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情在心——我在华县遇到的那些贵人

恩 情 在 心(一)
作者 郭玉贤
有人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有人说:患难见真情;有人说: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了朋友,可以顶天立地;朋友是风,朋友是雨,有了朋友可以让人呼风唤雨。这些话我都感受颇深。

乡党秦获幸来家中(左)拜访 王新记摄

我是生活中的弱者,从小到老,肩负着许多属于自己也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在我无法挺过的关头,我都遇到贵人相助。无数的雪中送炭者,救我于水火之中,帮助我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走到了今天,谱写明天,我将有恩于我,无法释怀的部分人和事记录下来,永远铭记大恩大爱,鞭策自己,做一个无愧于社会的人。
感恩刘文言老师。在高塘中学任教时,我丈夫的精神分裂症再次严重发作,当时家里生活极度艰难,连去西安的火车票钱也难凑齐。丈夫的病急得我日夜难眠。曾任我初中班主任的刘文言老师,这时和我同在高塘中学工作,他知晓我的困境后,毫不犹豫马上给了我50元,催我赶快去西安给丈夫看病。
华县高塘中学 自塬上人家
50元现在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可在20世纪70年代,我的工资只有38. 5元,他的工资比我高,也只有63元。50元是他月工资的80%,相当于现在的5000多元(我现在的工资是5000多),一下子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拿了他给的50元钱,带着丈夫去了西安,使他的病得以控制好转。可事情过后,老师知道我的处境依然很困难,从未对我提说过还钱的事,后来我多次给老师还钱,他都坚持不要,直至他谢世!四十多年来,老师的深情,无私宽大的胸怀,关爱学生的恩德,永远难以忘怀!
我感激王世忠。我初任候坊公社书记兼社长的时候,只有一腔工作热情,实则是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门外汉。但是,令我感动的是,当时公社的老领导、老同志、年青同志对我都很尊重、很支持、很关心,使我的工作逐步顺利开展。幸喜有一位知识渊博、德才兼备、组织能力很强的社工干部王世忠同志,帮我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公社的几年里,他经常熬夜为我起草大会讲话稿和工作报告,也常为我蹲点驻队出谋划策。特别是我驻队患病的时候,正值生产队在阴雨连绵中突击秋播的时候,他一方面安排好生产队的工作,然后和民兵排长拉上架子车,坚持要我坐到上面,在泥水中走了十多里地,到县医院给我看病,使我的胸膜炎得到了及时诊治。我看他在泥水中拉车很累,中途几次要下车走,都被他们拦住了。
世忠离陕赴疆已近四十年,其间,我们从未中断过联系,他和他的爱人黄芳琴都是我的好朋友,都一直亲切地称我为大姐,逢年过节都有电话问候和祝贺,也时常给我寄来新疆土特产和珍贵礼物。他待我的母亲胜似亲人,只要回华县就要带上礼品来看望老人,也常给老人留下500、1000元的现金,在新疆打电话都要问到老人的健康情况,使我不胜感慨!我们的友谊真诚,永恒。
他对我十分尊重,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只要我有提议,如同下达命令,他都视为大事,努力去办。
2016年,他回华县聚餐闲聊时,我提出请他编戏宣传华州籍唐朝名将郭子仪,他欣然应诺,花费一年多的时间,编写了大型秦腔剧《大将郭子仪》,这部戏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也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赞扬,已成为华州区传承优秀文化传统、讲好华州故事、宣传华州著名历史人物的一张特色名片。

