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是怎样东山再起二次建军的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枪声大作,人民军队从此有了自己的诞生节日,时年31岁的贺龙也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元勋。

因缺乏经验,决策错误,起义军离开南昌南下广东,企图打通出海口,接收共产国际提供的军火再重起革命炉灶。然而坐镇广东的李济深命令黄绍竑、陈济棠、钱大钧、薛岳等部前来堵截,起义军冒着酷暑行军,几经转战,减员很大。在进占江西瑞金时,由周逸群、谭平山介绍,贺龙光荣入党,终于一偿夙愿。

此后形势更加严峻,经三河坝分兵后,起义军主力在汤坑战败,无法于潮汕立足,不得不转向海陆丰。撤至普宁流沙时前敌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抛弃“国民革命军”的番号,树起苏维埃旗帜,主要领导人分散转赴香港或上海,武装部队至陆丰与农军会合坚持斗争。贺龙在会上表示了坚定的决心:“我心不甘,我要干到底。就让我回湘西,我要卷土重来!”

会后起义军继续向西转移,却遭到陈济棠部队的拦腰截击,被分隔为两段。先头贺龙第20军的第1师、第2师到达陆丰,因后边的主力没跟上,部队中失败主义情绪浓厚,最后在第1师师长贺锦斋、副师长欧学海率领下向敌陈济棠、徐景唐、黄旭初等部缴械投降。后面周恩来、叶挺、贺龙等率领的主力也被敌人冲散,一众领导人不得不分别经香港潜往上海。

至此,轰轰烈烈的南昌起义归于失败。留下的成建制的起义军,一部由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转至粤湘边境,后来发动湘南暴动,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另一部在董朗、颜昌颐等率领下转到海陆丰坚持斗争,建立红2师,成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主要军事力量。

1927年11月,贺龙辗转抵达上海,与中央接上了头。此时,宁汉已经合流,国民党政府悬赏10万大洋缉拿贺龙。中央本拟派贺龙与刘伯承、林伯渠等人去苏联学习。割据井冈山苦于缺乏军事指挥人员的毛泽东,也曾给中央写信要求派贺龙来。但贺龙心中不服气,不愿意去苏联,而是想回湘西重新搞武装。周恩来在充分听取了他的意见后,说服了其他中央领导人,决定派贺龙和周逸群回湘西组织暴动,归湖北省委书记兼湘西北特委书记郭亮领导。回头来看,如果说贺龙在南昌起义期间还脱不了“军阀”的嫌疑,那么到了起义失败后至上海中央学习的这一阶段,贺老总已经被中央领导人所了解,脱胎换骨,开始了自己的新的人生。

1928年1月,贺龙与周逸群、卢冬生等人离开上海到了武汉。根据湖北省委的指示,准备在武汉搞年关暴动,由贺龙出任总指挥。由于消息走漏,贺龙等人遭到敌人追捕,暴动废止。几经周折后贺龙一行方才脱险,除经过观音洲时缴了团防队的10支长短枪外,还收拢了贺锦斋等旧部百余人。不久贺龙、周逸群、贺锦斋、黄鳌、王炳南等人即领导发动了荆江两岸“年关暴动”,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第49路军的旗帜,开始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及土豪劣绅的游击战争,同时有力配合了华容、监利、沔阳、江陵、公安、天门等县的暴动。由于起义军主力攻打监利县城受挫,贺龙、周逸群等人在石首县的焦山河召开联席会议,决定起义武装分别由石首中心县委和鄂中特委领导坚持游击战争,贺龙、周逸群、贺锦斋、卢冬生等少数人按照中央原来的指示赴湘西开展武装斗争。2月底,贺龙回到桑植洪家关,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经3年了。

贺龙返乡的消息传开后,他的姐妹、兄弟、亲友、老部下及家乡农民武装等闻讯纷纷赶来投奔。贺龙直言相告:“你们都是我的亲朋好友,……从今天起,不许打自己人,都跟我干革命。我先把话讲明白,我现在不是国民党,也不是中华革命党,我已经是共产党了。南昌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我回来就是干共产党,组织工农革命军,干土地革命,跟蒋介石、汪精卫这帮坏蛋干到底!”他大旗一竖,招兵买马,很快就拉起了一支3000多人的队伍。以此为基础,贺龙成立了工农革命军,自己任军长,周逸群任党代表,黄鳌任参谋长,贺锦斋任第1师师长,王炳南任第2师师长,公开打出旗帜,开展武装斗争。

