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来常熟 沙家浜
常来常熟 沙家浜
2018.04.02 晴空 阅读 152【京剧】沙家浜 智斗 - 洪雪飞
出昆山高铁站,友人驾车迎候。上车就问:”是去甪直或千灯古镇,还是去常熟沙家浜。” ”去沙家浜吧。”
此行,已逛了二个古镇了。去年,到苏州,就有去趟沙家浜的念头。
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源自小说《芦荡火种》改编,后又有编剧拍成电视剧《沙家浜》。还是故事以京剧形式演译,更容易让人耳濡目染,植根于心。特别是《智斗》片段之经典。这种西皮流水唱腔,家喻户晓,尽人皆会。当然,要说唱,多数人都是荒腔走板,不能完整。而名人明星演译,喉清韵雅,唱腔精准,余音缭绕,听得有味。草根能”搭台唱戏”,那也是有些功夫的。我的邻居熟人就有下面表演片段,听听:
馆展油画《阿庆嫂》
沙家浜,文艺与文学作品的影响,是趋使脚力的原动力和心向往之的地方。
这里是江南湿地,阳澄湖畔。春天里到访,你遇到的是诗意般的桃红柳绿。却只能想像那夏日里的荷藕飘香;秋天里的杏林尽染;冬天里的雪融芦花。
在水这方,步入湿地中的栈道。这个时节,还没有那一丛丛摇曳生姿的芦苇。只能见,那成片割断枯杆的芦根之上,万头攒动的芦苇,正在钻出透青,即将节节拔高,重新使湿地成为绿色的海洋。而水岸路旁,仍有少量未割的芦杆足有四五米高。这些早己卸妆的苇叶和杆,曾傲立于寒冬,却依然瑟瑟抖动,招摇在春风中。等待着积聚新的力量,重新焕发出崭新的生机,绿成热闹非凡的芦苇荡。
在水这方,有军民抗击日顽的战斗事迹和历史传奇故事。水岸能依稀让你瞥见阿庆嫂和郭建光的身影。高耸的雕像是阿庆嫂与新四军的造型。步入历史纪念馆,还原你,芦苇荡里的斗争历史,阿庆嫂的原型人物有二;郭建光的名字是三个原型人物名字的其中一字。小说,京剧、影视剧的演译。春来茶馆前仿佛是一幕永远不能完节的《智斗》。
来到沙家浜,走进依照江南古镇原貌复原的横泾老街。那小桥流水,枕河人家;那过街骑楼廊棚;那镌刻着”平安桥”、”长生桥”的石桥,透出江南水乡的韵味和气息。
走在老街上,可以看到几十家商铺。有酒坊、染坊、竹器铺、铁匠铺、绣房,还有江南农俗馆和一些书画、文物、珍宝、瓷器展藏馆。那刁家大院足有二千平米,院墙大门悬挂的长牌匾”忠义救国军第五支队司令部”,赫然在目。除了游人和商家,老街并无居民。因拍电视剧而修建,所以,这里又称”江南影视基地”。
沙家浜,阳澄湖,芦苇荡,大闸蟹。
我更喜欢秋天季节里的在水这方。
遐想那秋天里,湿地的芦苇长的老高,金黄色的映着蓝天白云,整个的芦苇荡水雾升腾;深秋里,芦苇淡去了绿色,太阳的光辉泼墨般的洒在芦苇荡里,芦苇摇曳着身姿,芦花胶洁,花絮纷飞,勾勒出好一幅天然的动人画卷。
而遥想那些文人雅士,古人诗仙们,在秋季里菊黄蟹肥的阳澄湖畔,”持螯赏菊,对酒当歌”,吟诗作画,豪抒胸意的意境。那种风雅才是醉人的。
”风起芦苇荡,心动沙家浜。”那里有唱不断的京剧,游不尽的湿地,饮不完的茗茶。
阅读 152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