大型秦腔剧《大将郭子仪》剧照 王新记供

我感激刘春秀。我遇到刘春秀是患胸膜炎在华县医院住院时,他的父亲也有病住在县医院,她家住离县医院不远的崖坡村。每天早晨为父亲送早点,总是提着油条和灌满豆浆的热水瓶,先来到我的病床前,给我留下油条,给碗里倒满豆浆,再去看望她父亲。日复一日,从未间断。持续了很长时间。此时她还是一个农村姑娘。
时过几年后,她已在县医院做实习医生,我调县妇联工作。一个冬天的星期日,我的儿子睡在墙角位置,早晨起床,刚站起来突然昏倒,小便失禁,女儿吓得大声痛哭,我急得束手无策。由于是星期日,宿办合一的楼上没有人,我赶快跑出门外,想到一楼去喊人,没想到跑到二楼口碰见刘春秀,正好遇到她来看我,我俩急忙跑进房子,春秀马上断定,孩子是煤气中毒,她立即打开窗户,又把蜂窝煤炉子提出门去,熟练地给孩子做有氧活动。很快,我儿子的情况得到缓解,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原华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 自华县志

刘春秀和我的相识只是在别人家里有过一面之交,但她对我的照顾使我至今难忘。在后来多年的生活里,如果知道我有事需要帮助,她都会全力相助,尤其在我退休以后,她一如既往的照顾我,对我的孙子也疼爱有加,每年给娃发压岁钱,直至大学毕业。两家人已成为很好的朋友。
我感激刘赛赛。我在侯坊工作的几年里,结交的又一个好朋友叫刘赛赛。我调县上工作后,她已带着孩子,去四川成都丈夫那里定居。在我儿子上大学的时候,也是我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儿子在西北大学读书四年只吃过三个冰棍(每根三分钱或五分钱),赛赛在成都也只是一个临时工,但每学期都要给我儿子邮寄50元费用。她还用自已微薄的工资给我缝制一件黑色呢子短大衣。漫长的岁月收到她的礼品我已无法计数啦。一番盛情难却,连接着千里姐妹之情!
那个时候的50元,是她一月的工资,相当现在的几千元。多年来,赛赛只要回华县,必看我和我母亲。现在,我每天都能收到她的祝福问候,她认为,每天能有我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她会知道我的情况,少一些牵挂。
她的母亲也视我为大女儿,常常挂念着我们一家人。在我有了孙子赵洋后按农村习俗,每年夏收后老人都给我家送来一个大锅盔,一直到孩子12岁。老人心地善良,守信佛教,活到94岁。在她临终前得知我的孙子和外孙女都将要结婚生孩子,为还未出生的孩子,各做了一个百片布合成的小被面,成了永远的纪念。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流年光影》
(0)

相关推荐

  • 刘春阁丨常回家看看

    前几天,婆婆一直念叨:俺家老三该回来了,俺家老三该回来了.接着就像迎接新年似的开始忙碌起来,先把有空调的那一间房腾出来,再用拖把把墙壁.墙角.地面擦一遍,最后把床上所有的用品洗一洗.晒一晒,看着干净. ...

  • 82岁老人最舒服的养老:按月给子女结工资,我的晚年生活非常幸福

    前言 82岁的张奶奶说:"我对小孩最大期望就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的人,而不是给我养老的工具人." 张奶奶说自己生养子女不是所为的"养儿防老".最大的愿望是他 ...

  • 比工资

    家长们聚在一起,无非不过是比后代,这样脸上长光. 我曾听说,一个60来岁的老女人高谈阔论,谈儿子当官了,家里堆满东西,人们挤破门了来送礼.一旁的我,心里暗想,这是坑儿子啊! 不是谁家都有个当官的儿子, ...

  • 隔代亲,真的

    每当我看到我的孙子一步步成长真的很开心,我孙子刚出生的时候我儿子和我老婆多说我是不会带孙子的,因为我儿子我没带过.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不在家,很少带,小时候看见我还不要我了,我儿子多是他外婆带的,所以我 ...

  • 散文 || 情 感

    也许是分别得太久.乍一见面,小孙子没有见到爷爷奶奶少有的兴奋,没有张开双臂,没有笑容,表现的只是一脸的茫然.这让爷爷奶奶心里一酸. 距离,拉大了祖孙三代人见面的机会,梦中相见变成了老人的渴望.也许,儿 ...

