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杜学文 | 已将沙洲换绿洲——读长篇报告文学《风从塞上来》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文学天地

已将沙洲换绿洲——读长篇报告文学《风从塞上来》

          杜学文   

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够读到让人感动、振奋、深思的东西了。不过,让人安慰的是,我们还有类似于《风从塞上来》这样的作品。这是一部让人落泪的书,是一部让人感慨万千的书,也是一部使人深思,并令人肃然起敬的书。不是因为它的作者有多么高深的思想,也不是因为这样的书有多么华丽的言辞,而是因为书中的人,那一个个憨直、质朴、执着,能够牺牲、坚守、苦干的人们,从书中走到了我们的面前,并生动起来,鲜活起来。他们的身上有土,脸被常年的风吹得粗燥干涩,言语不多,却粗门大嗓,直不隆冬。他们没有更多的欲求,只要能够把自己家乡的树种活,种得一片接一片,让绿染塞上,风沙止步,就会感到自己没有白活,没有白过,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今天,他们的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曾经的风沙在人们坚强的意志面前终于低下了自己肆虐的头。

右玉,在中国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地方,山西北部毗临毛乌素沙漠的一个塞外小县,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历史上,这里生态环境恶劣。60多年前,右玉还是一派荒芜,沙漠化程度非常高。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只有不到0.3%。人常说,这里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自然对人类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人们面临两种艰难的选择。要么是自己低头,给风沙让步。其结果就是沙漠将向南蔓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人的基本生存难以维持,继而迁徙。这样的选择虽然轻松,却很悲哀。要么,是让风沙低头,使恶劣的环境得到改善,让这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塞外变成宜居的乐园。但是,这就要经过艰难的奋斗。无论如何,怎样的选择都不容易。但是,人类的理性与力量却从这种选择中得到了体现。让我们骄傲的是,右玉人生来就具有一种不怕苦、不服输、不低头的品格。他们面对大自然的严峻挑战,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没有被肆虐的风沙吓跑。60 余年来,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坚忍不拔改善生态环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尊重科学,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认准目标不松劲,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觉悟加义务,镢头加窝头,苦干加实干,凭着一股流血流汗、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精神,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2%以上,全县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这部书之所以感人,首先是右玉人民创造了被人们总结为“右玉精神”的动人业绩,是在右玉人的执著与坚持中使大自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里更需要强调的是,为写好这部书,作者深入右玉,考察了右玉的历史、地理、风情,详细了解了右玉60余年植树造林的人事,在自己被右玉人感动、震撼的同时,才开始了艰苦的创作。这种严肃、认真、投入的创作精神与创作方法是当下非常缺乏,进而需要大力倡导的。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再现了右玉历任领导扑下身子带领全县人民种树、护树的历程,同时,也用非常细腻的笔墨描写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坚持种树中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具体的呈现中,作者不是从已经被人熟知的概念出发,而是从人物的情感、意志与细节出发,让我们通过文字走近了右玉60余年的奋斗历程,走入了右玉人的内心世界,使我们能够体验到、感受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与泥土一样朴实、坚韧的右玉人的情感追求与价值选择。从而也让我们在这样的描写中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奋进的精神。

在汉时,右玉曾置“善无”县。不知那时为什么要给右玉叫了这样一个名字。这是不是一种历史的“启示”?是不是要通过对右玉人的考验来证明我们这个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顽强的奋斗精神?右玉人的实践,其意义事实上已经大大超越了右玉的地域,成为今天人类解决自身生存环境的一个成功的证明。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资源的损耗已经成为一个事关人类生存与毁灭的重大问题。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用人类的理性与坚强的意志来改善自然是人类唯一的出路。右玉人的努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成功的经验,并因此而昭示我们要克制内心时时泛起的贪婪之欲,更加理性地、科学地推动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种树,就是种日子,就是种精神。右玉种树,收获的不仅是青山绿水,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发展进步的理性自觉。60 多年过去了,许多在植树造林第一线奋斗的人们已经老去。但是,他们的业绩、精神将常青!他们为后人留下的树将绿遍我们每一个在世俗生活中迷茫、干涸的心灵,并滋润它。云山有一首诗为这样的人类壮举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他说,为政何不解民忧,当官堪消百姓愁。十八书记抒壮志,六十春秋挥锄钩。终见“善无”变善有,已将沙洲换绿洲。年年立业是公仆,久久为功尚风流。也许,当我们读了《风从塞上来》之后,对这样的人与事会有更加深切的感受。

(作者系原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山西省作协主席、文学评论家)

(责任编辑  闫红)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闫   红

微信号:yanhong6033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