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都分别指什么呢?
2020-08-04 15:52
小孩子的幸福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青少年的幸福是金榜题名时、他乡遇知故;成年人的幸福是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每个阶段的幸福都标榜着不同的人生,有人家财万贯依然愁眉不展;有人风餐露宿也可愉悦度日。幸福来自于内心深处所需所求的满足,它的尺度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满足多少。
那么,在科技落后封建时期,他们的幸福是什么?
“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通过俗语就能看出古人的幸福追求,这句俗语和鱼、鸡紧密相连,难道古人的爱好是吃肉?自然不是,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上半句“开江鱼、下蛋鸡”,鱼为什么是“开江鱼”?鸡为什么是“下蛋鸡”?
一、开江鱼
说到开江鱼,很多东北人并不陌生,这种鱼乃是他们的心头挚爱,开江时间为每年的四月中下旬,这个时候,东北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著名“三江”江河的冰层逐渐融化化解,冰层溶解之后开始顺着河流顺流而下。这个时候,江河湖泊中的鱼儿已饥饿多时,冰层溶解,很多鱼跳出水面,这就是著名的开江鱼。
为何开江鱼会备受古人重视?
1.食用价值
一方面得益于开江鱼的食用价值,开江鱼在冰层下因长期没有进食,体内脂肪消失殆尽,余下的肉质鲜美紧密,和其他时节的鱼肉几乎是天壤之别。
比较出名的就有“三花一岛五罗十八子”:鳌花、鳊花、鲫花、岛子、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这些鱼乃是鱼中臻品,无论清蒸还是红烧都美味可口,其价值可想而知。在得到味道鲜美、价格昂贵的开江鱼后,在食用时也要倍加小心,一定要煮熟食用,防止“虫从口入”。
2.身份的象征
另一方面是身份的象征,在食不果腹的封建社会中,这种鱼肉是寻常百姓家中的至上食物,不仅深受平民百姓喜爱,达官贵人也会经常高价收购开江鱼用于膳食。
据史书记载,开江鱼盛宴自辽代自圣宗起就开启了吃鱼传统,直至天祚皇帝,辽代的每届皇帝每年都千里迢迢从京城出发,带领群臣及后宫嫔妃们到松花湖巡游、春猎,在春寒料峭之时,凿冰取鱼,举行“头鱼宴”。
在封建时期,开江鱼的流行程度不亚于“满汉全席”,能够吃得上开江鱼是身份提高的象征、能够吃得上一顿开江鱼餐乃是古人的一大心愿。
爱因斯坦曾说:“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吃鱼合乎情法,对古人来说,这简单而幸福。
接着来看“下蛋鸡”为何备受古人青睐?
二、下鸡蛋
下蛋鸡的珍贵之处不仅是“肉用”,还在于它的鸡蛋。下蛋鸡在古代被视为“大补之物”,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它的养殖效益,古人的日常饭食大多是野菜米汤,底层百姓面黄肌瘦乃是常态,为了增加下一代的营养,母鸡是不二之选,它的鸡蛋可以补充营养、维持生计。
其次,鸡的饲养成本较低,不交配也可以产卵,只要日照充分,可以天天下蛋,这些鸡蛋就是古人最好的蛋白质来源。
另一方面是鸡的经济价值:一只母鸡可以养活一家人。鸡蛋不仅可以供家人实用,也可以拿去集市售卖,这种经济效益是最好的投资模式。
母鸡在贵族家中乃是大补之物,对于生产前后的女子来说,母鸡是必不可少的食用补品。这种母鸡只能是达官贵人的选择,底层百姓是母鸡饲养的普遍人群,对于底层百姓来说,杀鸡吃肉似乎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实现,平常生活,想要杀鸡吃肉无异于难于登天。这种“鸡”是解馋、解困的不二之选、斟酌美食。
欧文曾说:“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底层百姓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吃到营养丰富的下蛋鸡,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看完了“开江鱼”和“下蛋鸡”的食用价值、经济价值外,很多人会非常疑惑:“回笼觉”和“二房妻”又有什么讲究?
