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说“质”
202.说“质”
作者:gkgushiwen
文言实词
《左传》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说是周平王时郑庄公作卿士。平王担心他权利过大,想分一部分权利给西虢公。这引起了郑庄公的不满,周平王不承认这件事。这样周就和郑交换了人质:平王的太子狐到郑国,庄公的公子息到周朝。 平王去世后,继位的周桓王不甘心受到庄公的挟制,仍想用西虢公替掉庄公的爵位,庄公恼怒万分。结果,为了出这口恶气,庄公夏秋派人割了周的麦子和谷子。这件事,史称“周郑交质”,此举标志着周天子势力的衰落,诸侯势力的崛起,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的局面逐渐形成了。 这一节,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质字。先来看,质字的文字演变过程: 关于这个字的构形来历,目前有两种解释,相对比较合理。 1.《说文解字》对质是这样解释的:质,以物相赘。从贝,从 ,阙。许慎只说“质”字的常用意是用财物相抵,并未讲明造字缘由。在《说文解字》中有对 的说解“二斤也。阙”。尽管也没有指明造字缘起,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了解读的线索。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指出 :会两物相当之意。我们知道斧斤在蛮荒时代具有非凡的意义。人们披荆斩棘、防身护卫都离不开它。斧资意为路费其缘由就在于此。 另外,“王”字据学者研究,实际是斧头的形象,象征着生杀大权。钱币发展的早期阶段,实际是来源于人们手头使用的农具,比如臿、耜等形。所以,有理由相信斧头作为先民手中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也会作为等价物进行交换。所以,用两把斧头并列表示对等理所当然。所以,质,作为会意字理解,从贝,与财物有关。从 表示等价交换,故质的本义是以财务相抵。 2.古文字专家将質(质)和哲的古文字进行了对比。认为其上部的字形一致,上部 其实就是折,其中繁琐的考证,没有必要展示。之所以質的上部写成 形,是一种讹误。结论就是认为质与哲有相同的声旁,属于形声字,本来是应该写作 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古文字诂林》质字条的解释。 我们来看一下质字的词义引申脉络。 两物相当,故可引申出对质、验证。对质时自然会质问。为了验证射功,故引申出箭靶义,再引申出目标义。 财物相抵,自然有抵押品,特指人质,抵押时要有手续,故指券书,盟约。 财物都是实际的东西,故有物质、本质之意,特指人体。又引申为人的资质。还可引申为质地、底子。 可假借为“锧”或“贽”。 下面,我们举出一些含有“质”字的句子,大家来指出其含义(答案见文末)。 1.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2.惟大辟无可要,然质其首。(方苞《狱中杂记》)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 5.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范缜《神灭论》) 6.永州之地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7.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答案:1.人质。2.抵押。3.询问。4.质朴。5.本质。6.质地。7.通“贽”。8.通“锧”。9.箭靶。 |
各位看官:原创辛苦,如果对您有用,烦请打个赏,鼓励一下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