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探讨:投射与放空
投射与放空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探讨之二十八
作者:占有兵
多萝西娅·兰格 (Dorothea Lange) 作品,本文所用图片全部是她的作品
前言
摄影师,看似用相机拍照,实际上是将自己的观察和观点,通过图像,传达给观者。
作为社会纪实摄影师,观点越强烈,对被摄对象的观察越容易患“雪盲症”。因为摄影师用自己既有的经验和知识,强烈地投射到被摄影对象身上,通过观察,用相机记录下与自己观点最符合的瞬间,成为观点佐证的素材。
没有观点,拿着相机,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普天之下的任何事物,都有成为一张经典照片的可能;观点太强烈,图像中只有摄影师的情绪,没有被摄对象本身的生活,影像是摄影师宣泄的出口;观点适当,摄影师放空自己,用被摄对象的方式,记录被摄对象的生存方式,才有成为经典的可能。
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
作为成人,不管你的学识多么丰富,思想多么睿智,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在看世界。虽然你不是近视眼,不是老花眼,也没有戴变色眼镜,但你的知识,生活经历,信息获取的质量或数量、头脑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等诸多因素,都决定着你是戴着看不见的有色眼镜,在观察生活,与人交往。
初生的婴儿,对危险没有任何概念,既使是装着开水的水杯,他也会去触碰,这个阶段,他几乎没有有色眼镜。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遇到很多次教训,摔倒过,碰痛过,手被烫疼过,他建立了对危险的认知,再次遇过类似的物品或场景,会变得小心。在他的眼中,有色眼镜开始形成。
我们上学,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戴上了越来越多的有色眼镜。加上我们的人生成长中,又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有色眼镜就无时无处不在。
摄影师,同样戴着有色眼镜在看世界,并且将自己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的结果---影像,传播给观者。
投射
每一张影像,都是戴着有色眼镜的摄影师,将自己的观点,投射到其中。
影像是对客观现场的记录,也是摄影师观点的投射。作为社会纪实专题摄影师,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通过拍摄,再用数张或数十张影像的传播,让观者形成对被摄对象的偏见。仔细想一想,人的一生,丰富多元,再准确和客观的记录,也只是被摄对象人生中的一段历程。并且,通过影像建立的认识,影像还带着摄影师的观看烙印。既使观者亲临拍摄现场去观看,也同样会用戴着有色眼镜的目光。
必须承认,每一幅影像,都有摄影师观点的投射。所谓的客观观察,只是投射得弱一点,或投射没有干扰被摄影对象。
放空
作为社会纪实专题摄影师,能随时意识到自己戴着有色眼镜在观察被摄对象,减少自己对被摄对象的投射,需要有放空的心态。
放空,让心中既有的成见、偏见、知识、理性等都暂且休息,体验被摄对象的生存方式,零距离与被摄对象共存,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世界将为你打开一扇门。此时的摄影师,获得优良影像的机会,无限多。
放空,可以用于拍摄,用于观察,更能用于学习。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能以白纸的心态,学习事半功倍。但事实是,成人接受新知识更慢,因为既有的知识在排斥接受新知识。
在各类摄影训练班中,没有基础知识的学员,往往是进步最快的。而那些已具有一些基础知识的学员,若不能放空自己,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往往事倍功半。
放空,是一种胸怀,代表着想接受新知识,想进行新体验,愿意面临新风险。
作为摄影师,该放空时,必须空下;不该放空时,一定要坚持己见。
留下时代碎片
社会纪实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下人的生存状态,记录常态生活中的人,记录下预想之中、意料之外的精彩瞬间,再用适当的观点,清晰的脉络,组成专题影像,成为时代的记录。
再精彩的影像,都只是时代进程中的一些碎片。这些碎片,经过编辑、整理、传播,让摄影师的偏见,通过戴着有色眼镜的观众,得到新的诠释,所以摄影师不能自大。
精彩的影像,让时代进程中的一些瞬间凝固,成为后人回看今天的记忆载体。这些经过有色眼镜过滤的影像,又焕发出自身的魅力。摄影师不必自卑,时代仍需要我们记录。
用相机,拍下精彩的影像,是社会纪实摄影师肩上的重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