起义后,贺龙指挥工农革命军攻占了桑植县城,成立了桑植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放手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将革命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因工农革命军初建,非常缺乏经费,贺龙便亲自出马前往湖北鹤峰等地筹粮筹款,联络旧部。他走后不久,贵州军阀就出动一个旅联合桑植团防武装进攻桑植,围剿工农革命军。由于工农革命军来源复杂,良莠不一,战斗力较差,加上缺乏强有力的指挥,结果很快就被敌人打散了。周逸群认为这样下去不行,提出狡兔不能一窟,于是便离队前往洪湖地区开辟工作。等贺龙回到洪家关时,队伍已经散了,周逸群也走了,身边只剩下贺锦斋等几十人。

然而贺龙不屈不挠,在桑植、鹤峰边界收拢失散的队伍,继续开展游击战争。在贺龙等人的努力下,两个多月时间又聚集起了一支1500余人的队伍。为了帮助贺龙改造部队,湖南省委也先后派遣陈协平、张一鸣、汪毅夫、邓侠清等一批干部到工农革命军,起到了领导骨干作用。在此基础上,将部队改称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4军),贺龙任军长,黄鳌任参谋长,下编第1师,贺锦斋任师长,张一鸣任党代表,另外还有几个支队和大队。同时成立湘西前敌委员会,由贺龙、陈协平、李良耀、贺锦斋、张一鸣等组成,贺龙任书记,统一领导辖区内红军和地方党政工作。

1928年8月,根据湖南省委指示,红4军去石门支持南乡暴动,并配合周围数县的斗争。由于敌人调集重兵围剿,加上叛徒告密,红4军在渫阳、泥沙连遭敌人袭击,军参谋长黄鳌、第1师师长贺锦斋牺牲,部队大部溃散,只剩下200余人。与此同时,洪家关也被团防武装侵占,贺龙的后方机关遭到破坏,大姐贺英率领的游击队被打散,胞妹贺满姑被敌人抓住英勇就义。眼见天气越来越冷,红4军活动于高山大岭之中,指战员身上还都穿着单衣,弹药、粮食、医药也严重缺乏,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一些人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便悄悄离队开了小差,部队很快减员到只剩100余人。

危急关头,贺英带领游击队找到了红4军,送来了一批粮食、弹药、棉花、布匹、药品和银元,解决了红4军的燃眉之急。此后贺龙和大姐进行了一番长谈,表示了要坚决斗争下去的决心。贺英则给了弟弟很大鼓励,并提出要在部队中发展党团组织,整顿和改造队伍,这样才不至于一打就垮。贺龙听了大姐的话,对部队进行了整顿,遣散了一些年大体弱和政治上不坚定的人,最后红4军只剩下了91个人、72支枪。但这些人都是有过斗争历史、觉悟较高、政治立场坚定的精华,军政素质都已大为改善,为后面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几十年后,贺龙回忆起这次与大姐贺英的谈话,仍充满感情地说:“石门垮后比较苦,我身上的衣服都换不下来……脑子也清醒了些,个人英雄的骄傲劲儿也减少了。我姐姐的话,过去根本不听,现在也听了一些。我把廖卓然、陈协平、张一鸣等召集在一起找我姐姐谈。我姐姐说要好好整顿队伍,就整了3个月,共9个班,每个班都有党员。廖卓然当排长,王炳南当大队长。也有了团员。”

为统一领导湘鄂边区地方党的工作,湘西前敌委员会改称湘鄂西前敌委员会,由贺龙、陈协平、李良耀、汪毅夫、张一鸣、罗统一等组成,贺龙仍任书记。此后贺龙争取了陈宗瑜领导的一批“神兵”武装,再次招兵买马,扩大队伍,并展开游击战打击敌人。1929年1月,红4军占领鹤峰县城,成立了鹤峰县委和苏维埃政府,红4军又发展到了1000余人,有枪300多条,声威大振。

在此期间,湘鄂西前委收到了中央于去年10月给贺龙的指示信。信中传达了六大精神,对红4军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给了充分肯定,同时提出贺龙的目标太大,容易引起敌人的联合进攻,因此要贺龙离队到中央帮助军事工作。然而,红4军之所以几仆几起红旗不倒,主要靠的是贺龙在湘鄂西地区和红4军中享有的崇高威望,他对这里的民情、地形极为熟悉,与当地群众有着广泛的联系,这是其他领导人所难以替代的。据此,湘鄂西前委给中央复信,提出:“云卿同志因红军无人负责及路途阻隔之故,暂难来中央工作,这并不是云卿不愿来沪,实在是事实的困难。”中央在考虑后,同意了湘鄂西前委的意见。

