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赏玉龙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国龙文化,上下数千年,源远而流长。
然而,龙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起源的?几千年来有怎样的发展过程?我们简要梳理一下。
人类产生之初,只会追逐自然生长的蔬果等食物。
之后,随着组织和协作的能力逐渐加强,人类于是开始狩猎。进入狩猎时代,可以说“龙”的产生温床也就想成了。狩猎活动经验的积累,让人们对动物认知夹杂着幻想,人类文化此时也进入了“万物有灵”的时代---龙就是这个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展现。动物们翱翔于天空、潜游于水底,可以无足而行,可以蛰伏而届等等的奇异能力,让人们开始崇拜与向往。
据说炎黄时期就以龙为图腾,龙文化也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国龙数千年来,有这样一个大概的演变过程:
最早的龙是新石器时代简单质朴的“原龙”,中经夏商周时期神秘抽象的“夔龙”、春秋战国与秦汉之际粗犷雄健的“飞龙”、魏晋隋唐刚柔并存的“行龙”、宋元明清复杂华丽的“黄龙”,直到当代的吉庆嘉瑞的“祥龙”。
1
上古时代
辽宁阜新查海前红山文化龙形堆塑
早在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先人们就雕刻各种'C'形玉龙、玉猪龙等作为礼器,拜祭天地山川。
玉雕龙 高:10.3cm
玉雕龙
内蒙古赤峰市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雕龙
2
商周时代
商周时期龙文化更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各种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中,龙的形象经常出现。
商代夔龙
战国龙树纹——中国龙是与天和谐的神物
3
秦汉时代
汉代 “伏羲女娲双龙”画像砖
伏羲女娲龙身像(汉代画像石)。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既是开创历史的英雄,也是造福众生的典范。龙(青龙)还是'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天之四灵'之一。四象文化在汉代也达到鼎盛。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
“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
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汉代飞龙
勇士斩孽龙(汉代画像砖)
南北朝龙纹
汉以后的龙形象逐渐凸显出其“集合了多种动物”而来的文化形象。
古语有云:“龙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其实,关注公众号古玉虫龙的取材对象远远不止这9种,鳄、蜥蜴、猪、马、熊、鲵、象、狗、羊、蚕、鸟类,以及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古动物化石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龙的融合。
这其实还是上古时代,龙孕育之初时的意识形态的延续。古人对蛇、鳄、鱼、猪、马、牛、鹿等诸多动物超能力的向往,对雷电、云雾、虹霓、龙卷风等多种天象的畏惧,融合交汇,便产生了龙。
水利神和农业神,以兴云布雨、司水理水为天职,以天下人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可谓的兼而有之了,怎能不被崇拜?
老百姓敬畏龙,是希求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4
隋唐时代
唐代 金龙
5
宋元时代
龙飞升于云天。于是就具备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们之所以以龙自比,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秦汉以后,皇帝有了很多的专属象征。此时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还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如将皇帝穿的衣服称为龙袍、皇帝坐的椅称为龙椅、皇帝睡的床称为龙床等。
从此,在漫长的阶级社会里,实行的多是皇权独尊的专制统治。象征、代表帝王专制的龙。
6
明清时代
明清九龙壁上的五爪龙
在神话传说中,龙的种类有很多:
有鳞者为蛟龙,
有翼者为应龙,
有角者为虬龙,
无角者为螭龙,
未升天者为蟠龙,
好水者为晴龙,
好火者为火龙,
善吼者为鸣龙,
好斗者为蜥龙。
但这种分类并没有被严格传承,比如应龙,至晚在宋元时代的山海经图中,已是“有翼”之外,即“有鳞”又“有角”了:
山海经中的 应龙(明代图绘)
中国龙文化里,还有“龙生九子”的说法,这也是比较重要的“龙之体系”。“九子”被后人总结如下: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公众号古玉虫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负屃图案通常也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与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形成有趣独特的中国碑碣文化。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老九螭吻,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战国 玉螭纹觽 台北故宫藏
