和勾本来也是一个字,分化了。比如,枸、苟、狗等还是按照gou的读音来的。
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形声字的声符来代替了一个“够”字。
再有,就是词语。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
“一直”,意思如下:
显然是“一程”的意思。
再如: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现代汉语中,一般会说“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好”
这里的“比”是能够相比,比得上的意思。
这篇课文课后有个练习题是:遇到不懂的词语,如哨棒、筛酒等猜一猜。
其实也可以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常用的词语,比如上文谈到的“一直”“比”等,看起来字形很熟悉,但其实意思不懂。这类型的词语,学生以为自己明白了,老师也以为学生明白了,但其实都不明白。
这类型的例子再比如“盘古的四肢化成了东西南北四极”,这个四极,就很容易被老师放过去,但是偶尔会被学生问及,记忆中,有个孩子问:不是南极和北极吗,怎么还有东极和西极。
阅读古典小说,除了分析人物,厘清顺序,丰富词汇学习语言或者掌握这类型文本的语言规律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