自从参加孙中山革命后,贺龙拉队伍几起几落,百折不挠,他的威名在湖北、湖南、贵州一带家喻户晓,具有极高的革命威望。这次回到湘西后,贺龙能连续几次拉起上千人的队伍,主要靠的并不是共产革命的影响,实际上当时许多人对革命并没有多少认识,部队中党的组织也很不完善,缺乏党的坚强领导。那么多人很快就来投奔贺龙,并不是他们的觉悟有多高,而是缘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相信跟着贺龙走没错,所谓“跟着贺龙打下天”,于是家属、亲友、旧部等互相串联,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能组合起来形成队伍。至于要以革命的原则在部队中推行整顿和改造,那就非一日之功了。

对于贺龙带兵聚兵的本事,曾与他多次交手的湘军宿将李觉在晚年时对来访者评价说:“贺龙的队伍打得垮,但打不散。”为什么呢?“贺龙打富济贫,同情穷人,无论部队到了什么地方,都要收留流浪街头的小乞丐,接受初等文化、识字教育。男小乞丐养到十五六岁,到部队当勤务兵、小号兵,长到十七八岁当马弁、士兵,积功递升班、排、连长,女小乞丐长大成人后,嫁给中低级军官为妻。这些人都把贺龙当作再生父母,对贺龙忠心耿耿。贺龙的部队被打垮以后,这些人只要知道贺龙在什么地方,千里迢迢讨饭也要去寻找贺龙的队伍,所以说贺龙的部队打得垮,但永远打不散。”

怎么样,贺老总的这种过人魅力,在我军千百将帅中也是独具风采吧!“龙头大哥”的威名,从此成为了我军中的一面旗帜。不过,正是因为贺龙在军队中的得人心,孚众望,也让他在后来成为了一些人觊觎的对象。

1929年3月,贺龙指挥红4军粉碎了王文轩指挥的鹤峰、桑植等五县团防武装3000余人的联合进攻,极大震慑了各地团防武装的气焰。此后贺龙率部继续进展,再次打下桑植县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经过连续奋战,鹤峰、桑植境内的团防武装已基本被驱逐,两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湘鄂边根据地初步成形,红4军也发展到3000余人。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湘、鄂军阀加紧了对红4军的围剿。

6月底,湖南警备第1军军长陈渠珍令所属向子云旅进攻桑植。湘鄂西前委采取诱敌深入、断其一指的战略方针,待大摇大摆前进的向旅第3团副团长周寒之率千余人从南岔渡过澧水时,突然出击,将该敌大部歼灭,击毙周寒之,缴枪数百支。不久,向子云又率本部2000余人进犯桑植。贺龙再次诱敌深入,故意放弃桑植,将向旅诱过赤溪河放进桑植。待向旅逐次进入桑植城,兵力分散之际,红4军猛然断敌退路,“关门打狗”,四面围攻,打了一个痛快淋漓的歼灭战。这一战歼敌2000余人,缴枪1000余支,向子云在泅水逃跑时被淹死,红4军取得了建军以来空前的胜利。

南岔、赤溪大捷震动了湘西,打出了红4军的威风,湘鄂军阀一时未敢继续前来围剿。贺龙乘机将部队进行了整编,全军已扩大4000余人,党的政治工作也在部队中普遍开展起来。为了争取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贺龙又对根据地周围的敌人和游杂武装采用区别对待的策略,以军事打击与分化瓦解相结合,打击了最反动的势力,争取了一般势力的修好或不与为敌,巩固及扩大了湘鄂边根据地。

贺龙重回湘西之后,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几起几落,从开始拉起的3000多人的队伍轻易就被国民党军击溃,到现在还是3000多人却能歼灭来犯之敌2000余人,已充分说明了红4军的成长和战斗力的提高。由于党对红4军的绝对领导已基本形成,红4军的政治素质有了根本性变化,真正成为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革命铁军。

其后,贺龙率领红4军东西转战,同周逸群、段德昌领导的洪湖苏区红6军会合,队伍进一步壮大,这才有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赫赫有名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贺龙这条“活龙”与段德昌这条“火龙”双龙竞舞,又演出了更加恢宏壮阔的战争活剧。

想分享更优质内容的朋友,欢迎长按上图二维码入驻我的小红圈“沈听雪的历史文集”

沈听雪的历史文集,喜欢本号文章者可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为防万一失联,请新老朋友关注上面备用号“沈听雪之江东子弟”

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