民以食为天,古人的温饱是重中之重,鸡、鱼是古人食物圈的顶级配置,“温饱思淫欲”,有了物质的满足后,古人如何打发日常?
三、回笼觉
在没有科技的状况下,古人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几乎全年无休。自给自足的低生产下,不努力耕耘就要全家饿肚子,古人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庄稼的收成上。
有地种的人还可以自力更生,对于更加贫困的人家来说,他们想要休息是天方夜谭。更加贫困之人大多为贵族家中仆人,睁开眼就是无休止的劳动,逢年过节更加忙碌,哪有休息可言?
备受压迫的古人,“回笼觉”于他们而言是最奢侈的存在,也就只有“天寒地冻”,“突发天灾”等意外时,他们才有机会待在家中睡个“回笼觉”。这种“回笼觉”不仅让他们身心受到放松,至少还可以有短暂的天马行空的想象。
古代虽然节奏慢,但生存方式简单艰难,若没有足够的生存能力,很难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夹缝生存,这也是为何古人可以在科技落后的年代创造一个个难以超越的经典奇迹,一切都来自于勤劳智慧。用现代的一句话来表示“在你睡觉的时候,有人在奋发图强”,“回笼觉”对现代人来说并非稀奇之事,但对于古人来说,弥足珍贵,一年能够睡上三次回笼觉就实属不易!
在日新月异的快节奏社会中,“回笼觉”是上班一族的常态,大家一定要正确看待“回笼觉”的利弊,长期睡“回笼觉”会打乱作息规律、使得大脑生物钟紊乱,白天睡不好,晚上睡不着,更严重者会造成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偶尔睡一次可以闭目养神、心旷神怡,但经常睡“回笼觉”会病从觉入、麻烦上身。
涅格屠夫曾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古人终日忙碌,吃苦受累乃是常态,回笼觉于他们而言是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刻。
最后一个就是“二房妻”。
四、二房妻
“二房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是常态,对于男人来说名女子是他们身份的象征,这也是为何皇帝后宫会有三千佳丽。一夫一妻制在线现代社会已深入人心,但三妻四妾在古人心中已根深蒂固。稍微有些地位的男子在成婚之后都会选择再娶,能够娶得上二房妻子,一定有过人能力,貌美如花的女子成为二房妻子是一个男子的身份使然,邻里邻居会对其表示出恭敬之意。
“二房妻”不仅是古人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也是某些人的花心所向,最近热播大剧《三十而已》的许幻山就是典型的脚踩两只船的男子,家中正妻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他却被外面的女人迷惑得颠三倒四。婚内出轨其实就是“二房妻”的延续,在一夫一妻制的法治社会中,“二房妻”属于违法行为。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古人的浪漫爱情是幸福的最高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俗语也逐渐落后于时代潮流,关于它们所能反应的社会状况着实值得深思在物质充足、国泰民安的现代社会中,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所要追求精神提升并不为过,是否也应在历史的基础上加以筛选继承?
总而言之,“开江鱼、下蛋鸡在”家家户户已不足为奇,“回笼觉、二房妻”依然在某些角落时刻上演这些俗语背后的利弊需要认真考量,否则得不偿失。
总结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用他们的亲身经验,将为人处世的切身感悟编成俗语流传至今,一句短短的俗语可以见证一个时代的人文风情,映射一个群体的悲喜欢忧。这句俗语虽然只要短短十二个字,却涵盖底层百姓的衣食住行,最为直观地描绘出了古人对幸福的追求。或许古人没有先进的科技,但他们在农业社会中通过勤快、努力依然为后世留下了无价财富。
像这样的俗语不在少数,比如众人熟知的“一青一黄是一年,一黑一白是一天”,简单的一句俗语描绘出了古人的度日态度:不争不抢、珍惜时日。
俗话说:“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都分别指什么呢?