  • 看大孙子、和同学聊天

    刚睁眼,摸到手机打开,同学群里有一条喜讯:yl喜得贵孙!我心里有点慌,我怎么都不知道呢?急忙往前翻,确定群里之前没有消息,要不然岂不尴尬?正好今天是周末,去看看大孙子去! 下午三点多到同学家,同学高大 ...

  • (转载) 比要钱更寒心的啃老方式,65岁老人:被蒙在鼓里,想起来很伤心

    原创华贵禅心  2021-02-23 08:17:12 现在年轻人的压力确实很大,不仅要工作,生活,带娃,还要偿还各种贷款.老人觉得孩子压力大,总想尽自己的能力帮他们一把,可有些孩子却要求太多了. 本 ...

  • 孩子最怕这三种父母!为了孩子的幸福,这些事儿你千万别做!| 陈武民老师

    有时候细想一下,作为父母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关系到家族里每个生命的模样,影响一个家族的兴亡盛衰. 有一种职业,是不需要持证上岗的那就是成为父母. 这是非常可怕的,父母若是没有学习系统专业实效落 ...

  • 云南楚雄的南华县竟然是明朝七下西洋的大航海家郑和的第二故里?

    郑和(1371年-1433年),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 ),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 ...

  • 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个华县人写给儿子的信被刊载在《共进》期刊上!

    邮箱:3125136050@qq.com <共进>半月刊编辑杜松寿与他的评论文章 作者 杜明科   <共进>半月刊是由陕西旅京学生杨钟健.刘天章.魏野畴.李子洲.刘含初.杨明轩 ...

  • #渭南头条# “华县站”三个字背后的人物...

    最近一段时间,华州人时刻关注着华州火车站开通施工的消息.有网友留言尽快将"华县站"改为"华州站",也有人留言将"华县站"改为"渭南 ...

  • 华县解放初年城区素描——(一)政府大门外饭店云集

    邮箱:3125136050@qq.com 解放初年华县城忆(一) 作者 郝庆年 1949年5月华县解放,秋天我即考进华县第一完全小学(即现在的华县城关小学).两年从家背馍,每星期两次来回从县城东西门穿 ...

  • 谨以此文缅怀我的父亲——原华县七四一厂职工宋宽合

    邮箱:3125136050@qq.com 感恩生我养我的父亲 作者 宋爱军 人生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无私的爱,人生最亏欠的情莫过于父母养育之情.不知不觉,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8个年头了,每每想起父亲的 ...

  • 华县解放初年城区素描——(二)文化底蕴

    解放初年华县城忆(二) 作者 郝庆年 (接上)胡氏饭店西边是一条南北巷道通往县城南门,巷内住着二.三十户人家.巷道东面有一个基督教堂,是个有点西洋气息的去处,每星期天县境内许多教徒都赶来礼拜.我村有个 ...

  • 华县和平解放后政权的建立和行政区划

    邮箱:3125136050@qq.com 政权的建立和行政区划 作者 李应泌 在宣布华县解放的同一天,中共华县工委委员袁健同志陪同渭南地委派任华县县委书记刘耀明同志和老区来的刘成海.魏玉璋.朱怀玉.苗 ...

  • 华县解放初年县城周边风物

    解放初年华县城忆(三) 作者 郝庆年 咸林大门外有个任氏商店,生意火爆.老板任转运,五十左右,河南人,抗战时逃难来华县.初时全家就是一担行李,他人也消瘦.但他头脑灵活会经商,学生需要什么就买卖什么,辣 ...

  • 绘画作品:桥上桥与六十年前的华县县城一瞥

    邮箱:3125136050@qq.com 六十年前的华县县城一瞥 作者 华州农 这是六十年前,我在华县少华初中读书时,用炭素铅笔画的老华县城一角写生画.位置是在华县县政府南大门向东约三十米到三门巷的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