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元兴‖三宝和桂珍的故事(下篇)

张老师是省城华农大学的教授,在学校开展的向组织谈心大会上说农村吃大锅饭只会越吃越穷。时间不长成了右派,被下放到凤城县州河大队接受劳动改造。

张老师的脸上经常挂着一付金边近视眼镜,讲起话来不急不躁,总是斯斯文文的。州河大队的社员有人请他帮忙给外地的亲戚写一封信;有人和别人打官司求他代写一纸诉状;就连生产队会计年终决算时账算不清也寻他帮忙,张老师都热心地逐一应允,并且办得妥妥贴贴。时间一长,张老师在邻居们的心目中威望大增,谁家有个解不开的疙瘩都愿意找张老师帮忙解决。

“张老师,张老师你在家没?”  三宝的母亲气喘吁吁地喊着。“谁呀?在哩。”张老师一边应声一边迎出房门。“我家三宝和媳妇儿吵架了,我想请你去给两个娃说和说和。”三宝的母亲用渴求的目光注视着张老师隐藏在眼镜背后的眼睛,这双眼睛虽然深深地陷入眼眶,但仍然炯炯有神。张老师接过话说:“难怪我刚才看见你儿媳妇气轰轰地从门前跑过去了。” “我那儿媳妇一生气就要回娘家,我追到半路给撵回来了。” “那就好!咱这就走”。

见张老师进门了,桂珍急忙搬了一个小椅子让张老师坐下。张老师接过椅子和颜悦色地问桂珍:“小俩口吵架了?” 桂珍的气又上来了,对张老师说三宝连买个雪花膏的钱都舍不得给,一天把人坑得是太死。三宝给张老师倒了一杯开水,然后对桂珍说:“我的口袋里经常是空的,有时买油盐的钱都得问人借,就连我脚上穿的袜子早都烂了几个窟窿,我都没有钱买,难道你不知道?” 桂珍一听更加生气了:“那你一天就守死到地里,就不理会出去寻几个零花钱?”  “看把你得能的,你出去挣钱试试,钱还没拿到手就被揪上台当成资本主义批判了。今年春上咱队的刚娃哥去竹子关往县城贩了一窝猪娃儿,被大队干部知道了,大会小会批判了好几天,这事难道你忘了?”三宝这次说的很自信,但更多的是无奈。“诶!照你说的啥都弄不成,那咱就困死到家里算了。” 两口子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向张老师诉说着各自心里的苦衷。

张老师听了小两口的谈话后语重心长地说:“看来你两个感情是好的,都是为钱扯筋。做为三宝要学会关心桂珍,手上再紧也不能亏了媳妇儿。人常说媳妇儿是男人的门面,媳妇儿打扮的漂亮在人前就光鲜,就说明男人有本事,在人前腰杆就硬。”  三宝的母亲插话道:“三宝你要把张老师的话记牢,以后要理会心疼你媳妇儿。” “妈你现在说这话还有啥用?人家都不打算和咱过了。”三宝满心的失落。母亲狠狠地拧着三宝的耳轮说:“你真是个榆木疙瘩,桂珍实心不和你过了,妈能把她从回娘家的半路上叫回来?” “这,这……”三宝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这啥呢这,好好听你张老的话。” 张老师接着面对桂珍说:“你也要体谅三宝的难处,里里外外的事都要他操心,难免有些考虑不到的地方。再一个你抽空纳些鞋垫子,缝个小孩的猫娃儿鞋什么的拿到花庙门口卖几个零用钱,这个不算投机倒把,政策还是允许的。” 桂珍接过张老师的话:“这些办法我试过,三天五天卖不了一件,把人在那地方都站怪了。再说,一天到晚都在地里忙,哪里还有时间。”张老师瞅着桂珍说:“不管怎样,你两口子要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把日子过好!”桂珍听后感动地拉着张老师的手说:“张老师您的意思我理解,这穷光景总有熬出头的时候。生活困难不怕,只要心中有目标。” 桂珍又转身对三宝说:“从今往后花钱的事我自己想办法,再也不让你受为难了。” 三宝听了桂珍的话激动得猛站起来说:“其实这会儿我也想明白了,咱家的日子过谁呢?就是过你和妈哩。以后只要你和妈需要用钱,我就是脱裤子当袄都要给弄来钱,否则我就不在这人世上活了。” “滾!不准你胡说。” 桂珍听了三宝的话心都要碎了,刚才还尚存的一丝怨气也随着消失的无影无踪。