小孩子的幸福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青少年的幸福是金榜题名时、他乡遇知故;成年人的幸福是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每个阶段的幸福都标榜着不同的人生,有人家财万贯依然愁眉不展;有人风餐露宿也可愉悦度日。幸福来自于内心深处所需所求的满足,它的尺度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满足多少。
那么,在科技落后封建时期,他们的幸福是什么?
“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通过俗语就能看出古人的幸福追求,这句俗语和鱼、鸡紧密相连,难道古人的爱好是吃肉?自然不是,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上半句“开江鱼、下蛋鸡”,鱼为什么是“开江鱼”?鸡为什么是“下蛋鸡”?
一、开江鱼
说到开江鱼,很多东北人并不陌生,这种鱼乃是他们的心头挚爱,开江时间为每年的四月中下旬,这个时候,东北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著名“三江”江河的冰层逐渐融化化解,冰层溶解之后开始顺着河流顺流而下。这个时候,江河湖泊中的鱼儿已饥饿多时,冰层溶解,很多鱼跳出水面,这就是著名的开江鱼。
为何开江鱼会备受古人重视?
1.食用价值
一方面得益于开江鱼的食用价值,开江鱼在冰层下因长期没有进食,体内脂肪消失殆尽,余下的肉质鲜美紧密,和其他时节的鱼肉几乎是天壤之别。
比较出名的就有“三花一岛五罗十八子”:鳌花、鳊花、鲫花、岛子、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这些鱼乃是鱼中臻品,无论清蒸还是红烧都美味可口,其价值可想而知。在得到味道鲜美、价格昂贵的开江鱼后,在食用时也要倍加小心,一定要煮熟食用,防止“虫从口入”。
2.身份的象征
另一方面是身份的象征,在食不果腹的封建社会中,这种鱼肉是寻常百姓家中的至上食物,不仅深受平民百姓喜爱,达官贵人也会经常高价收购开江鱼用于膳食。
据史书记载,开江鱼盛宴自辽代自圣宗起就开启了吃鱼传统,直至天祚皇帝,辽代的每届皇帝每年都千里迢迢从京城出发,带领群臣及后宫嫔妃们到松花湖巡游、春猎,在春寒料峭之时,凿冰取鱼,举行“头鱼宴”。
在封建时期,开江鱼的流行程度不亚于“满汉全席”,能够吃得上开江鱼是身份提高的象征、能够吃得上一顿开江鱼餐乃是古人的一大心愿。
爱因斯坦曾说:“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吃鱼合乎情法,对古人来说,这简单而幸福。
接着来看“下蛋鸡”为何备受古人青睐?
二、下鸡蛋
下蛋鸡的珍贵之处不仅是“肉用”,还在于它的鸡蛋。下蛋鸡在古代被视为“大补之物”,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它的养殖效益,古人的日常饭食大多是野菜米汤,底层百姓面黄肌瘦乃是常态,为了增加下一代的营养,母鸡是不二之选,它的鸡蛋可以补充营养、维持生计。
其次,鸡的饲养成本较低,不交配也可以产卵,只要日照充分,可以天天下蛋,这些鸡蛋就是古人最好的蛋白质来源。
另一方面是鸡的经济价值:一只母鸡可以养活一家人。鸡蛋不仅可以供家人实用,也可以拿去集市售卖,这种经济效益是最好的投资模式。
母鸡在贵族家中乃是大补之物,对于生产前后的女子来说,母鸡是必不可少的食用补品。这种母鸡只能是达官贵人的选择,底层百姓是母鸡饲养的普遍人群,对于底层百姓来说,杀鸡吃肉似乎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实现,平常生活,想要杀鸡吃肉无异于难于登天。这种“鸡”是解馋、解困的不二之选、斟酌美食。
欧文曾说:“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底层百姓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吃到营养丰富的下蛋鸡,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看完了“开江鱼”和“下蛋鸡”的食用价值、经济价值外,很多人会非常疑惑:“回笼觉”和“二房妻”又有什么讲究?
