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李恩虎丨散文/蕴朴堂的柴炉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李恩虎:夏县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运城市作协理事,夏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曾经在《山西日报》《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若干。
蕴朴堂的柴炉 李恩虎
文友在小区里找了两间房子,做为平素读书习字的工作室,名曰“蕴朴堂”。蕴朴者,蕴含质朴、返朴归真之意也,果然,工作室里陈设简朴,几方书桌,几把椅子,一套茶具,一架书柜而己,但置身其间却清风扑面,翰墨飘香,令人耳目一新,啧啧称奇。四壁挂满各种书体的墨宝,风格不一各有千秋,或娟秀工整,或遒动有力,观其作者,有大名鼎鼎的书家,有初出茅庐的习作者,文友每有闲暇,常会在此挥毫泼墨,潜心习练,偶有朋友造访,或名茗闲谈,切磋书艺,或大摆龙门阵,杀个天昏地暗。小小蕴朴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文友倒也悠然自得,乐在其中。
昨日,文友在朋友圈里晒出一组照片——他在工作室里柴炉上烤红薯、土豆、还有红橙橙的柿子呢,我立马眼前一亮,怦然心动,随即邀其他好友去蕴朴堂做客,围炉夜话,来一个别开生面的精神会餐,当然还得享用香气扑鼻,令人垂涎的烧烤食品喽!
恰逢周末,黄昏时分,步入蕴朴堂,古道热肠的文友早己准备停当,柴炉里头炉火熊熊,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温暖如春,炉盖上摆着一溜红薯,土豆,小馒头。我还是第一次见识柴炉呢,柴炉,顾名思义,以柴禾为燃料的炉子,用铁皮焊接组装,散热特快,外表看似粗朴,实则精巧,炉底端有一方形小口,专门塞进去用以烘烤的食物。柴炉虽不能如其他炉子一样烧开水,但棋盘大小的平面却可以用来烘烤东西,它所用的柴禾是尺把长、胳膊粗的硬木材,文友说每斤3毛钱,价格不菲,且有专门加工兜售柴禾的店铺呢。
此时,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首唐诗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果外面再下一点雪岂不更妙,可转念又想,有香喷喷的烤红薯与土豆,比酒水更可以犒劳肠胃呀,虽说不是下雪天,但户外月挂中天,银辉泻地,不也同样令人赏心悦目么。
环坐在柴炉边,浑身暖烘烘,心里更热乎。一会儿功夫,红薯烤好了,土豆出炉了,小馒头也金黄焦脆,我们乐呵呵地品尝着,香甜美味,妙不可言,平素还真没觉出这些东西有多好吃,哦,我突然明白了,今儿氛围好,心情爽,那就吃嘛嘛儿香,聊什么都开心了呗!
文友己沏好了几杯酽茶,本地特产厚民晋茶,凡是到过泗交厚民茶庄接待大厅的人,都会注意到墙壁上六千字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唐朝陆羽的《茶经》),便出自文友之手。
我们一边轻啜着香茶,一边海阔天空地闲聊,文友一会儿续茶水,一会添柴禾,我则注视着红彤彤的炉火出神,突然想起幼时家里那一盘土炕了,每个寒冷的冬夜,母亲都会向坑洞里塞满各种柴禾,使孩子们在暖烘烘的土坑上做个香甜的美梦,再后来,家里用煤饼、蜂窝煤做燃料取暖做饭,刚参加工作那些年,我用铁炉子取暖,天天需用铁锤把钢碳块砸成核桃大小的碎块,如今,时过境迁,我早住上了钢筋水泥筑就的单元楼,老家也基本普及了土暖气,做饭使用电磁炉,怕是很少有人再用火炉取暖烧饭了吧。
一个普普通通的柴炉,在这个周末之夜,带给我多少快乐,又勾起我几多绵长悠远的回忆……
是夜,我出乎意料地睡得很香,一夜无梦。
蕴朴堂位于何地,莲湖佳苑西北一隅也,蕴朴堂三字为何人题写,著名书家卫天亮先生也,文友为何人,卫先生嫡传弟子也。
(责任编辑:杨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