经过张老师几个时辰的开导与劝说,三宝和桂珍又和好如初,小俩口的脸上又挂上了笑容。三宝给张老师的茶杯里又添满开水说:“张老师您是大城市里来的人见的世面多,您说当下这政策一天把人的手脚都梱着,除了在地里种庄稼,凡是挣钱的事都不敢粘,一粘就有人说是资本主义。乡亲们都在贫穷中生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张老师喝了一口开水说:“现在有些人惧怕人们富裕,担心大家富裕后变修,所以一直不愿放开手脚让老百姓发家致富。现在虽然说大伙都去地里参加劳动,但真正踏踏实实出力的有几人?你混他混大家都混,老百姓的日子咋能过好?不过你一定要有耐心,政府不会看着老百姓受穷视而不见,肯定会制定出打破目前贫穷落后状况的相应政策。” 张老师的话犹如给三宝的肌肤里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三宝觉得心里热乎乎的,顿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张老师那我就盼着您说的哪一天早日到来,到时候我一定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事情!”张老师紧紧地握住三宝的手说:“ 好,好!年轻人就要具备干事的勇气和精神。”

一轮明月挂在东方的天空,三宝和张老师的身影斜洒乡间的小道上。临近腊月的清风夹裹着丝丝寒意与张老师和三宝结伴同行,地里的麦苗在月光下伸出小头窥探着荒凉寂静的山野,它们已经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壤,备足劲头,期待着一个阳光灿烂的新春到来。

送走了张老师,三宝回到家里,试探着拉住桂珍的手说:“刚才没把你吓着吧?” “避!就不想理你” “哎呀你说嘎子,说嘎子嘛。” 桂珍说:“咋没有,你瞎怂那一棍打得够狠的。”三宝说:“我那一棍不是打在捶布石上了吗?”桂珍说:“那是我跑得快!”三宝说:“我就没着实打!” 桂珍把头往三宝胸口一靠柔声柔气地说:“那人家刚才说要学瞎也是故意气你的话。” 此刻,一股暖流迅速地涌上了三宝的心房,三宝真切地感受到这股暖流来自桂珍滚烫的脸颊还有她那颗对自己忠诚的心。

一场风雨过后,多情的月光依然光临了这个本份厚道的农家。三宝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桂珍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诶呀你少骚情,小心张老师返回来了。” “我想,我想……” “想啥哩想,就不敢给你个好脸色。唉哟!轻点儿轻点,把人都揾疼了。” “我忍,我忍不住……” “诶呀急啥呢,又不是借来的。”桂珍嘴里虽然这么说着,但经不起三宝一亲一揾,心里就感到痒痒的,下面也泛起潮湿,便主动将手伸往三宝的裤腰。三宝急促地迎合着桂珍将腰躬起,就在桂珍退去三宝的裤子用五根手指握住三宝的那根用以倾情、传宗接代的阳物时,尽管桂珍粗糙的手刺得阳物有点疼,但三宝仍然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酥麻,全身的血液瞬间都向那个地方奔涌。三宝再也无法控制急速膨胀的欲望,双手麻利地解开了桂珍的上衣,脱去了桂珍的裤子压在桂珍身上。三宝迫切中脚一蹬,床边的针线盒“咣”地一声掉到地上。桂珍低声说:“你个死鬼动静小点行不?甭忘了妈在对门房子里。” 三宝嘴里噙着桂珍的奶头舍不得松口,就在喉咙眼里呢喃:“这会儿顾不得管妈了。” 煤油灯微弱的亮光被三宝一巴掌扇跑了,房子里响起了咯吱咯吱的床板声,一声追赶着一声,紧锣密鼓。

“开会了,在生产队库房开会,批判有些人背地里搞投机倒把,复辟资本主义。”队长的铁皮喇叭又响了,似乎故意冲着三宝而来。可三宝的好事才刚刚开始,怎舍得从桂珍身上爬下来去开那个老调重弹的会?三宝气得直骂队长:“瞎怂家伙晚上都不叫人清闲,和老婆睡个觉你都要来搅和的弄不成。”桂珍用力地推着三宝的胯骨说:“赶紧开会走,去迟了又要被扣工分”……

二年以后,省城来了一辆小车要接张老师去北京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临别,张老师挥手向前来送行的乡亲们说:“大家都回吧。乡亲们的嘱托我都记在心,我一定把大家盼望致富的心愿转告给上级领导。”

