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戈平:父亲,生命中永恒的雕像(一)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二刊”“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文/高戈平

序:清明假日,我写下这篇回忆文章,通过自已平凡人生经历的回放,感恩含辛茹苦将我养育成人的父母,感谢扶持我一路前行的至爱亲朋们。

清明时节,我和妻子来到松林苍翠的墓园,在父亲墓前献一束白菊,奉一柱幽香,静静地凭吊缅怀尊敬爱的父亲。袅袅升腾的香火,仿佛点燃了我的思绪,回顾自己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引发对父亲不尽的感恩与怀念……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军人家庭。刚刚洗尽抗美援朝战争征尘的父母,给我起名为“戈平”,寄寓将来我能够子承父业,从军报国,挥戈跃马,捍卫和平。

童年时光是温馨与短暂的。不到两岁时,我已经学会了说话和走路,长得虎头虎脑非常招人怜爱,除了跟着大人依呀学语之外,整天在爷爷奶奶膝下跑来跑去,全家溢满欢声笑语。

灾难毫无征兆地降临了。我们幼儿园突然大批孩子发病,普遍持续高烧不退,连拉带吐,病因不明。在病魔肆虐中,幼小的我也难逃厄运,连续几天高烧不退,不吃不喝,渐渐丧失了知觉,整天陷于昏睡之中。

由于查不清病因,耽误了治疗时机,很多幼小的生命之花凋谢夭折了。万幸的是我母亲是临床军医,发现儿子连续高烧不退,立即注射了青霉素,进行了抗炎治疗,由于用药及时,才从死神手中夺回我的小命。

后来才搞清病因,市奶站的奶牛因蚊虫叮咬患了大脑炎,而幼儿园每天到奶站买牛奶,孩子们喝了含有病毒的牛奶,无辜地成了最年轻的大脑炎患者。

儿子虽然保往了性命,但母亲仍心急如焚,因为孩子的大脑神经受损,出现严重的智障,已丧失了正常的语言和行走功能,连亲人都不认识了,医生们断言,这个孩子的智商肯定低于正常人,长大后无法从事脑力工作,只能做个普通的体力劳动者。

匆匆从部队赶回家的父亲,一支接一支抽着烟,沉默无语,他抚摸着我的脑袋,安慰着悲痛欲绝的妻子,淡定地说:“有啥大不了的?咱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培养个劳动者有啥不好?”

五十年代青链霉素是进口的紧缺药品,临床注射必须经领导审批。父母不愿给领导添麻烦,把每个月工资凑在一起,自费购买昂贵的进口药为我治病。

肌肉注射链霉素很庝痛,连大人都难以忍受。每天打针时,幼小的我疼得浑身是汗,杀猪般没命地哭嚎,母亲咬着牙坚持每天一针,日复一日。每天晚上奶奶都用热毛巾给我做热敷,轻揉着满是针眼和青瘢的小屁股,哄我进入梦乡。

经过两年的治疗,终于战胜了病魔,我又重新学会了说话和走路,但由于严重的脑炎后遗症,我的智商比同龄孩子低得多,而且性格内向,胆怯与陌生人说话。

记得小时候,家里一切好吃好玩的东西,统统我先独自享用,孩子之间出现了争执,父母总是明显偏向我,姐姐和弟弟处处让着我,原因很简单,父母背地里反复叮嘱姐弟俩:“他脑子有病需要照顾”。

转眼到了上学年龄, 那时学龄儿童必须会背一百个数才能录取。为了让我顺利踏进校门,奶奶用麻线穿了一百个草珠子,像项链般挂在我的脖子上。祖孙俩从早到晚,一遍遍撸着珠子,嘴里数着“1、2、3、4、5……”,几个月过去,入学考试我才勉强数到了70个数,是全校新生成绩倒数的孩子。

对我这个被命运抛弃的笨孩子,父母们倾注了满腔心血。父亲白天忙完工作,回家又忙着检查我的作业,一遍遍给我辅导难题,一有空就陪我做游戏,讲打仗时的故事,在游戏和玩耍中,给我们灌输为人处世的道理。

为了锻练我头脑反应和身体协调性,父亲每天早晨带着我和部队一起出早操、走队列、练器械,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他又手把手教我游泳、滑冰、打乒乓球、羽毛球,逐渐培养起我对体育的爱好。

在部队大院里,我是最先拥有乒乓球拍、羽毛球拍、儿童篮球、速滑刀、运动服装、回力球鞋的孩子,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男孩子们对我这些“超豪华”装备羡慕不己。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经过坚持不懈的锻炼,我的体能和智力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团队意识和情感沟通,使我逐渐改变了自卑和孤僻的毛病,性格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慢慢融入了伙伴们之中,变得越来越阳光自信起来。

体育成绩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曾获得全县小学生乒乓球单打亚军,参加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也多次取得优秀名次。我的每一点微小进步,父亲都看在眼里,喜上眉稍,溢于言表,对儿子的前途充满信心和希翼。(末完待续)

作者简介

高戈平,祖籍山东省掖县,1958年生于吉林辽源市,1975年下乡插队,1977年入伍,研究生学历,历任军区机关处长、副部长、师政委等职,大校军衔。2009年转业,历任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大连海事法院院长(正厅级)等职,一级高级法官。多年来曾发表新闻、文学作品数百篇,在军内和国内多次获奖,担任辽宁省法官文联主席、辽宁省文联理事。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