战国 凤纹觽 台北故宫藏
战国 玉觹 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 夔龙纹玉觽 扬州博物馆藏
战国时期的玉龙极为发达,不仅雕琢精细繁密的纹饰,而且形制多样,现将其样式特征总结如下:
战国玉龙从造型上大致可分为独体玉龙和双首玉龙两种。其形状有璜形、玦形、螺旋形、S形、W形及有翼形几种。
出土的楚国盘折状玉龙,其身、首、尾、足常相连成一器,并多呈扁平狭长状,不如其他地区玉龙伸展,这也是分辨楚国玉龙的原则之一。
战国玉龙也常与其它主题纹饰合雕,大约可分为龙螭合雕、龙凤(鸟)合雕、龙凤蛇合雕、龙凤饕餮合雕、环璧合雕等。
在装饰方式上,除最常见的谷纹外,其装饰纹饰还包括云纹、鳞纹、丝束纹、羽毛纹、回卷纹、菱形圆形等纹饰。
总体而言,战国时期的玉龙,无论是形制或纹饰上,较商周时期的更加短小严谨,有明显的突破与超越。
一、龙首
大多为椭圆形或尖圆形,又有方形锐角。龙首方向可分为:
1.顺势前倾
2.回首上扬
3.回首下垂
4.回首平正
二、龙角
战国早期玉龙角多不明显,至战国晚期则出现尖翘卷角,形制极为夸张华丽,并具有飞扬的姿态,对后代龙角造型影响很大。大致可分为:
1.长翘平截
2.尖翘卷角分叉
3.尖翘卷角不分叉
三、龙唇
战国玉龙的上下唇的变化很多,并且上长下短。大致可分为:
1.闭口
2.开口上方圆下平截
3.开口上方圆下卷翘
4.开口上卷翘下卷翘,楚墓出土的玉龙大多是上唇颇长,下唇如钩。
四、龙舌
玉龙有舌,在战国时期极为少见,曾侯乙墓的双龙佩,所透雕对称的两条卷龙,则作张口吐舌状,且长舌阴刻成蛇形。
五、龙牙
玉龙有牙,战国时期较少见,而《古玉图录初集》中三龙形璧上则有锐牙,是战国晚期的风格。
六、龙须
战国时期不多见,出土的有战国晚期楚国长丰贵族墓的玉璜。
七、龙耳
战国时期龙耳的变化也很分明,大致有:
1.方翘形(云头形)
2.尖翘形
3.尖形(叶形耳)
八、龙目
战国玉龙可分为有目和无目两种,其形状有:
1.椭圆形(橄榄形),又有双钩橄榄形眼。
2.圆形
3.无眼
九、龙足
战国玉龙的脚多作拳足状,尖爪,可分为:
1.一足尖爪拳曲
2.一足二尖曲爪
3.二足尖爪曲足
4.三足走兽形,属于战国晚期风格的代表。
十、龙尾
战国玉龙的尾部也极有变化,且姿态生动。可分为:
1.平尾不分叉
2.平尾分叉卷曲
3.尖尾不分叉
4.尖尾分叉卷曲
战汉 凤纹玉觹 温索浦藏玉
战汉 玉觹 温索浦藏玉
战汉 玉觹 明尼阿波里美术馆藏
战汉 玉觹 明尼阿波里美术馆藏
战汉 玉觹 明尼阿波里美术馆藏
战汉 凤纹玉觹
汉代 玉觹
汉代 玉觹 温索浦藏玉
西汉 龙形玉觽 巢湖博物馆藏
汉代 玉觹 南越王墓出土
商代 鱼形觹 湖南博物馆藏
商代 玉觹 新乡博物馆藏
汉代 玉觹 南越王墓出土
商代 玉蟠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代 龙形玦 国家博物馆
商代 青玉龙形玦 天津博物馆
商代 玉人 山西博物院
西 周
西周 龙形佩 宝鸡博物馆
西周 玉龙形玦 滕州博物馆
西周 龙纹玉璜 故宫博物院
西周 人龙形玉饰 山西博物院
西周 人龙玉环 山西博物院
西周 龙纹玉佩饰 滕州博物馆
西周 玉蟠龙 山西博物院
西周 玉石项链 曲阜博物馆
西周 玉项饰 晋国博物馆
春 秋
春秋 勾云纹玉璜 山西博物院
春秋 龙形玉饰 山西博物院
春秋 龙形玉觹 芮国遗址博物馆
春秋 蟠螭纹玉玦 武汉博物馆
战国 龙形佩 湖北博物馆
战国 龙形佩 湖北博物馆
战国 十六节龙形玉佩(局部)湖北博物馆
战国 龙形玉璜 鸿山遗址博物馆
战国 玉镂雕螭龙合璧 故宫博物院
战国 玉镂雕双龙首佩 故宫博物院
战国 蟠龙纹玉佩 湖北博物馆
战国 青玉龙 故宫博物院
战国 青玉龙形佩 河南博物馆
战国 双龙管形玉佩 鸿山遗址博物馆
西汉 S形龙玉佩 徐州博物馆
西汉 白玉双龙首珩 徐州博物馆
西汉 龙纹玉饰 徐州博物馆
西汉 青白玉龙形佩 徐州博物馆
西汉 双龙纹玉佩 徐州博物馆
西汉 透雕龙凤纹玉环 徐州博物馆
西汉 玉龙 徐州博物馆
西汉 玉龙 徐州博物馆
西汉 龙形玉佩 徐州博物馆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 故宫博物院
汉代 玉夔纹韘形佩 故宫博物院
西周 人龙凤纹柄形器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西周 人龙合体佩 虢国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合体佩 虢国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合体玉佩 虢国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佩 虢国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纹环 国家博物馆藏
西周 人龙纹环 虢国墓地
西周 人龙纹佩 虢国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纹佩 晋侯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纹佩 张家坡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形玉璜 晋侯墓地
西周 人龙形玉饰 晋侯墓地出土
西周 玉人首纹璜 国家博物馆藏
西周人龙形玉饰 晋侯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纹玉璜 原养德堂藏
西周 人龙形柄形器 大英博物馆藏
金村出土东周绞丝纹卷体玉龙佩
古玉虫
致力于古玉收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