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
邓子恢 (1896-1972),又名绍箕,福建龙岩新罗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邓子恢同志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党内的农业、农村工作专家。
早年经历
1896年8月17日,邓子恢生于福建省龙岩县(今新罗区)东肖邓厝村。[2] 兄弟姐妹8人,排行第二。邓子恢幼年就读于桐冈小学,1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十七岁入龙岩中学堂(今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丙班,受到辛亥革命影响,接受了孙中山的救国思想。1915年秋加入中华革命党,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16年底以优秀的成绩毕业。1917年3月,考取公费留日,到东京东亚补习学校学习留学一年多时间,因贫病交加而辍学回国。[3]
1918年5月回到龙岩,到母校桐冈小学任教。由于乡村学校支付的薪水很低,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于1918年底前往江西省崇义县杰坝圩堂兄开设的“庆昌和”杂货店当店员[4] 。五四运动后,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春,与进步青年在龙岩白土桐冈书院组织奇山书社,创办《岩声》月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
1926年秋,北伐军挺进赣南,解放崇义县,在杰坝圩成立国民党(左派)区党部,邓子恢任常务委员。同年12月,在大革命的风暴中,经陈赞雍介绍,于崇义县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陈赞雍和邓子恢又发展了十几个党员,成立了中共崇义县支部。[5]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邓子恢被国民党通缉[6]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冬,任中共龙岩县委宣传部长。1928年3月4日,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福建临时省委决议,参与领导龙岩后田暴动,建立7闽西第一支农民游击队,开始了创建闽西苏区的斗争[4] 。
1928年4月,任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长,负责该县北四区蛟洋农民运动。深入蚊洋一带,协助当地领导人发动蛟洋农民暴动。6月底永定暴动后,建议暴动队伍撤离县城,到农村开展土地革命。他与张鼎丞一起,领导分田斗争,创造了漠南分田经验,并担任红军营党代表。7月中共闽西特委成立,担任宣传部长,并任闽西暴动委员会副总指挥兼任红七军第五十七团党代表。1928年7月,在永定溪南正式成立了中共闽西特委,邓子恢任特委宣传部长;同时还成立了闽西暴动委员会,邓子恢任副总指挥。[7]
1929年3月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领导地方武装,配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入闽作战。邓子恢闻讯朱毛红军已挥戈西进去了赣南,及时将闽西地区敌情变化情况写成书面报告派人星夜送到红四军前委毛泽东、朱德处,要求红四军再次入闽。毛泽东、朱德根据当时敌情决定红军入闽开辟苏区[8] 。5至6月,邓子恢组织工农暴动,配合朱毛部队进入闽西,并歼灭国民革命军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部2000余人。5月23日傍晚,邓子恢在龙岩同毛泽东、朱德、陈毅首次见面[9] 。同年6月红四军攻打龙岩城后,任龙岩县革命委员会主席。不到两个月时间,龙岩、永定、上杭三县大部分土地分配完毕。7月,在毛泽东指导下,主持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7闽西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的总路线,并当选为中共闽西特委书记。
1930年3月18日,主持召开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并当选为主席,领导闽西人民巩固发展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期间还和董成荣一些战友们一起革命。当年5月,闽西地方红军和各县赤卫队共3000多人正式编组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邓子恢兼任政治委员[10] 。闽西苏区发展到纵横300里,人口近百万,党组织发展到8个县委、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