民以食为天,古人的温饱是重中之重,鸡、鱼是古人食物圈的顶级配置,“温饱思淫欲”,有了物质的满足后,古人如何打发日常?
三、回笼觉
在没有科技的状况下,古人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几乎全年无休。自给自足的低生产下,不努力耕耘就要全家饿肚子,古人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庄稼的收成上。
有地种的人还可以自力更生,对于更加贫困的人家来说,他们想要休息是天方夜谭。更加贫困之人大多为贵族家中仆人,睁开眼就是无休止的劳动,逢年过节更加忙碌,哪有休息可言?
备受压迫的古人,“回笼觉”于他们而言是最奢侈的存在,也就只有“天寒地冻”,“突发天灾”等意外时,他们才有机会待在家中睡个“回笼觉”。这种“回笼觉”不仅让他们身心受到放松,至少还可以有短暂的天马行空的想象。
古代虽然节奏慢,但生存方式简单艰难,若没有足够的生存能力,很难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夹缝生存,这也是为何古人可以在科技落后的年代创造一个个难以超越的经典奇迹,一切都来自于勤劳智慧。用现代的一句话来表示“在你睡觉的时候,有人在奋发图强”,“回笼觉”对现代人来说并非稀奇之事,但对于古人来说,弥足珍贵,一年能够睡上三次回笼觉就实属不易!
在日新月异的快节奏社会中,“回笼觉”是上班一族的常态,大家一定要正确看待“回笼觉”的利弊,长期睡“回笼觉”会打乱作息规律、使得大脑生物钟紊乱,白天睡不好,晚上睡不着,更严重者会造成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偶尔睡一次可以闭目养神、心旷神怡,但经常睡“回笼觉”会病从觉入、麻烦上身。
涅格屠夫曾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古人终日忙碌,吃苦受累乃是常态,回笼觉于他们而言是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刻。
最后一个就是“二房妻”。
四、二房妻
“二房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是常态,对于男人来说名女子是他们身份的象征,这也是为何皇帝后宫会有三千佳丽。一夫一妻制在线现代社会已深入人心,但三妻四妾在古人心中已根深蒂固。稍微有些地位的男子在成婚之后都会选择再娶,能够娶得上二房妻子,一定有过人能力,貌美如花的女子成为二房妻子是一个男子的身份使然,邻里邻居会对其表示出恭敬之意。
“二房妻”不仅是古人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也是某些人的花心所向,最近热播大剧《三十而已》的许幻山就是典型的脚踩两只船的男子,家中正妻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他却被外面的女人迷惑得颠三倒四。婚内出轨其实就是“二房妻”的延续,在一夫一妻制的法治社会中,“二房妻”属于违法行为。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古人的浪漫爱情是幸福的最高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俗语也逐渐落后于时代潮流,关于它们所能反应的社会状况着实值得深思在物质充足、国泰民安的现代社会中,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所要追求精神提升并不为过,是否也应在历史的基础上加以筛选继承?
总而言之,“开江鱼、下蛋鸡在”家家户户已不足为奇,“回笼觉、二房妻”依然在某些角落时刻上演这些俗语背后的利弊需要认真考量,否则得不偿失。
总结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用他们的亲身经验,将为人处世的切身感悟编成俗语流传至今,一句短短的俗语可以见证一个时代的人文风情,映射一个群体的悲喜欢忧。这句俗语虽然只要短短十二个字,却涵盖底层百姓的衣食住行,最为直观地描绘出了古人对幸福的追求。或许古人没有先进的科技,但他们在农业社会中通过勤快、努力依然为后世留下了无价财富。
像这样的俗语不在少数,比如众人熟知的“一青一黄是一年,一黑一白是一天”,简单的一句俗语描绘出了古人的度日态度:不争不抢、珍惜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