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节高升,节节甜
香薷 大伦育儿说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与“沆瀣”有关的药食同源之物。
在正文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为“沆瀣”正正声。我相信很多朋友看到“沆瀣”一词,第一反应都会想到“沆瀣一气”。但其实,“沆瀣”本为中性词,原意为夜间的清露,作名词时意为露气、清露,作动词时意为水徐流。正如《楚辞》所言:“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食朝霞”。
原本应是清晰灵动的词汇,而后却因为一场科举舞弊案,“沆瀣”一词的命运就彻底被改写了。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而今天我们要追本溯源,取其本意,来聊聊可以如夜间清露一般的饮品——甘蔗。
甘蔗
甘蔗味甘、性寒,入肺、胃经,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解毒透疹、助脾气、缓肝气之功,对于热病津伤、心烦口渴,胃阴不足所致的反胃、呕吐,酒后烦渴及痘疹疹出不畅等症状,均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01
解烦渴、止反胃
现在我们书接上文,来说说“沆瀣”与“甘蔗”的渊源。
这就要从一部记录宋代饮食文化专著说起,此书名叫《山家清供》。成书于南宋理宗年间,作者名叫林洪,虽不是名医,但也算得上一位见识广博的文人雅士,他自称吃的是皇家食谱,记录的是皇家药膳,而以甘蔗为原料制作的“沆瀣浆”就出自此书之中。
沆瀣浆
得于禁苑,止用甘蔗、白萝菔,各切作方块,以水煮烂而已。
盖蔗能化酒,萝菔能化食也。
——林洪《山家清供》
是啊,甘蔗入肺、胃经,可以除热止渴,和中行水,下气润燥,而后也被多部医学典籍收载,均言其可以生津液、解酒毒,《本草纲目》言“蔗,脾之果,其浆甘寒,能泻火热,消渴解酒”;《玉楸药解》言“蔗浆,解酒清肺”。
甘蔗味甘甜,萝卜味辛辣,二者搭配,口感适宜,化酒消食,可以生津液,缓解反胃呕吐的的不适症状,而且制备方便,绝对算得上饮酒人士家中必须的小饮品了。
02
天生复脉汤
甘蔗的功效就只有生津液吗?当然不是,在中医界中给予甘蔗至高评价的人当属《随息居饮食谱》的作者王孟英了,他说梨是“天生甘露饮”,而甘蔗是“天生复脉汤”。
《随息居饮食谱》言:“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利咽喉,强筋胃,息风养血,大补脾阴”。
所谓“复脉”就是让原本虚弱无力的脉象恢复成“从容和缓、柔和有力”的脉象,那甘蔗是怎么做到的呢?
王孟英说甘蔗味甘性寒,但其寒性不如西瓜,所以不足以荡涤热邪,而其甘味又重于雪梨,故而滋生津液的力量更强,更适合于津液亏损而内热不胜之人。如之前提到过的“五汁饮”其中就会用到甘蔗汁,帮助清热滋阴降火,同时又能补充津液,增加能量。而用现代医学角度解释甘蔗的“复脉”之力也是可以说的通,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每公斤甘蔗含铁元素9毫克,居水果之首。铁元素是机体造血的必备原料,所以常有人说甘蔗为“补血果”也就源于此了。
在南方,选用甘蔗为原料煲汤也是很常见,而且还有地区有过年食甘蔗的习俗,取甘蔗“节节高升”、“节节甜”的美好寓意。而我更习惯在立春之后吃甘蔗,一直吃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可以煲汤、可以榨汁、还可以做零食,可以生津润燥、可以补脾气以顺肝气,是初春时节不可多得的美味。
03
甘可以缓急止痛
甘蔗其甘可滋补养血,其寒可清热生津,故有清热滋养润燥的功效,若生用甘蔗取汁,有清热解毒止痛之效,对于上火引起的轻度牙疼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大家现在熟知的蔗糖指的白糖,其实甘蔗榨汁简易加工出来的是红糖。红糖就是甘蔗熟用的一种打开方式了。红糖是甘蔗取汁被火炼浓缩而成,所以其性从凉变温,滋补之力更强,兼具益气补血、暖胃补脾、缓中止痛、活血化瘀之效,真是功用多多啊。很多女生知道痛经时喝些红糖水,既可以缓解疼痛,同时还能补益丢失的气血,如此看来,红糖可真是女生的最佳好友。
今天份的甘蔗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最后来一个知识小拓展环节吧,大家知道红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那您知道其实还有一种酒是以甘蔗为原料酿制的,您知道它是谁吗?
就是杰克船长最爱的朗姆酒。好了,所以最后希望大家记住的“甘蔗”,不止是一点点的甜,更有它多才多艺的作用~
文章|香薷
图片制作|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