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系列第11篇:芤脉、弦脉、革脉、牢脉、濡脉的科学机理
继续上一篇的内容,讨论病脉所揭示的疾病现象和身体状态。
15.芤(kōu)脉。芤字在古语中的意思是中空,形容摸脉时感觉像摸到葱一样,脉象浮大而软,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芤脉脉位偏浮、脉形大、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气的充盈度也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脉经》说:“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中空外实,状如慈葱。芤,慈葱也。”
芤脉反映了病患身体失血较严重,脉道已经中空,中空阴亏血亏产生了相对内热,内热向外扩张导致了毛孔疏松。因此,芤脉常伴随异常出汗和盗汗。芤脉多见于急性大出血,和外伤大出血,还有是因食物中毒导致的严重呕吐,脱水,人体严重失去体液等原因造成。在慢性病中,反映出病患严重血亏和津液亏虚。
《濒湖脉学》体状诗云;“芤形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血亡芤革血虚虚。”主病诗云:“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人体是“阴包阳”的结构,当阴血大量亏损后,很容易形成内热和阳气亢奋上浮。如果内热上浮冲击上焦,寸脉出现芤脉,可常见咳血、吐血等症状。左寸常见吐血,右寸脉常见咳血或者肺出血。左关脉芤常见肝胆疾病出现的呕血,黑便等,右关脉芤常见脾胃、肠胃出血。左尺脉芤常见女性流产、子宫阴道出血、痔疮等,右尺脉芤常见尿血、泌尿系统疾病和遗精、崩漏等疾病。
脉象为芤脉的病患长期以往会导致脉管变硬,很容易形成内风和阳气亢奋上扬,从而引发高血压,中风等疾病。如果在临床中摸到芤脉,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很容易引发危重病。
16. 弦脉。弦脉的特点是脉形端直而长,脉势较强、脉道较硬,切脉时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觉,故形容为“从中直过”、“挺然指下”。其弦硬程度随病情轻重而不同,轻则如按琴弦,重则如按弓弦,严重时甚至如循刀刃。弦是血脉紧张拉伸的表现,弦反映了人体气机收缩牵引,疏泄不通。肝主筋,脉道的柔软、弦硬与筋络的弛缓、强劲的性质相同;肝主流泄,条畅气机的疏导,以柔和为正常,若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机郁结常见弦脉。
人体的血脉收紧绷紧很容易导致疼痛、痰饮,气机郁结情志不畅,生理上多提示此人情绪较急躁,脾气较大,容易生气发火等情况。
《濒湖脉学》体状诗云:“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弦脉反映出病患身体处于紧张绷紧状态,血脉处于高度紧张。胃是人体血脉相对丰富的脏腑,由于饮食的原因,胃部很容易感受到“绷劲”的感觉。所以弦脉病患经常会感到胃部紧绷,吃饭时感觉到“撑”,生气会导致胃痛。身体处于紧绷状态很容易对外界的环境作出过度的“应激”反映,身心很敏感,很容易生气和忧虑。“泪为肝之液”,血脉疏导不通很容易导致肝系统的液体上浮于眼,容易流泪水,以及迎风流泪等状况。
《素问》中说,春季健康人多见弦脉。如但果脉象长期处于弦脉状态,就是病脉。《脉经》认为:弦脉是六种残贼脉之一,能与诸经作病。“伤寒坏病,弦脉居多,虚劳内伤,弦常过半。”《伤寒论》中载:“……脉弦者,必两胁拘急。”《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载:“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脉象呈“弦”状,反映出病患身体内肝血亏虚,血液不足以滋养血脉,另外病患体内温度不够,体质上表现为典型阳虚。身体缺乏温煦和血液的滋养共同导致了弦脉的产生。通过观察,在很多种慢性疾病中,弦脉较其它脉出现为多。脉象呈“弦”状,收紧拉伸会导致人体内的热量宣散不足而上浮到头顶,很容易出现上火、头胀和高血压等症状。阳气或者虚热上浮头顶导致人不够冷静,冲击头巅顶很容易让人善忘、冲动和发火。脉象弦,也体现出肝系统疏导排水不足,身体内很容易积水积痰;肝胆经过的两肋很容易胀痛。另外,邪气入侵少阳导致的疟邪或者少阳病,伏于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也常见弦脉。
从心理状态来分析,弦脉的体质,人体的内热很容易上浮到头顶,这类体质的人往往头脑特别活跃,但直觉感受能力却相对较弱。滨湖脉学》主病诗云:“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癥瘕察左关。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弦为木盛之病。浮弦支饮外溢,沉弦悬饮内痛。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若不食者,木来克土,必难治。”
