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巨人裴啾
配图:赵楚乔
在松滋,有一个民俗:每当小孩子跌倒了,摔了跟头,长辈们一边扶起他们一边喊道:“裴啾!裴啾!”
这个风俗流传了好多年好多年,一直保持到现在。人们为何要喊“裴啾”呢?故事还得从巨人的盛衰说起。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矮人、巨人,还有不高不矮的普通人,也就是我们现在这种模样的人。
事实上,矮人、巨人比普通人诞生得还要早。一开始,所有的人类都和平相处,共同抵御着自然灾害、野兽鬼怪。
有一年,灾害频频,植物大面积死亡,动物的生存遭受重创。这时,普通人觉得自己并不普通,虽然没有巨人的力气大,但是身手更加敏捷,而且比巨人、矮人都要聪明,擅于制作各种武器。
于是,自认为聪明的普通人疯狂谋杀巨人、矮人,以缓解食物危机。为了避免种族灭绝,巨人、矮人向普通人求饶,甘愿被奴役。普通人开始以人类自居,把巨人、矮人都归为怪物。
普通人并不满足,把巨人、矮人流放到杳无人烟的地方,后来又把巨人驱逐到万米高的山上,不让他们下来,并把矮人驱逐到地下洞穴。
但是,有的普通人和巨人、矮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便帮助好朋友逃跑,甚至和他们相爱、结婚、繁衍后代。现在,我们看到一些侏儒,他们就有矮人祖先的基因,而北欧人身材高大,因为他们的身体内流淌着巨人的血液。
尽管有好心人相救,但存活下来的巨人、矮人微乎其微。没有多少年,巨人、矮人似乎从地球上完全消失了,他们的故事只存在于民间传说之中。
地球上的灾害、战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人类顽强地活着,有些年份过得很好,有些年份哀鸿遍野。时间走得很快,很多年又过去了。有一天,一位采药人爬上了白云山巅,据说从来没有人上去过,白云山高耸入云,无法看到尽头。山巅的景象让采药人大为惊叹,居然还有房舍,好像有人居住一样。
采药人找了一圈,又等了好久,也没有遇到人,他也发现自己并未到达白云山的山巅。他正欲离去,旁边的柴火堆倒了,一个孩童钻了出来,他有一米个头,口里叫着“裴啾”“裴啾”。
采药人惊喜万分,连忙问:“你的爸爸妈妈呢?”孩童只是一个劲地叫“裴啾”“裴啾”。孩童爬到采药人的背篓里玩耍,好不快活。
“莫非这孩童是上天送给我的?”采药人想到自己已到中年,而妻子一直没有生育,用尽所有药方也没能奏效,便把孩童背下了山。
采药人给孩子取名为“裴啾”,教他识字、说话。裴啾长得很快,一天一个样。过了一年半载,便长得和采药人一般高了,而且饭量很大、力气惊人。
采药人觉得这事儿太奇特了,又去了几次白云山,上次攀岩走壁的路线怎么也找不到了,不论自己想尽什么办法,却怎么也到达不了上顶。采药人心想:“这真的是上天赐给我的孩子”,他便对裴啾更加珍爱,只不过裴啾早已不需要他照看了。
更让采药人欣喜的是,裴啾特别聪慧。采药人多次对妻子感叹:“我的医术后继有人了。你看裴啾,他分明还只是个小孩子,但什么东西,一学就会。”
白天,裴啾陪父亲上山采药;傍晚,和母亲一起劈柴煮饭。裴啾养了很多动物,有猴子、蛇、穿山甲,还有鹰,似乎他和动物之间天生就那么亲近。
不知不觉又过了几年,裴啾已长成名副其实的巨人。那年干旱,裴啾翻过几座山,发现山外有瀑布和河流。他带领人们开凿了水渠,彻底解决当地缺水的难题。于是,裴啾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故事传了几百里。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那这个故事还是挺美好的。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
有着裴啾的帮助,采药人采到更多珍稀的药材,拯救了很多病人。这触动了很多巫师的利益。有一天,天降巨石,砸到白云山地区一个村落,不幸死了很多人。巫师们联合起来,说这是裴啾带来的灾难,要将裴啾一家人处死。
裴啾抓住带头巫师,恨不得让他粉身碎骨,但他看到了采药人哀求的眼神。裴啾回望了四周,当地人拿着弓箭和火把在对付他,他一下子明白了,爸爸不让他伤害当地人,尽管他们是那么的愚昧。
裴啾像他的祖先一样,再次被人类驱逐。他逃到了白云山上,那是他的老家,没有人知道他的落脚处。
别担心,故事并没有完结。有人说,曾经看到裴啾,他娶了妻子,还生了孩子。有人说,裴啾的故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封他为巨灵神。总之,关于裴啾的传说很多,下面这个传说流传得最广。
巨人裴啾智勇双全,大小鬼神都不敢惹他。可是,有个小鬼乳臭未干,听了之后不以为然,他说:“我才不怕裴啾呢?都说只有人怕鬼,哪有鬼怕人的?”
这小鬼来到白云山顶,找到了裴啾的住处。未想裴啾从梦中得知了此事,在小鬼到来之前,他在儿子耳边悄悄说了几句,便躲了起来。
小鬼找不到裴啾,便对裴啾的儿子说:“你的父亲哪里去了?”儿子答道:“我父亲到玉皇大帝那里领旨去了。这不,他走得急,把帽子掉在地上了。”说完,他指了指旁边的石槽。
那小鬼转身一看,吓了一跳,寻思道:“哎呀呀,这裴啾真的了不起。连他戴的帽子都有几百斤,我哪里是他的对手?”于是,赶紧逃走了。
人们怀念裴啾,便编了这么多故事纪念他。裴啾是人们心目中了不起的英雄。所以,每逢孩子们不小心跌倒后,老人们习惯说“裴啾,不怕!裴啾,不怕”,给孩子们壮胆呢!
(本文根据松滋民间故事《“呸啾”的传说》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