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怎样煎中药才能获得好药效?指南来啦!

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剂型,如果服用“讲究”,则对提高疗效大有帮助。

冷服

在药物冷却后服。凡是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冷服。

温服

在药液不冷不热时服。凡平和的药、补益的药,均宜温服,使其益气,增强补益的功能。

热服

在药液比较热时服用。凡解表药、治疗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大口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宜热服。

顿服

是指药性剧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多用于病重或胃肠病患者,目的在于使药物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药、活血化瘀药等。

频服

指分数次频频饮用或含在咽喉中。凡咽喉病患者、呕吐患者,宜采用多次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使其尽快见效。

冲服

如沉香、木香等贵重药或芳香药,久煎使有效成份挥发而影响药效,可采用冲服,即先将药物放入杯中,用热开水浸泡后即可服用。

怎样煎中药才能获得好药效?

中药选用

尽量到正规的医院或比较大的药店去购买药材,因为相对来讲这些地方进的药材都是从正规厂家进的药。

器皿

最好使用专门的土制煎药罐来煎药,也可用砂锅和搪瓷锅。一般不宜用铁锅等金属锅,这样可能会破坏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在煎药的时候要记得盖上盖子。

加水

煎药的水最初应该是干净的凉水或凉开水。加水的多少要看药剂多少以及需要煎熬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一般来说,煎第一遍的时候以水浸过药面1.5厘米为宜,煎第二遍时以水浸过药面1厘米为宜。在煎煮中药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水不够,宜添加热水,这样利于中药里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

先泡

药物加水之后最好先泡20-30分钟,便于药物浸透,使有效成分渗出。

火候

煎中药很讲究火候,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补益类药物,因其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头煎药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将中药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给病人服用,这样做是不妥当的,甚至会发生危险。因为焦糊的药物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

煎药的次数

每副中药一般宜煎2-3次,以便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全部渗入水中。要想药力均匀,可按以下方式操作:煎完第一遍之后,将药汁收好,接着将热水加入药渣中再煎,煎完后与第一次的药汁混合,然后分次服用。

注意:药汁凉下来后宜存放入冰箱,以免变质。每次煎好的中药宜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喝完。

其它

中药中的骨质类、贝壳类药物,应先煎30~40分钟后才放入其它药物同煎。

另煎是指单药独煎,对人参之类的中药,一般宜另煎另饮。

烊化是指将药物放入热药汁中溶化,对于阿胶这味药,一般宜烊化。

冲服是指用煎好的药汁去冲泡某一种药物,再一同服下。对于川贝这味药,一般宜冲服。

以上所说的都是一般情况,在医院就诊时,具体情况请您要严格遵照医生及药剂师的指示。

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