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僧苏曼殊:才华一流胃口巨大,一顿吃60个包子,35岁死于暴食症
引言
尽管佛教教导人们要减少欲望,少食少罪少病心,但也总有人禁受不住声色犬马的诱惑。民国时期就有一个著名的酒肉和尚,如同《济公李修缘》中所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才华一流胃口巨大,曾经一顿就吃光了60个包子,一次性喝下6斤冰水。
他就是近代著名诗僧——苏曼殊,在诗坛中享有盛名的他,年仅35岁却因暴食之症猝死,实在叫人惋惜。苏曼殊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并不平庸和乏味,他不仅精通多国语言,还能诗会画,惊才绝艳,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更是举世瞩目。
▲苏曼殊旧照
01
苏曼殊,出生于1884年9月,来自于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作为广府茶商家的儿子,就常理而言应该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少爷日子,但事实上并非正室所出的苏曼殊在家可没什么好待遇。苏曼殊的父亲是苏杰生,而母亲是一个名叫河合仙的日本女子,当初其父在日本做生意时认识了和河合仙,后来就生下了苏曼殊。
▲苏曼殊故居近照
然而家风保守的苏家是断不能让这样一对母子进门的,所以在六岁以前,苏曼殊都和母亲生活在外祖父家。直到1892年,苏家家族男丁稀少,苏曼殊才被父亲从日本接回了中国。回到中国后的苏曼殊,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和关怀,日子反而更加艰难了。在自己完全不被接纳的苏家,苏曼殊不仅要备尝族人的冷眼,还要忍受物质上的短缺,忍饥挨饿也早就成了家常便饭。
▲苏曼殊塑像
父亲常年在外经商,自然也顾不上苏曼殊,长期吃不饱的痛苦给他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甚至成为了他后来人生悲剧的起源。之后父亲经商失败,苏曼殊又被送到了上海的姑姑家,然而姑姑也不怎么待见这个中日混血儿。在苏曼殊的前半生中,唯一对他关怀备至的只有表兄林紫垣。林紫垣不仅让苏曼殊和自己一起上课,后来还倾尽自己的所能把苏曼殊送到日本留学,而这一去便是整整六年。
▲日本东京夜景
1903年,苏曼殊完成学习后又回到了中国,在文坛上也渐渐有了名气,生活上也变得宽裕了。可曾经吃不饱的痛苦记忆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了苏曼殊的心中,为了填补曾经的缺失,他开始控制不住地暴饮暴食。而苏曼殊也因此给人留下了纵情,嗜酒暴食的形象,关于他暴食的事件更是多得如同星辰浩瀚,数之不尽。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苏曼殊曾和人打赌,一口气吃下了六十个包子,朋友怎么劝都劝不住。吃到最后,苏曼殊已经浑身冒冷汗了,吓得友人连忙把他送到了医院急救。还有一次,苏曼殊竟然一次性喝下了六斤冰水,他这样三番两次的折腾,就算是个铁打的胃也受不了。
02
苏曼殊的确也有意向佛,但自己又乐于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世界中寻欢作乐,酒色财气他哪一样都割舍不下,因此三次想要出家而不得。苏曼殊流连于歌姬美人之中,却从来都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也许童年家庭给他留下的阴影,不只在于暴饮暴食,还在于对婚姻的恐惧。
▲苏曼殊旧照
比起进入婚姻,他更乐于做个情僧,把自己炽热的爱毫无保留地投放到每一段感情之中,宁可轰轰烈烈地爱一场,爱到撕心裂肺、肝肠寸断,也决不踏入虚伪的俗世婚姻半步。“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也许像苏曼殊这样过于聪慧的人,注定会因为自己的敏锐而伤到自己。
▲宋教仁旧照
苏曼殊一生也有许多挚友给予了他深切的关怀和无私帮助。当苏曼殊生活困顿时,孙中山还曾授意宋教仁接济苏曼殊。收到宋教仁给的两百大洋后,苏曼殊喜出望外,立即下帖设宴,孙中山和宋教仁收到邀请后都是哭笑不得。
▲黄花岗起义场景绘画
近代有名的革命家赵声也是苏曼殊好朋友,还曾向苏曼殊讨画。可等到苏曼殊画完一幅《饮马荒城图》,还没来得及送出去,赵声就因黄花岗起义失败而惨死。痛失挚友的苏曼殊,便托人把此画带到赵声坟前焚烧,以祭拜好友的在天之灵,而此后的苏曼殊,就再也没提起过画笔了。
结语
《桃花庵歌》中写道“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人人视苏曼殊的暴食为笑柄,然而好友陈独秀却明白,苏曼殊任性放纵自己暴饮暴食,不过是为求摆脱人间罢了。只想纵情而活的苏曼殊,对于医生的劝诫全然不放在心上,仍然我行我素,在35岁便撒手西去,终于离开了这令他厌恶的俗世。
参考资料:
《济公李修缘》《桃花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