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沧州的年味看过来----过年是一张回家的船票

家是什么?

春节是什么样的节日?

春节是回家的节日

从没有一个节日和回家这么紧紧地绑在一起

春节是大年三十晚上街头一簇簇蹿着火苗的旺火

春节是三十晚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春节是大年三十饺子出锅前的一通礼炮

春节是三十晚上贡在祖宗牌位前的第一碗饺子

春节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的一顿年夜晚

春节是一家人坐在一张热炕上热热闹闹地看电视

春节是大年初一热气腾腾的饺子

没有老家的大圆桌

没有老家专门盛饺子的大圆盘

十几个人吃一个大盘子里的饺子

饺子盘比桌子小不了多少

没有那样一个大盘子

又岂能营造出满屋的蒸汽

蒸汽缭绕

蒸蒸日上

蒸汽中看不清你的脸

只看见你让饺子烫的张着嘴喊“好吃好吃”

那蒸汽排山倒海地往上飘

飘啊飘

飘到门口

从门缝了挤了出去

随便也偷走了饺子的香味

千家万家饺子的香味汇聚在一起

构成了整个村庄的年味

吃罢大年初一早晨的饺子

人们就开始出动了

干么去呀

拜年啊

一个家族同辈的人的攒成一伙

分成男女两拨

说说笑笑

挨门挨户

一进大门就喊“大婶子,磕头的来了”

家里留守的一个长辈喜气洋洋地掀开门帘迎出来

“免了免了,快进快进”

这一天全村的人都串一遍见个面

问声好,鞠个躬,聊会天

把一年的客套话都说尽了

接下来初二初三初四一直到正月十五

就是各种名目的上坟串亲戚了

非常早以前

串亲戚是挽一个篮子

篮子里摆好了包子馒头

到了亲戚家象征性地撕络一翻

现在的串亲戚升级了

成盒的蛋糕、成箱的酒

上坟也鸟枪换炮

不再逶迤着步行

开着豪华的私家车上坟

一到大年初二的上午

地头停满了小汽车

有一次我和娘开玩笑“看见不明何物的小汽车,祖宗还敢出来接钱吗?”

农村人的大年过的分外有仪式感

每一天对应着什么仪式

老黄历上写的明明白白

不可篡改

过年是要涨岁的

马虎不得

草率不得

是要摆上祖宗的牌位大磕三个响头

到坟上放三挂大鞭

庆贺家族平安男丁兴旺

这些都是陈规陋习吗?

好像不是

民族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特色鲜明,世代相传,最贴近劳苦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年

搬到城市里

年味分外地淡了

模糊了大年与日常的界限

连涨岁数也变得木麻木不仁了

回到村庄

回到从前

回到漫长的上古

如果把祖宗的东西都丢了

中华民族在世界各色人种的大家庭里就变得不伦不类了

华夏子孙有自己鲜明的民族标签

过大年的风俗就是我们强烈的标签之一

不能丢

幻想着有一天

让文明的元素都退到一边

汽车停的远远的,手机也束之高阁,电视甚至也先关一会

换上新衣

严严肃肃,规规整整过个年

焚香敬酒

证明

我们没有被所谓的文明亮瞎了眼睛

我们创造了文明却迷失了自己

孰重孰轻?

我们把精华和糟粕一起扔进了垃圾堆

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

该重新一一甄别了

雾霾来了

我们熄灭了大年三十的鞭炮

“新冠”来了

我们熄灭了走出家门的腿

我把我的思想放了出去

追寻迷失久远的年味

思考我们这个民族的根

我是个愚笨的人

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自以为是

谨以小文

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共同的思考

你们那过年的风俗是什么?期待您的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