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豫南丨2018,愿我们与家乡都越来越好!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土人情、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欢迎投稿、交流。微信:37096414 QQ:652371646
2017,和我们永远再见了!新的一年这就这样来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送走旧年,迎来新年,当我们踮着脚尖仰望岁月,也不得不叹息,时光,太匆匆!
一年来,感谢粉丝们、老乡们的不离不弃,守望关注。
只是盘点这一年的老家豫南,军哥不由心生一丝歉意:这一年,文章更新慢了,推文数量少了!
个中缘由,有自己本职工作的忙碌,有家庭琐事的牵绊,也有自己无事无质不推文的坚守。然而也确有一些慵懒与懈怠。
但,新的一年,老家豫南一定还是我每天忙碌之余,最大的牵挂,是我安身立命之外,丰富人生的另一个支点。
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对故乡的一个链接与倾注!因为,每个漂泊的人身上,都背着一个故乡,军哥亦然!
曾经,我们不顾一切的奔向远方,离开最熟悉的家人、乡亲,在遥远的他乡追逐让人着迷的梦想。努力将自己的一切融进奋斗的他乡,想要把人生的希望与开心都融入到其中,拼命的往前赶。
若干年后,在他乡,我们收获了应得的所有。可每当我们在奔跑过后停下匆匆地脚步,猛然抬头看到城市的万家灯火,总有那么一瞬间,蓦然想起生养自己的家乡。
无论奔波多少年,对故乡的思念总会萦绕心间,不需要任何人去提醒、去灌输,一声乡音,一口家乡吃食都能感慨万千。
这种情感过去再多年,也难以改变,这在老家豫南每一个关注的粉丝中,都会有真实的体验,仅举两例。
如果关注老家豫南较早的老乡,可能记得有个网名为“眼镜婆婆”的网友。
这位婆婆已年届古稀,离开家乡罗山多年,早前,几乎每篇文章都会看到她颇富才情的留言。从今年年初开始,突然很长时间不见她的留言,我以为她取消关注了。
大半年以后,突然看到她再次出现,惊喜的我不禁询问情况,得来的答复,几欲让人动容。
再一例,就是上月,老家豫南帮助杨店一孤儿筹慈善捐款。这些捐款的人中,有很多是同村的村民,有不少已离开多年。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老乡,10多岁就离开杨店举家搬迁到湖北,迄今已30年,基本就没再回来。
不知他怎么看到了这个筹款,看到孩子的父亲,曾是后来再也没见面的儿时伙伴,不仅自己慷慨捐款,还发动朋友圈捐献,更是留下了很长一段对儿时伙伴、对家乡的怀念留言。
以上,不过是众多乡亲通过老家豫南,流露对故乡情愫的沧海一粟!这,也是老家豫南存在的价值,也是支撑军哥更新的不竭动力!
和往年一年,2017年,我又回家乡信阳几趟,小住几天。每次回家,都有不一样的体验。
家乡每年都在变,有让人欣喜的:新修的机场即将通航、纵贯信阳的第二条高铁——京九高铁提上了日程,又有几条高速即将动工,旅游景点开发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扶贫工作热火朝天……
有让人无奈的:留守儿童与老人的境遇依然没有太大改变,多数村级干部所为距离大家的需求还有太远的距离;家乡曾经美丽的河流与山川如同曾经儿时伙伴,越来越陌生……
然而,2017家乡给我最大的惊喜是我开始看到:乡镇与农村开始有垃圾桶,有垃圾集中清运与处理。
可以预见的未来,家乡很难超越先发地区,青山绿水,或许是我们唯一财富,也是游子最深的眷恋。没有这些,家乡真的只能永远在记忆中了……
家乡和他乡,如同我们生活的两端,我们需要动荡,也渴望稳定;希望逃避,也要归属。
慢慢的,家乡成为内心的怀念的留白地,不管我们在大城市混的好不好,买不买得起房,能不能找到对象,工作顺不顺利,薪水高不高,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是:
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大部分终将会成为新城市人,或者光鲜,或者苟且!
故乡可能是有我们最深刻的梦魇,但也是我们最温暖的子宫。命运由故乡肇始,家乡已经软埋在心里,我们只能不顾一切的奔向远方。
2017,那个写了《乡愁》的余光中走了,留下他对家乡情感的那些优美篇章,只会在我们每个游子身上延续。
“虽然出生之地已到处高楼大厦,但也不乏依然故我的江南人家,以及庭院里生长着的一株株桂树枝叶茂密,它让我闻到了小时候的桂花香味,只是再也寻觅不到儿时捉迷藏的小伙伴。”
哪怕时光境迁,物是人非,在余老心里,有寸土地永远是不能释怀的乡愁。
他说:“世上是本没有故乡的,只是因为有了他乡。”
家乡,我们回去了不知如何是好,离开了又忍不住想念的地方。
2017,再见,2018,愿我们和家乡都会越来越好!
(注:文中画作为一老乡创作,颇有家乡味道,特做配图,特向作者致谢)
苹果手机赞赏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