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扩充记忆范围

讲一讲如何扩充数学记忆的范围、深度、频率。

当你看书时(包括看课本、参考书,包括看概念、看题等时),如果你主要记忆你能理解的且你已经确定的,或至少你理解的,或你至少“确定”的,你很容易出现“思维混乱”。这种方法不但愚蠢,甚至是极端狭隘,因为你放弃了绝大多数该记忆的东西。

那么应该如何记忆呢?

记忆按“思维漩涡”

不但不必刻意记忆已经理解的和已经确定的,甚至对已经理解的和已经确定的完全不记忆,甚至有意识的忘记之、混乱之;而专门记忆一般人认为不该记忆的、不必记忆的东西。比如对于数学,有如下的方法:

第一、以“记不住”为记忆的原则,而不是以“记住”为记忆的原则。你在记忆,但你为什么一定要记住呢。以一个类似于的笑话为例,你饿了,所以你吃饭了。但难道你以后就不吃饭了?为啥吃饭?因为不吃饭老是饿,吃了之后就不感到饿了。但过几个小时、几天后,你又就饿了。记忆,也类似。你觉得有必要记一下,你就记一下,是否能记住,并不重要。

第二、考试看能直接考的东西,例如公式、典型题目、简单题目、解题套路等,从来就不记忆;却记忆一些考试不大可能考的东西,甚至专门记忆考试永远不可能考的东西。例如,你专门记忆你思考出某道题目的“思考过程”和“深层联系”,这些东西,一般的,考试中是不可能直接考的,但却是你记忆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第三,就是不理解的却记忆之。有些东西,属于“关键点”、“转折点”、“连接点”、“极点”等,这些东西,一般的,如果你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例如几天内看完一本详细解题过程的数学参考书),就很容易大量的出现,这些东西,都可归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习心得”类,对于这些东西,一般人的学习过程中根本不可能出现,但对于你来说,却是最重要的,你要记忆一下,并记在笔记本中,并长期积累。这就是“不理解的却记忆之”:不是然你专门记忆不理解的东西,真正完全不理解的东西,记忆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第四、不确定的却记忆之。比如,对于参考书中的某类型题目,有“固定的”、“常用”的解题方法,你不记忆之;当你发现了其他参考书上的或者你自己“突发奇想”的“怪异的”、“不一定正确的”解题方法,你却记忆一下,然后记在笔记本上。

第五、看懂的不看,也不记忆;看不懂的更不记忆,但是有些“似懂非懂”的“略有所得”,你却可以记忆之,并随后记在笔记本中。

第六、你要一遍遍的快看,而不是慢慢的反复看书。一本数学参考书,你每天看7个小时候以上,几天就看完一遍,但你啥都没记住,但你感到领悟了很多东西;然后你每天再看这本书5个小时以上,几天后又看完了这本书一遍,但你还是啥都没记住,但你的感悟更多、更深了;然后你每天再看这本书3个小时以上,几天后又看完了这本书一遍,但你还是啥都没记住,但你的感悟更多、更深了。这说明,你已经找到“记忆按'思维漩涡’”的门路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