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越练越好的秘密?本文为您解惑!
草书的起始阶段,也是实用型的。孙过庭《书谱序》云:'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所谓'倚马可待'立等遂取,所谓'匆匆不暇'而作草。前者为环境条件所限,后者为时间所迫,促成了草书体例的形成。汉末张芝所创今草,把原来实用型的草书,转变成了更具有观赏性的书体。
草书的书写创作,从技法、技能上说,应把握其特有的规律性、原则性。孙过庭有言:'草不兼真,殆于专谨″。
在结字上,草书主要有四字标准——连、省、变、符。
连,就是把两笔或者更多的笔画连接在一起。省,就是减少原来的笔画。变,就是改变字的原型,只保留字的大概轮廓或形状。符,就是连、省、变3种笔法的综合,总结出一些草书符号,在草书创作中来借代某些固定的偏旁、部首。
书写章草时多注意:第一笔起笔和最后一笔收笔的横画带有蚕头燕尾的笔调;最后收笔的右斜捺画,凝重而长,它带动了整个字的灵活性;左右结构的字能不连一般不连,字与字之间断而不连。
书写今草要注意:文字之间的连缀,以及字的连绵回绕,每个字要力求变化和差异,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适宜。今草通过演变,在章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把横折、竖挑变成环转,做到意到笔不到,自始至终意态相连,神气贯通。
书写狂草要注意:笔势相连且圆转,字形狂放而多变,并将今草的“连绵”形成“一笔书”。狂草的明显特点是体势连绵不断,笔意洒脱奔放,字与字之间上下牵连,飞动游走,通篇混成。
行草的形成比较晚,它在楷书的结体上吸取融汇了今草的用笔方法,也是一种较为方便的手写体。
草书的主要特点是线条的节奏。写好草书必然要过线条关,线条无力没弹性会使人感觉索然无味。草书是在快速运动中对线条的艺术性进行处理,必须要学会绞转笔法。绞转笔法要练习篆书,还要加入隶书的起笔和收笔,还要再练习行书,使线条凝重,融会贯通后,写出来的字必然格调不同,有高古气息。
草书的本质在于包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就如我们读《祭侄稿》,会随着内容、字体、章法的变化,情绪也产生共鸣。
在草书作品中,情感是由节奏来实现的,而节奏多是通过对比来体现的,如大小、深浅、远近、黑白、疾徐、粗细、动静等。这么多对比的矛盾体,因作者情绪的不同,而表现出各种面目,就形成了节奏。
通过对这种节奏的解读,可以让我们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与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学习草书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领悟古人的笔法、章法和用墨方法。临习古人字帖绝不是可以绕过去的一段路程,而是书法学习者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