张老师走后的第二年开春,州河的结冰已开始消融,岸边的柳枝也挂满了一串串绿色的翠叶。大家都在私下议论可能要迎来一场大的变革,听说外省有个小村庄的社员们去年偷偷地把土地承包了,当年打下的粮食就装满了大小柜的可喜消息。

“全体社员请注意,吃过晌午饭在大队场里开会,有重要事情通知大家。” 这一次是大队长亲自拿着铁皮喇叭挨家挨户地通知着。

大队的土场里坐满了前来参加会议的社员,那些平时一听说开会就头疼的社员今天也赶早带上小凳子来到了会场。

大队长今天精神抖擞,满面春风。他的左边坐着县上派来的工作人员,公社刘社长坐在右边。大队长清了清嗓子:“喂,喂!社员们请注意,现在大会正式开始,今天我受县政府及公社的委托告诉大家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们大队乃至全县要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了,这是中央和省上的政策。上级同时还鼓励社员们积极发展家庭富业,比如养鸡养猪。当然了,搞长途贩运也是政策允许的,这样说吧,只要不违法,凡是挣钱的营生都可以做。” 此刻人群中突然站起一个人打断了大队长的讲话:“大队长,你也赶紧挣些钱把前年给你妈看病时借我们小队的一百块钱还了。” 会场上顿时传来一阵议论声:“啊!他也问人借钱?看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 社员们的目光刹那间被插话人吸引,原来这人是二小队的队长。大队长很生气地说:你真是个没毬像,此话能放到这时候说?你这不是给我晒脸哩吗!”大队长接着又说:“社员们呐,以前大家都穷,偷着做点小本生意,我也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有时候上面的干部知道了追究说我放纵社员搞资本主义,我一出面阻止,社员们又说我是个瞎怂,只知道奉迎上面,不晓得大家的疾苦,弄得我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现在好了,大家可以放开手脚挣钱。哦对了,为了支持广大社员发家致富,信用社愿意为大家提供贷款。” 大队长的话音刚落,会场上立刻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这声音饱含着乡亲们多年的期盼,充满了乡亲们的渴望,久久地回荡在州河两岸的上空。

三宝和桂珍满怀喜悦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三宝对桂珍说:“回家把咱父亲当年做豆腐的大锅清洗一下,在信用社贷款买些黄豆,咱做豆腐卖。”桂珍脸上笑得似绽放的菊花一样绚丽,胸有成竹地对三宝说:“咱卖肉。你想想,乡亲们多少年了谁放开肚子吃过一次肉,哪一个不是肚里缺油水。一但大家富裕了,肯定先要买肉吃,而且三天两头地尽饱吃。” 三宝听了桂珍有理有据的分析后高兴地说:“好,好!你这个主意好。” “那咱现在就去找我父亲,让他给咱传授杀猪卖肉的手艺,”桂珍拉着三宝的手迫切地说道。“行、行,咱现在就走。”三宝反拽着桂珍的手大步流星地向丈人家走去。

被春风拂绿的田野里传来三宝两口子清脆嘹亮,脍炙人口的商洛花鼓:

春雷声声号角起,

百姓心中真欢喜。

政府鼓励咱致富,

你我同心迈大步。

吚儿呀…吚儿呀……

甩开膀子使劲干,

贫穷面貌要改变。

来年抱个金娃娃,

咱妈乐的笑哈哈。

吚儿呀…吚儿呀……

"咱俩摆摊把肉卖,我收钱来你过称…”桂珍听后立马使劲拧着三宝的脸蛋儿说:“不对不对,你过秤我收钱,咱家的规矩也得改革了。” “能成,能成么!”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满心欢喜的三宝这一次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答应得干脆爽快。

作者简介:冯元兴,男,生于一九五八年。陕西丹凤人,小学文化。热爱文学,热爱生活。时常写点短文分享给同学朋友,不为博彩,只为抒发胸中对当今美好生活的感悟。

自二O一七年以来先后有文字发表于《写作嘉年华》《商洛日报》、《今日头条》、《陕西农村报》、《商山红叶》、《商洛作家》、《晒丹凤》《先生来啦》等报刋杂志及网络文学平台。系贾平凹乡土文学研究院院士、商洛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荐悦读         松风阁语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

冯元兴‖三宝和桂珍的故事(上篇)

冯元兴‖三宝和桂珍的故事(中)

冯元兴‖憨叔行礼(上篇)

冯元兴‖憨叔行礼(下篇)

冯元兴‖走!去丹江口水库看大坝

冯元兴‖“黄巷子”的故事

(0)

相关推荐

  • 冯旭红 || 每一个1都很重要 ——“我”和《我的诗篇》(一)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知青岁月:当年返城陕北女子送他两双鞋垫,五十年后再相见好心酸

    一同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十一名北京知青中,数李吉刚的年龄最大,他上小学时,因为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三年级升四年级他的考试成绩倒数第二,学校让他留级一年.小升初时李吉刚又考了全学年倒数第三,学校又让他留级一年 ...

