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改掉这3个毛病,很难教育好孩子

孩子身上的问题,根源一定在大人身上。

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审视自己。

作者丨葡萄妈

来源|妈妈抱团原创

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的陈美玲曾说:

“家长的思想观念会影响到孩子的整个人生。”

一个孩子能成长为什么样子,归根结底看父母是什么样子。

在纠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成为“问题”孩子的时候,也应该反过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成为了“问题”家长。

家长身上常见的3个毛病,最容易影响孩子的成长。

不思进取却要求孩子努力上进

记得韩国有一个节目。

一位老师说:“我总跟家长说,不要给孩子报那么多班,有本事你自己去考啊!”

家长理直气壮地回答:“我的脑子不是那块料。”

于是老师回怼:“那你的孩子又能好到哪里?”

有很多人成为父母后,就放弃了自我成长,却时刻要求孩子要争气,把他们没做到的事情、那些高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知乎有网友分享了一个故事。

他妈妈平时最喜欢看各种奇葩小视频和无聊电视剧,不管是做饭、吃饭还是洗漱,基本手机都不离身地播着电视剧。

爸爸也一样,下班回来就是抱着手机看球赛、打游戏。

但是父母总是逼着他去学习,逼着他要考第一,只要他想玩一会儿手机游戏,就是玩物丧志,后来还直接把他的手机没收了。

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

“你要好好学习,给爸爸妈妈争气,知道吗?”

“我和你爸就这样了,你可得好好干,以后全家就靠你了。”

“别人可以,你也可以。”

英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在《挖潜能》一书中说的:

“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么。”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你是怎样的人,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会变成怎样的人。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妈妈,在49岁的时候,和儿子一起考上了研究生。

不是妈妈天生厉害,而是妈妈成为了孩子的好榜样。

在孩子小时候,孩子不爱学习,她就陪着一起学习。

孩子读书,她考证。孩子考研,她考研。

她说:

“你想让孩子做什么,你跟他一起成长一起做,而不是只看着他做。”

因为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

正如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说:

“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成长的航标,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应该先努力成为那样的人。

不懂反思,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别人

有一个父亲因为孩子犯错,就用绳子将年仅7岁的孩子绑得严严实实,要把孩子吊到河里。

孩子不愿自己下去,父亲竟说不下去就用脚踢下去。

在这种暴力威胁下,孩子自己用手抓住绳子,被父亲慢慢吊着放到河里。

孩子被吓得脸色惨白,稚嫩的双手紧紧拽着绳子,双脚弯曲缩起,在晃荡中还时不时撞到河堤。

他哭得撕心裂肺地跟爸爸求饶:“求你了,爸爸,别再放绳子了。”

但是爸爸纹丝不动,还不停地出算术题,让孩子算出答案。

孩子一边害怕地盯着湖面,一边哭着回答问题。

有人问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爸爸两手一摊,说:

“道理说了一万遍,孩子屡教不改。”

在大多数父母的观念里,孩子必须接受惩罚,才能有收获。

甚至,有时候自己不想管,直接就把孩子丢给警察管。

前段时间总是看到这样的新闻:

  • 五六岁的孩子因为刮花别人的车,家长赔了4000元,为了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妈妈把孩子带到派出所,让孩子“自首”。

  • 五岁女孩因为喜欢小伙伴落在自己家里的手表,所以把表藏起来了,被妈妈发现后,妈妈让她去警察局“投案自首”。

这样的教育方式,确实能让孩子“长记性”。

但却把教育当成了别人的事情,也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行为方式是否被孩子接受,是否真的能达到教育目的。

珍妮艾里姆在《养育儿女》中说:

“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家长不懂反思,用错误的教育方法,只会让孩子的教育永远有缺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

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有一个妈妈,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发现孩子总是容易分心,就算天天盯着孩子读书写作业,甚至打过孩子好几次。

但孩子还是老样子,她就开始找原因,最后发现是因为自己把孩子盯得太紧,让孩子觉得有压力。

于是她就在闲暇的时间,看一些育儿书,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

最后,通过这些方法,不打不骂就让孩子专注起来。

养育孩子不是一道无解的题目,相反它有千万种解法。

总有一种方法,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最优解。父母要做的,就是慢慢摸索学习,然后找到它。

爱面子,拿孩子的成绩攀比炫耀

蔡康永在《给残酷世界的善意短信》中写道:

“对家人有期许,但是最好别比较,比较多了彼此都学会了嫉妒和怨怼,毫无养分。”

《虎妈猫爸》里就有这样一幕:

一次家长会,老师走过来对茜茜妈说,茜茜日记写得很好,以后可以当作家。

茜茜妈顿时得意了,眉开眼笑地点头说:“孩子一下子就通了。”

坐在隔壁的杜一诺爸爸也以退为进,问老师:“杜一诺数学没考好是怎么回事,孩子的附加题只对了两道题。”

老师一头雾水地告诉他:“孩子数学考得是第一名,考得很好。而且背后的附加题是高年级的难度。”

旁边的家长听到以后都惊讶了,杜一诺爸爸却摇头叹气。

不甘落后的茜茜妈追问自己的孩子考了几分,得到92分的回答后,她脸都黑了。

杜一诺爸爸也冷嘲热讽:“很不错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杜一诺。”

拿孩子来炫耀、比较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见。

过年的时候,有亲戚朋友来拜年。几个大人们围在一起闲话家常,三两个孩子在一旁嬉闹。

因为都有孩子,不可避免谈到孩子的事情时,表嫂语带自豪的说:

“我女儿舞蹈,唱歌都很好,学校万圣节晚会的时候,我们一个人就表演了两个节目呢。”

表姐也夸自己的孩子年纪小小,已经会不少英语,甚至还能用英语跟他们对话。

大家都夸孩子,表嫂就把孩子喊过来表演一段。

看到别人的孩子都这么厉害,有几个亲戚面子挂不住了,对着孩子连吼带推搡,弄得孩子放声大哭。

好好的拜年,最后不欢而散。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不少家长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结果盲目投入,收效甚微。

最后苦了家长、毁了孩子。

教育家徐浩渊每年收到几千名孩子的来信,信中说着他们的焦虑:

“我爸是个工程师,我要是成绩没有其他人好,他就不理我。

我一想到他的反应,就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妈妈快把我逼疯了,她整天唠叨,什么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哪所重点大学,什么你怎么学习成绩总不见起色,我根本学不下去。”

孩子不是父母自尊心炫耀的产物,更不是父母私心的强加品。

家长拿孩子跟别人比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和别人的家长比,是不是也做得最够好了?

在网上看过一段对话:

父亲:知道吗?当林肯像你这样大时,他是班上最好的学生。

儿子:我知道爸爸,但他像您这么大时,早已是美国的总统了。

要想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首先让自己成为“别人家的家长”。

孔子曰:

欲教子先正其身。”

意思是父母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

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先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希望所有的家长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做合格家长,从今天做起,从此刻开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