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节心理健康课
最后一节心理健康课。
我还记得,我的御用女主角王老师,我还记得我的御用摄影师高老师。从做客敲门到送别客人,我们每一次精心地演绎,我每一次地笑场。
我还记得,孩子们第一次表演时地兴奋。为了让情景逼真一点儿,我把扮演客人的同学轰到了门外,结果龙龙真的走了,我在楼道里大声叫才把他叫回来。
我还记得,我的最佳男主浩然,假装手里有个橘子,假装剥皮,假装吃。让我对自闭症孩子的假想游戏有了新的认识。
我还记得,紫萱扮演了一个特别凶的老师,一开口便把我惊住了,如果我要是学生,也会惧怕这样的老师吧。她让我告诉自己,不要成为孩子们害怕的老师。
我还记得,他们听我说action之后的兴奋,也还记得,我们一起喊action时的异口同声。
我还记得,我拿着道具走进班级时,他们的好奇。
我还记得,他们争抢着角色,有的孩子争到了自己满意的角色时的自豪,有的孩子没有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的失落。
这些场景我都记得。不是记忆力有多好,而是和他们一起度过的那个学期,我真的很快乐。每次看到孩子们,他们都会兴奋地说,“马老师上心理健康课,马老师的心理健康课。”我喜欢上他们班的心理健康课,喜欢上了星期三。
这个学期,当我满怀希望和憧憬地走进班级时,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往日的吵闹声此刻没有了,而是安静,眼巴巴地望着你的安静。一部分学生去上小组课了,留下的学生或是不会说话的,或是不爱说话的,或是不理你的,或是默默地在那自言自语的。有两个孩子会说,却也都是胡说。
我已经忘了那节课我是怎么上下来的了。孩子们没有反应,我的热情也随之消失了。我开始害怕上心理健康课,害怕星期三。
后来,我们做过活动,玩过游戏,读过绘本,但我觉得始终没有找到和这些孩子交流的点。
直到我们讲节日的时候,从日期开始说起,阳历的日期和农历的日期,阳历有哪些节日,有什么习俗,农历有哪些节日,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回来之后的那个星期三,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节日里做了什么。
一个同学先说自己吃了肉粽,请另一个同学站起来,他也吃的肉粽。再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还是吃的肉粽。说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不用再问了,所有人吃的都是肉粽。
“你们是一起吃的吗?”老师笑了,陪读阿姨笑了,孩子们也跟着笑了。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没有自己的答案,他们的答案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是自己听到的。于是我告诉他们,你一定有自己的答案,或许跟别人的不同,但是没有关系,那个是你自己的答案,独一无二的答案。关于这个话题,我说了很多,我知道他们可能一时半会接受不了这么多的内容,但我也知道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告诉他们,时间长了,说的多了,他们就会记住。
我问完问题之后,他们大眼瞪小眼地看着我,有几个孩子嘴里支支吾吾,想要开口却又不敢。于是我又“长篇大论”,不要怕说错了,说错了没有关系。你要勇敢地说出来。弘理说错了的时候青竹在一旁捂着嘴笑话他,我就和弘理说,没事儿,不要怕自己说错了,说错了有什么关系呢?谁会笑话你呢?青竹会笑话你,可是她也不会呀。青竹你会吗?这次换成青竹用眼睛瞪着我。“你看,青竹也不会是,是吧。”弘理笑了,青竹也笑了,我也笑了。
“当你不知道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老师,我不知道。”教了这样地回答之后,我特别后悔,因为整节课听到最多的就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说的理直气壮的样子,让我无可奈何,毕竟是自己教给他们的嘛,也要强化鼓励呀。
上着课,当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答案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是这个学期的最后一节心理健康课了。哪里是这个学期的最后一节,或许是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节课了吧。
而我第一次以一个老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也是这个班的孩子。那个时候他们四年级,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实习老师。
我还想把很多东西都教给他们。想教给他们怎么看日期,想教给他们如何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想告诉他们挺胸抬头,想告诉他们不要怕自己说错了,想告诉他们说错了没关系,但你一定要说出来……
未来这些还会再有人教他们,而我多么希望他们那个时候他们能够想起来,这个马老师教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