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文言词汇的特点
140.文言词汇的特点
作者:gkgushiwen
文言词汇
当学习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篇目后,你会发现文言文中的用词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文言文中每个单字往往都有自己特定的意义,需要对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后,我们才能正确理解。
1
古今词汇书面语的差别是比较大的,无论是实词,还是虚词。 其中有两种最明显的变化就是:
1.单字换成了双字。如:城→城墙,习→学习,上→皇上。
2.改换了说法。比如实词:曰→说,余→我,履→鞋,虚词如:何→为什么,焉→呢。
所以,我们说文言词汇和现代汉语词汇最大的差别是: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2
根据一项统计:《离骚》中单音词占94.3%,《诗经》中单音词占总量的90.8%,《左传》中占89%,《史记》、《尔雅》中各占80%。
由于一个汉字往往对应一个音节(除了儿化音外,比如花儿就是两个字只有一个音节),可以认为,文言文以单字为基本词汇单位,而现代汉语以双字为基本词汇单位。
根据对使用频率最高的8000个现代汉语常用词的统计,其中双音节词占71%,单音节词占26%,三个音节以上的词占3%。文言文中的“国”要译成“国家”,“君”要译成“国君”,“民”要译成“百姓”,“日”要译成“太阳”,“月”要译成“月亮”、
虽然现代汉语也有单音节,但已经换了说法。如“足”要译成“脚”,“口”要译成“嘴”等,不胜枚举。文言文词汇之所以由单音节词发展为双音节词为主,是汉语自身为了缓和有限的音节和多变的外界事物及与日俱增概念的矛盾产生的。
3
文言文中的一个单音节的汉字在现代汉语中常常有好几个双音词和它对应,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相对现代文文言,文言文需要很好的语境把握能力,即在特定的语境中得出某一单音节字的具体双音节词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因为使用单音词而导致歧义的例子。
如:斯蒂娜一上台,就火了。这个“火”是斯蒂娜受到欢迎而知名呢,还是她发怒呢?仅凭这个句子是无法判断的。
我们理解翻译文言文,也是这样,就是要根据语境,确定一个单音词在句子中的确切含义,常常需要把单音节词换成表意明确的双音节词。掌握了文言词汇的这个基本特征,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大有裨益。
明白了这个道理,能使我们绕开现代汉语思维造成的思维定势误区,正确的建立历史的词汇观,从而正确的翻译文言句子。
4
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句: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中的“指示”是两个单音词,意为“指给……看”。
如:北宋张俞的《蚕妇诗》中有: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句中“城市”意为“城市做买卖”。整句是说,昨天到城里卖蚕丝。
如:《礼记·学记》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句中“知道”意为“懂得道理”。
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首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两句。是说杜甫闻听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地区,持续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得以平息,非常高兴。诗人不顾年老体弱,白日里高歌纵情饮酒,想象着返回家乡的快乐情景。句中“青春”两字,如果不明白文言文单音节词的特点,就误解为“青少年”。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当时杜甫已经是52岁的老人了。原来这里的“青春”是指春天的意思,因为春天草木萌发,色泽青绿,所以有这样的说法。这和文言文中把“妻子”解作“妻子儿女”的道理是一样的。
再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句中“更衣”两字的意思是“上厕所”,这是古人所用的一种婉曲的修辞手法。正像我们把上厕所说成“上洗手间”一样,为了避免粗俗不雅,羞于启口,而采取这样的说法。不能按现代汉语把它理解为换衣服。
上述列举的词语,都是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为何会出现异义呢?这与古代文言文以单音词为基本词汇的特点有着直接关系。
可以说除了山、水、鸟、人、手等一些单音节词语,古今传承没有发生变化外,从古至今,好多单音词已经转化为双音词。所以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必须注意到单音词转化为双音词这一关键环节,转化的准确度如何直接决定了译文的准确与否。
各位看官:原创辛苦,如果对您有用,烦请打个赏,鼓励一下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