如果脉象呈弦,弦中带数,说明病患的身体紧绷又出现了内热,内热上浮冲击头顶很容易出现头痛、耳鸣、高血压、眼睛红肿出血等症状;如果脉象弦又兼有迟,则反应出身体阴寒阳虚的体质,常见身体很容易积累痰饮和寒疝。两寸脉弦,身体多会出现痰饮、头痛等症状;左关脉弦身体很容易出现两肋疼痛,右关脉弦身体很容易出现胃痛,引发心腹痛等症状;两尺脉弦说明下焦虚寒气血不足,很容易出现寒疝,脚转筋崴脚等症状。
17. 革脉。革脉形容触按的感觉如同按到鼓皮上。兼有芤脉和弦脉的特点,脉象紧张、大而中空。《伤寒论》平脉法云:“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革脉反映了人体精气亏虚,常见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疾病,《金匮要略》说“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因为精血亏虚,阳气无所依附所以浮越于外;因为阳虚的本质,所以脉象亦见紧、弦。
《脉经》曰:“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意思是急病导致的革脉容易恢复,如果长期慢性病导致革脉则很难医治。《濒湖脉学》体状主病诗云:“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革脉是身体状况较差在脉象上的一种反应,常见于长期患慢性病或者体质不良的老年人。在现代医学观念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见革脉,脉形阔大,按之中空,是严重贫血症象。此外,肿瘤,肝硬化、高血压或者冠状动脉硬化等亦可见革脉。
因为精气严重亏虚,两寸脉革是阳气内热外越和上浮的体现,常见头痛、头胀头晕,精神恍惚等;两关脉革是肝胃系统脆化的征兆,可见肝硬化或者胃溃疡、胃痛等;两尺脉革反映了人体下焦精气虚损,对精血的控制力不足,经常出现遗精、出血等症状,女性容易出现崩漏、小产等症状。
18. 牢脉。牢脉摸起脉来实大弦长,浮取、中取不明显,脉象发沉,感觉坚硬位置固定。所谓“牢”者,深居于内,坚固牢实之义。牢脉反映了身体虚中夹实的特点,多见于阴寒积聚在身体的病症,如症瘕、痞块、疝气等。
《脉经》说:“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濒湖脉学》体状相类诗云:“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主病诗云:“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頹癥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牢主寒实之病,木实则为痛。”
牢脉反映了人体的正气虚损还不是很严重,但阴寒的邪气入侵了人体较深的位置,因为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或者气血瘀滞,凝结成块而固定不移,在脉象上则可表现为沉弦实大的牢脉。
如果人体两寸脉呈现牢脉,则很有可能上焦的心肺有寒凝血脉,容易出现偶发的心绞痛,肺冷流清鼻涕等病症;如果左关脉呈现牢脉,则很可能是肝脏存在血凝的情况,常见肝区隐痛,右关脉如果出现牢脉,则很有可能是肠胃积寒,常见恶心、食欲不振等;如果两尺脉出现牢脉,则很有可能是下焦有寒凝集聚,常见少腹有固定位置疼痛,疝气等。
19. 濡脉。濡脉是指脉象浮而细软,轻按可得,重按反而不明显。《脉经》说:“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
人体的血脉如同河道中的水流,当河道中水流充盈时,河水的流动和疏导能力也较强,其灌溉流经区域的能力也较强。如果河道的水流逐渐枯竭,其疏导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濡脉反映了人体“河流”、血脉中的血流量减少,因此虚阳和浮热浮越于脉外,所以脉象轻触可得,但重按却发现脉象中空。濡脉和芤脉的差别在于,濡脉同时兼有严重的湿邪附着于人体和血脉。湿邪的来源也是人体疏导不利导致。因此脉象摸起来是软绵绵的,好像摸到湿棉花的感觉。濡脉病患通常兼有痰饮,从舌象辅助也可以判断出来,舌苔会有严重的腻苔。
《濒湖脉学》体状诗说:“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主病诗说:“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疴。濡主血虚之病,又为伤湿。”
血亏加湿邪附着在人体上很容易产生内热,湿邪在人体不能被肝肾代谢很容易形成像“泥糊糊”状的物质,会严重影响人体肺气的宣发和散热功能。因此会造成内热侵袭人体形成骨蒸,内热积蓄到一定程度也会造成人体血不归经,出现亢奋性出血。内热和失血会反过来造成人体的精血进一步亏损。两寸脉濡反映了人体心肺阴血不足又夹杂着湿热,所以很容易气短出汗;两关脉濡反映了人体肝脾虚弱,中气不足,很容易疲倦无力;两尺脉濡反映了精气亏损又兼有下焦湿热,常见乏力又兼有阴部和大腿内侧湿痒,排尿不利和涩痛等症状。
作者原创,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