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气血、通心肾法治疗顽固性失眠

方术内容

血府逐瘀汤加味:生地黄30g,桃仁12g,红花10g,枳壳15g,赤芍15g,柴胡15g,甘草6g,桔梗15g,川芎15g,郁金15g,川牛膝18g,黄连10g,肉桂3g。1剂/天,水煎3次,分早、中、晚温服,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临床疗效

治疗31例,2个疗程后,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87%。

治验点评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理现象,与健康息息相关,而睡眠障碍往往会导致人体免疫力、记忆力下降,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还容易诱发高血压、神经衰弱,甚至造成猝死。据调查,我国55%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生17%的人相当严重,老年人占到了整个失9人群

民已经

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西医治疗失眠症除了心理辅导外,主要使用安眠药,但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及毒副作用。

中医治疗失眠症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然顽固性失眠属于慢性疾病,多数临床治疗多从心、胆、脾、胃着手。但疗效时有不佳。《灵枢·邪客》篇:“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灵枢·大惑论》亦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因此可知失眠的发生,主要在于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也就是说阳不交于阴倘若人体由于某种原因使得卫气运行失常而不能交于阴,就可致痞寐失调,导致失眠。《灵枢·卫气行》指出卫气:“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可见卫气入阴到出阴,足少阴肾经是一个关键。生理情况下,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为一水一火,相互制约,相互资生,即所谓“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心火亢盛,肾水不足,心肾不交,则会出现心烦、失眠等各种症状。失眠久病致瘀,所以失眠患者都存在瘀血的病理特征;反过来瘀血又是致病因素,血碍气行,气血失和,进而致阴阳失调,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相互影响造成失眠的迁延不愈,形成恶性循环。如王清任《医林改错》所说“不寐一证乃气血凝滞”顽固性失眠大致分为因瘀致病和因病致瘀两类。因瘀致病:血络瘀滞,心脉受阻,心神失养,阳不入阴,神不守舍,而致入眠不易,梦中惊魇。或由寒邪侵犯,血被寒凝,泣而不行所致;或由热熬伤津,津不载血,血液凝结所致;或由痰浊水饮,阻遏血脉,血液运行不畅所致;或由情志不畅,肝郁气滞,不能行血所致,或由外伤肌肉血脉、恶血内留,以及年老体弱、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所致。因病致瘀:顽固性不寐,迁延日久,邪气扩散,由气传血,由经入络,而络主血,脉络阻滞,则络中之血亦随之而瘀。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所立,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

所致诸症。创立此方时指出:“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当归、生地黄、养血活血;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气行,瘀化而发挥活血养血安神镇静之效。交泰丸功能交通心肾,本方用黄连清心泻火以制偏亢之心阳,用肉桂温补下元以扶不足之肾阳;心火不炽则心阳自能下降,肾阳得扶则肾水上承自有动力。水火既济,交泰之象遂成,夜寐不宁等症便可自除。正如《本草新编》所云:“盖黄连入心,肉桂入肾也。…黄连与肉桂同用,则心肾交于顷刻,又何梦之不安乎?”。血府逐瘀汤合交泰丸两方合用,使得气血调,心肾交,阴阳顺,故应用治疗顽固性失眠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