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论普鲁斯特与文本
本雅明的诸多文章都值得摘录,今天推送的选段来自《启迪》中的《普鲁斯特的形象》,对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本雅明的评价是:
它的一切都超越了常规。从结构上看,它既是小说又是自传又是评论。在句法上,它的句子绵延不绝,好似一条语言的尼罗河,它泛滥着灌溉着真理的国土。
这部作品创作的条件是很不健康的:非同一般的疾病,极度的富有,古怪的脾性。在任何一方面这都是不可效仿的生活,然而它却整个变成了典范。
我们时代无与伦比的文学成就注定要降生在不可能的心脏。它既坐落在危险的中心,也处在一个无关痛痒的位置。
我们都知道,普鲁斯特所做的就是“追忆失去的时光”,这种“追忆”,编织了整个文本:
普鲁斯特并非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描绘生活,而是把它作为经历过它的人的回忆描述出来。
因为一件经历是有限的,而回忆中的事件是无限的,它不过是开启发生于此前此后的一切的一把钥匙。
构成文本肌体的既不是作者也不是情节,而是回忆的过程本身。
本雅明接下来所提到的是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佩内罗普,她是奥德修斯的妻子。当丈夫在海上历险时,她对那些讨厌的求婚者说,她正在织一件毛衣,等毛衣编织好了,就可以结婚。但事实上,她总是白天织毛衣,晚上又把它拆掉。对于像毛衣这种手工的“编织之物”,我们往往会更看重它的质地、颜色与样式,这无疑与“文本”这个概念所表达的意思相同。文本不是“作品”,对于作品,我们需要承认它的地位,争论它的价值,阐释它的意蕴,贴上它的标签。对于文本,我们只需要欣赏编织出的文字的细枝末节,本雅明写到:
拉丁文“文本”的原意义是“编织”。谁的文本也没有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编织得那样紧密。在他看来,任何事物都不够紧凑,不够耐久。
对于回忆着的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他所经历过的事情,而是如何把回忆编织出来。 是那种追忆的佩内罗普(Penelope)的劳作,或者不如说是遗忘的佩内罗普的劳作。
在这种自发性的追思工作中,记忆就像经线,遗忘像纬线。在此,白日会拆散黑夜织好的东西。每天早上我们醒来,手中总是攥着些许经历过的生活的丝缕,它们往往是松散的,难以辨认的。这张生活的挂毯似乎是遗忘为我们编织的。
然而普鲁斯特却把他的白昼变成了黑夜。在那间人工照明的黑屋子里,他把所有的时辰奉献给不受袭扰的工作,以便将那些扑所迷离、精美纷呈的形象尽收眼底。
本雅明的段落,总是值得细细品味。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原文选自《启迪 : 本雅明文选,ssays and reflections : Illum inations》,阿伦特主编,张旭东, 王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年,第215-216页。
这是一个主要发布思想家文摘的公众号,选择的标准是简短、不晦涩、有深度、出自原著。编辑者的初衷是希望能对学术的传播做一点微小的贡献,如果对你有所帮助,多多点赞、关注和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