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的“看见”
《看见》是我最近看得最有体会的一本书,这是由柴静写的,记录的是自己十年间遇到的最有感触的人与事。
初遇这本书时我没有立刻拿起,绕了几圈后才选择拿起来看。这一看,便欲罢不能,无法自拔。这本书没有太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太煽情的话语,可是却有着一种透视生命的平静与炽热。
其中最让我有感触是非典和一个肇事案。
第一个非典,对我来说印象已经模糊了,隐约记得的也不过是满街的口罩脸和消毒人。而且爆发非典的时候,我在老家,那是一个距离北京很远的小镇。
那时的我还忙着备战高考,对于北京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甚至还以为不过就是一场传染性强的病。偶尔从新闻上看到死亡数字心头震惊了一下,然后就继续过我自己的生活。
可是当看到书里写着的情形时,我才明白非典不仅仅是传染性极强,而是真的会无形间就掠夺一条生命。偌大的北京处处都是惶惶的人心,沉默的绝望。
随着病患不断增多,医疗资源开始告竭,再也无法再容纳消毒和预防交叉感染的人文理念。所有医院都竭力缩短床与床的床位,还把医院外的草地利用起来,搬出了塑料交椅,让病患能在这片硝烟中获得微末的歇息。然而就算是挤出了医院的所有面积,却还是不够,远远不够。
医生感染,护士病倒,病患死亡人数节节攀升。
北京,飘满着无数人梦想,被无数人推崇为乌托邦的北京,沦为了一个谈之色变、梦想崩析的绝望之都。
看到这里时,我热泪盈眶,书里呈现出的情感与真实,比我在新闻上看到的还要强烈千百倍。
所幸,人类是强大的,纵然经历了这样的灾难,却还是没有熄灭大家的斗志与渴望。历经鲜血与钝痛洗礼的北京,注定会以更盛大的繁荣来回馈命运。
第二个肇事案是车主撞人不救,反而拔刀将人刺死。乍一看,这个人可恶至极,残忍至极,就这么冷漠的夺取了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宛若恶魔。
然而在了解了事情背景后,却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因为他的成长经历,跟我,何其相似。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父母都是传统的人,所以成长的环境也很传统。少时,我很顽皮,曾因为顽皮和无知被我父亲打得眼球破裂(我是个女孩纸),后来又因玩火差点烧了房子再度被打,浑身青紫,双腿几乎没了知觉。(不过现在已经没事了,活得美滋滋的)
从那两次之后,我再也不敢了顽皮了,甚至在学校被人打了也不吭声,更不敢还手,因为被我父亲知道我肯定会被打,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有些自闭,自己跟自己玩。
书里有句话是解析车主心理的一句话,我很认同。
“你记住了车牌,我爸妈知道了这件事就饶不了我,这对他来说是天大的事。”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这句话,但是我却是很理解的。
因为畏惧父亲的威严和毒打,所以我一定会想方设法的遮掩错误,哪怕是做法极端,手段残忍。
我不认同他极端的做法,但是我理解这种畏惧的感觉。
这是不曾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的。
少时我很畏惧我父亲,以至于不愿意看到他。他在的时候,我都会自动回避,生怕他会以各种借口来揍我。
不仅仅是我父亲,上小学时我还经常被数学老师凑,当时还没有明确的老师不能体罚学生的规定,所以我几乎也是被凑到大的。没办法,实在太皮了,大概是长得就很男式。
所以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遇到我的数学老师来我家的餐馆吃饭时说:“说个玩笑,你们肯定会笑。你们的孩子上学上到了四年级,我才知道她是个女孩子。”
可见,我也是多冥顽不灵的“费头子”。(就是闯祸王的意思)
后来长大了,也就明白了他许多。
我爸也是成长于艰难的生活条件之下,而且我父亲还有很多歌兄弟姐妹,在这样温饱都是问题的时代,他自然会被父母忽视一些,以至于很多事情、很多感情他不知道怎么承担,怎么给予,因为这也是他自己都不曾得到的东西。
如今我已经长大了,偶尔说着以前的事,我父亲还会很不好意思。吃饭的时候会给我夹菜,工作上有问题了,他也会关切的询问。
我知道他知道我的抗拒与疏离,所以在学习怎么跟我相处。
我曾是一个略微偏激、固执的人,所幸我慢慢地也学会了接受和放下,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希望大家都能生活得舒心,做自己想做的事,看自己想看的风景,遇自己喜欢的人。
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