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中医之门第20篇:咳嗽
咳嗽是我们在遭遇感冒时经常碰到的一种情形,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感冒一旦引发咳嗽,往往要持续好几天,有时甚至持续很长的时间。体质虚弱的人,经常会犯季节性咳嗽,有时甚至咳嗽持续长达几个月,非常令人痛苦。
从机理上讲,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咳嗽本身不是疾病,而是身体的防御反应,所以咳嗽的原因在于人体的呼吸系统中有异物存在。如前面几篇文章所描述,肺和人体的皮毛毛孔一起构成了人体的呼吸和空气交换系统,肺的作用是宣发和肃降。宣发的功能可以理解为肺是人体的呼吸系统,与自然界的大气相连接,通过吸气的方式把自然界的空气吸入人体,吸入后形成人体正压系统,然后通过呼气把身体内的能量传递到五脏六腑和体表。可以想象一下鼓风机通过风箱吸风形成正压,通过送风吹气鼓舞火苗和能量扩张。肃降的作用可理解为肺通过吸气形成人体的正压,人体依靠正压的力量通过呼气将不需要的废物排出体外,所以很多便秘是肺气不足的缘故。
按照热胀冷缩原理,自然界的寒邪入侵打破人体的平衡机制后,会令肺系统和毛孔呈“收缩”状态,自然界的热邪入侵打破人体的平衡机制后,会令肺系统和毛孔呈“开大”状态。受寒“收缩”的状态会令肺系统“憋气”而宣发失常,受热“开大”的状态会削弱肺系统正常压力系统令肺“泄气”肃降失常。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互为平衡并相互促进,当一方的作用削弱后,另一方的作用也会跟着削弱。
一般说来,人体体表系统和毛孔受寒时,寒邪不仅收缩毛孔给肺系统造成“憋气”,同时人体皮毛中的蒸汽在受寒时也会凝结成水倒灌到肺系统当中去,这时人体通过咳嗽,一面形成正压鼓舞正气把“憋气”的肺气打开,一面把肺系统的水分和异物试图通过“咳”来排出去。当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持续削弱时,人体内的水液代谢也会失常,肺气“憋住”后,人体内的水便不能有效的下降而在体内产生多余的污水,这些污水夹杂着没有消化好的食物会形成痰饮,这些痰饮在肺部积累也会形成咳嗽。反过来,热邪会令肺系统毛孔“张大”令人体“泄气”,这时便给外邪的入侵提供了方便之门,同时热邪入侵人体会耗费人体的津液,人体气压系统“泄气”后也会令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调。这两者功能失调同样会造成人体内水液的代谢失常而积攒污水,这些污水和外邪入侵肺部都会导致咳嗽。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曰:“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把“咳嗽”两个字分开来看,咳是因为人体内的气机升降失常导致,嗽是身体内累积痰饮导致。咳嗽的原因分析清楚了,对治就容易起来,如果是受寒导致,首先要考虑把“受寒收缩”的毛孔打开,其次要让人体的气机升降系统运行正常,第三要祛除掉多余的痰饮,同时让产生痰饮的错误机制得到纠正。在现代社会下,通常会用到“小青龙汤”这个方理组合,药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麻黄、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八味基础药物组成。乍一看,这个药方既有桂枝汤的模样,也有麻黄汤的模样,但又增加了几味药。方解如下:如果是受寒引起的内有痰饮的咳嗽,要用麻黄、桂枝两味药来打开“受寒收缩”的毛孔,在咳嗽的状态下,通常肠胃功能一定会紊乱,所以要用桂枝、白芍、炙甘草一方面改善肠胃,一方面作为麻黄汤的补益,加强体表系统的功能。干姜这味药可以温暖肠胃,改善寒邪对肠胃的影响,同时可以祛掉多余的水邪;半夏有祛痰的功能,同时可以令浊气下降,对恢复肺气的肃降功能有帮助;五味子和杏仁的功能有接近之处,既有帮助浊气下降的功能,又有补益作用,可以补益肝肺在感冒中损耗的能量;细辛这味药可以祛除体内深层次的寒邪,尤其是在嗓子发痒时非常有效。这是一个基础方和原理,在具体应用上要看实际的情况,如肺部已经有郁结的郁热,同时也要考虑到用一些生石膏来祛除郁热。
通常在受寒导致咳嗽时,嗓子会发痒。为什么会发痒呢?我们可以想像一个生活画面:例如我们刚洗完澡,身体上有一些未擦干的水分,这时如果碰到微微的冷风,身体就会发痒。《黄帝内经》认为:阳气郁不得发则痒。意思是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由内到外通过毛孔来宣发阳气,这股宣发之气如果遇到寒邪和水分被束缚则就会感到发痒。因此,嗓子发痒的症状通常是寒邪入侵到体内较深部位的缘故,细辛这味药可以祛除掉深层次的寒邪。
如果是受热导致的咳嗽,首先要考虑把“受热敞开”的毛孔恢复到“一开一合”的平衡机制,其次要让人体的气机升降系统运行正常,接着要祛除多余的痰饮,同时让产生痰饮的错误机制得到纠正。如果热象不是很明显,依然可以考虑到用桂枝汤,因为桂枝汤本身就有调和补益肠胃,加强表系统工作到恢复平衡的作用。如果热相很明显,则首先要考虑到清除肺部的银翘散方:连翘、金银花、薄荷、 竹叶等药物辛凉散热,祛除掉肺部的郁热。有痰应加一些祛痰降气的药物,这个思路属于温病学派的治病思路。以笔者的经验,同“小青龙汤”相比,这种类型的感冒和对治在现代社会属于少数。
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可以见到很多慢性咳嗽。这种咳嗽通常不会很剧烈,痰一般也很少,患者一咳就是几月甚至多年,这种“咳嗽”,更多于“咳”而非“嗽”。《黄帝内经.咳论篇》曰:黄帝问于岐伯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皆以肺传与之,称咳为肺咳,然脏腑皆有咳也。”意思是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会咳嗽,而不仅仅是肺会咳嗽,但五脏六腑的咳嗽都会通过肺的咳嗽来表现出来。这种咳嗽,多是因为感冒失治造成五脏六腑的气机失调导致。
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强调,中医的核心是阴阳哲学,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无形的能量在运转,以有形的脏腑做载体。如果脏腑中能量的宣发和升降出现失常,都会产生咳嗽。《黄帝内经.咳论篇》中详细描述了五脏六腑咳嗽的症状表现,原文并不复杂,直接引用如下:“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变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对于上述的慢性咳嗽,在治疗中往往比较复杂,需要一边恢复五脏六腑中能量运转的机制,一边要修复补益五脏六腑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