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历史文化名镇:汉王
来源:龙江钓徒、文史
一、古镇概况
汉王镇距武都城关十三公里,坐龙江之滨,傍国道212线,向为州府东南门户。依山面江,地势开阔,与武都城关镇、两水镇相类,盛产稻谷,为城区重要之蔬菜供应基地。药材、花椒等产量亦有可观,与三河镇、两水镇、桔柑乡并为白龙江河谷地带武都优势产业油橄榄之最佳适生区,属自然状况优越之乡。镇上居民三千余,全镇总人口一万余。
二、历史文化
镇内有寺,名曰“汉王”。相传,秦时称“番王寺”,以其地乃氐、羌番人所居故也。秦末,海内烽烟四起,各路义军汹涌西来,霸王项羽之一部由楚入川,由川入陇,虎贲武都,驻军该地,更其名曰“项王寺”。后,项羽命毙乌江,华夏一统,江山归汉,再改名为“汉王寺”。由是知,该寺之历史何其悠久!是故,镇以寺名,称“汉王镇”。惜乎主寺早毁,所存屋宇不多,乃偏殿、僧房之类,且系民国建筑。现为镇党委、政府所驻,又行扩充,作公务之用。
镇之东有堑名曰“响崖坝”。“坝”也者,徒有虚名耳,实乃高峻险绝之山崖。白龙江如携巨灵神斧,劈山开道,汹涌澎湃,咆哮如雷,滚滚而下,声闻十里。远之人以为崖响,故称此地“响崖坝”。两岸万仞绝壁如避让江水之山神,俯首帖耳,注目龙江。岸之左壁,有人类所凿坑洞数以千计,次第前伸,此古栈道遗迹也!崖之上,存明代《重修响崖坝栈道碑记》,其记云:“响崖栈道,入蜀要冲,始凿三国”。
今人高明,建巨坝于相峙之绝壁间,揽龙江之水入渠,用以发电,人称:“椒园坝水电站”。
江南有洞曰“万象”,与镇隔江相望。该洞深不可测,妙不可言,为历代游家向往。洞内钟乳密布,包罗万象。大者,或如山如峰,重峦叠嶂,千岩竞秀;或如河如川,波光闪烁,依稀有声。小者,星罗棋布,美妙神奇,千姿百态,五彩斑斓:或为犬为猫,小鸟依人;或为虎为豹,风云乍起。如此如彼,全凭游者心意,随兴比拟,无不惟妙惟肖。是故,千百年来,世人皆称“万象洞”。
洞之壁有骚客题留约千余处,已考证者,以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出巡大臣、武定公贺娄慈摩刻最早。其辞二列,左右措二字,辞曰:
“大周建德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大使武定公贺娄慈行境至此”
相传,明代武林大家、道教祖师张三丰亦曾云游阶州,观览该洞。明帝钦差、户部给事中胡滢访张三丰不遇,寻得三丰所题摩刻“脉连地府三冬暖,窍引天光六月寒”,拓而藏之,回京交差。《阶州直隶州志》所载简略,然与民间传说相若。其志云:“明初张真人三丰寓此洞,永乐御极,乃使户部给事中胡潆访求。三丰避去,留诗明志。”仿佛确有其事。
安徽歙县人、阶州知州叶恩沛亦有题留,其诗曰:
包罗万象一洞天,鸿蒙开辟是何年?
桃源有记凭谁见?蓬莱多仙自古传。
偕友登临情不尽,呼儿指点景无边。
从今始悟人间事,到处勾留岂偶然?
余诗尽多,摘其优者录于后,以飨无缘亲历该洞之诸君。
古洞悬崖跨石门,杳无鸡犬任朝昏。
遨游会见玄中景,身世浑忘静中存。
未审何年分万象,难分此地倒千尊。
花飞鹤去仙人远,谁谓桃花更有村?
--------清·赵守正
不是人世间,包罗万象天。
卧龙何时起,玉柱几时悬?
谁凿洪蒙窍?空留丹灶烟。
洞深苔石滑,何处际神仙?
-------清·贾廷琯
民国闻人,共和建国后首任甘肃政府主席邓宝珊将军,亦曾壮游该洞,赞叹不已。然,或请其效法古人行题留事,却遭婉拒。而今,邓氏历史世人皆知,察其不予题留之因与当时心境,着实令人感喟唏嘘!
由是以降,达官显贵、迁客骚人题留尽多,不乏华章锦句,亦多俗词滥调,不复一一拾之。
此外,与万象洞相关之神话传说颇多,如“将军石”地名之来龙去脉,洞内景观“犀牛望月”之传说,“玉帝云游五仙洞”,“金蛇习武”等等,皆荒诞无稽,贻笑大方,不录!
汉王镇为城之远郊,政、经、文诸项依附武都城区者多多,纵生光辉,亦为州治所掩,少特立独行处。然,是镇亦有上述可观者。故,荐评陇南市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