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几个法则
万事万物的存在,必然有其运行的法则。
亲子沟通也不例外。
这几天看一本新书《妈妈知道怎么办》,本书的第一章就介绍了几个非常好用的沟通法则。
55387定律,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的。
什么意思。
55387,即55%+38%+7%=100%。其中的,55%指的是沟通中的态度,包括动作、表情等,38%是讲话时的语气,7%是说话的内容。
由此看出,我们与孩子沟通,所营造出来的讲话氛围(态度、语气)在沟通中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反而我们平时一直很关注的讲话内容显得无足轻重了。
正如上课开场五分钟,老师先来一段时间的负面反馈,就基本破坏了一节课的氛围。
甚至,我们成年人的开会也是一样,上面的领导如果营造的是一种“肃穆”的氛围,那么下面的人对于会议内容的接受会大打折扣。
又或者,一个孩子犯了错,你心平气和地讲,与你盛气凌人地讲,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所以说,在开始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请确保沟通的氛围,注意我们自己的语气与态度。
站在同理心倾听的对立面,有一个叫做优势感倾听。
什么是优势感倾听,就是大人在于孩子们沟通中,总觉得我是大人,你是小孩,我大人肯定比你知道得多,想的办法肯定比如要好。
写到这里,我想起这几天看的一个电视节目,叫做《老师请回答》,有一期是关于一个网瘾少年想做电竞选手的事情。节目组把少年以及家长请到现场,期间,少年说了一句话,说自己的爸爸在小时候很少跟自己玩。
主持人问爸爸原因。
爸爸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家长你是孩子啊。”
这潜台词,就是我是大人,你小孩,怎么能够玩到一起呢。同样是一种大人优势感的体现。
反正就是说,你小孩是不如我大人的。
最为典型的沟通场景就是从头到尾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那边还没有把事情说清楚,这边大人开始道理轰炸了。
而同理心倾听,则是多了一点平等与尊重,是感受孩子的感受。
运用同理心倾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专注地看着孩子。用眼神表达你此时此刻的全情关注、
第二,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重复孩子的话。因为重复孩子的话,孩子才会感受到你是真的在倾听,而不是各说各话。
正面管教中,有一个叫做我信息的表达方式,即我看到了什么,我现在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侧重于从我的角度去描绘一件事情对我的影响。
我信息,关键在我。
那么,你信息,则关键在你。
你信息的用法比较简单,就是在提问中,用你字作为开头。
把话语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比如孩子早上起不来,上课迟到。
就可以问孩子:你能说说今天早上迟到的原因是什么吗?你想想有什么办法让自己能够早起?
这里都把对话的主动权给了孩子。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你信息固然好用。
但是不要忽视我信息的重要性,我信息是侧重我这个旁观者的看到的客观现象、表达客观感受。
当然不要在我信息中,加入主观评价,比如对孩子说我觉得这样做不好应该那样做。
好了,今天就记录到这里了。
这本书实操的内容还是比较多,并且实操背后用心理学;理论支撑。还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