  • 赵宏 || 平凹—丹凤的名片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短篇小说 || 苏景文:位 置

    位  置 文|苏景文 这个潭坑村,形如南岭山脉中一个巨大的天然坑,抬头望,每天日出有些晚,因为东边雄浑的雪峰山阻挡:南边五峰山伫立,北边只是矮一点的山梁,半弧形地把潭坑村包围住,只留西边一个窄窄的豁口 ...

  • 冯旭红 || 众筹记:每个1都有力量 ——“我”和《我的诗篇》(二)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周末见 || 高鸿:文字一家亲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流涛散文集》后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流涛散文集>后记 我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四年,改了半年,终于脱稿.交出版社前还有幸得到贾平凹老师题名,芦芙荭老师做序,给了我莫大鼓励.几位作家诗人朋友看了后也很满 ...

  • 冯元兴‖三宝和桂珍的故事(上篇)

    河湾大队的桂珍自嫁给州河大队的三宝,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碌.尤其入冬以来,生产队又是给麦田里施肥,又是轰轰烈烈地开展学大寨修梯田运动,真是忙上加忙. 今天好不容易盼到队长说给大家放一天假,男劳力把自留地 ...

  • 冯元兴‖三宝和桂珍的故事(中)

    几名团丁气势汹汹地追三宝去了,场院里留下了母亲和民团小头目二人.母亲耽心三宝被逮住吃亏,就努力挣脱民团小头目的手掌去搭救三宝,但母亲的手被民团小头目的魔爪始终牢牢地握着. 就在刚才,民团小头目近距离抓 ...

  • 【三江文学】《草原之城。我爱你》 文/冯桂珍 诵/感谢生活

    三江文学 散文诗刊第513期 陪伴您每一天 <草原之城.我爱你> 文/冯桂珍 诵/感谢生活  编/墨兰雪 ......... 通辽--我的第二故乡 我日思夜想的地方 今天我又一次踏上旅程 ...

  • 【三江文学】《老三届的青春》 文 /冯桂珍 诵/温婕

    三江文学 散文诗刊第488期 陪伴您每一天 BEASTPAI <老三届的青春> 文 /冯桂珍  诵/温婕  编/墨兰雪 我们  曾有火一样的青春 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 在无垠的黑土地上放歌 ...

  • 【母亲节特刊】《母亲》作者| 冯桂珍 朗诵|感谢生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三江文学散文诗刊 三江文学 散文诗刊第469期 陪伴您每一天 母 亲 作者| 冯桂珍  朗诵|感谢生活  编辑|紫衣云梦 再过两天就是母亲节了,女儿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妈妈. 妈妈,您的 ...

  • 【三江文学诗评刊】《逝去的年华》文/冯桂珍 诗评/衣非

    欢迎您品读作者和诗评老师的经典诗评 来源:三江文学诗友 [三江文学诗评刊] 縂第 捌拾柒期 社     长:李不白 特邀总编:今音 副  总  编:孤狼 顾  问:衣非 主  编:陈华美 副主编: 张 ...

  • 冯桂珍作品:诗 词 二 首

    诗韵依依 文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诗 词 二 首 作者|冯桂珍 主编|幽梦静美 武陵春:春思 烟柳春丝情念顾,秀水影渐长. 归雁南来寻故乡,穹汉已成行. 妩媚桃红悠柔笑,怎晓雪花 ...

  • 冯元兴‖“黄巷子”的故事

    我的家乡丹凤老县城十里长街,有三条著名的巷子,它们自东向西分别是:板桥巷.菩萨庙巷(又称柏树巷)和黄巷子. 这三条巷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在往昔的岁月里除了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提供生活 ...

  • 冯桂珍作品:静心看世界,清简过生活(记大寒)

    诗韵依依 文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静心看世界,清简过生活 作者|冯桂珍 主编|幽梦静美 斗转星移,光阴不停. 二十四节气循环的转,今儿已转到最后一个时间段,大寒.人们长说:小寒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