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期 | 消失的高贵
看到著名的钢琴家傅聪在伦敦患新冠去世的消息。
说起傅聪可能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了,但是《傅雷家书》却几乎是人人知晓。
傅雷作为著名的大翻译家,其艺术修养是令人望尘莫及的。
他是那种不仅能翻译诗歌还能翻出诗意的人。
读过《傅雷家书》的朋友都会被那一封封信中高雅优美的文字和那闪光的思想所感染。
从来没见过父子之间能沟通的这样好。
而在我们生活中,父子是一对天敌,所谓“无怨不成父子”。
可惜在上个世纪60年代,傅雷夫妇在受尽折磨后在家自杀,那年他58岁。
很多年后,我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听傅聪的音乐会,那是他多少年后第一次回中国举办自己的钢琴音乐会。
他身材高高的,穿着深黑色的西服。从目光、走路到弹琴都透露着一种挡不住的高雅。只是在他那张脸上仍然留着苦难与沧桑的痕迹。
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每演奏完一支曲子之后,一般的钢琴家只是面对观众鞠躬,他在鞠躬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鞠三次躬,生怕冷落了侧座的观众。
傅聪走了,在高贵的星空中又少了一颗璀璨的星斗,我们身边能看到的有高贵感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了。
今天这种高贵感像京剧、黄梅戏一样一天天在消失,也许终有一天它会绝迹,只保留在文学作品和人们的心里了。
许多当时高贵的物种都消失了。
人类的这种高贵感在互联网时代绝迹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随着一些老艺术家相继辞世,这种高贵感很难见到了。
后来我搬到大学里,想在这些为人师表的老师中偶尔再看上一眼高贵感的亮光,可发现学校的老师越来越像大妈大爷,让我很失望。
后来我也就死心了,不再想这些虚头巴脑的事了。
有一天在学校的电梯里,我看到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看到那种清澈的目光和那种久违了的高贵气质,激动得我在那一瞬间打破了不主动和陌生人说话的戒律,鼓起勇气问:您是大学老师吗?
“不是,我在学校做期刊。”
我把我这种感觉告诉她,说我已经很久没看到有高贵气质的人了。
她微微一笑没说什么,但她肯定听懂了。
电梯到了一层,我做了一个手势让她先走,她点点头说了声“谢谢”,就快步朝教学楼走去。
风把她的围巾吹起,她的背影也很美,那一刻,我心中又燃起一丝希望......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傅雷家书》和一组傅雷、傅聪父子俩的照片。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
傅雷与傅聪父子俩
2010年12月4日,傅聪国家大剧院“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系列音乐会,那年他77岁的高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