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生逆袭的4条规则,受益终生
壹
读书也许不赚钱,但能让我们越来越值钱
Learn and live
最近,朋友圈被来自湖北五峰的一张照片刷屏。
集贸市场的一家卤肉店里,一张案板,隔着两个世界。
案板上,是父母忙碌的生活气息。
案板下,逼仄而又昏暗的空间里,是一位7岁的小女孩,正在努力学习。
就在这样一个时常会碰到头的地方,孩子默默坚持了一个多月。
她也说,自己长大后要当医生。
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所以即使读书苦了点,难了点,也还是有毅力去坚持。
微博上有位网友说:“没吃过读书的苦,但知道生活扇过来的巴掌有多疼!”简单几个字饱含了岁月磋磨的心酸。
我们常常以为有人不读书也能成功,便觉得自己也可以效仿,但这样的人实在凤毛麟角。
其实,生活回击给你最大的难,有时并不是辛苦本身。
而是面对现实的苦,无能为力,无从选择。
你走过最狭窄的地方,你吃过的苦,熬过的夜,做过的题,背过的单词,都会铺成一条宽阔的路,带你去你想到达的地方。
读书,是人生最好走的一条路。
贰
不甩锅给原生家庭,是成年人的修养
Believe in yourself
近几年,“原生家庭”这个词很火。
很多人把它视为生活不顺的“原罪”,开始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地甩锅。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不可否认。
原生家庭的确会伤人,却永远不会毁灭一个人。
只有相信它会的人,才可能真的被毁灭。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就成功地证明了这一点:
马斯洛其实有一个不幸福的原生家庭,
父亲与家人关系冷漠,总是宁可在外面消磨时间,也愿不回家;
母亲情绪暴躁,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让孩子们胆战心惊。
按理说这样的人,一生应该都很不幸,然而并没有如此,亚伯越长大,越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
于是他开始研究人的精神性格形成,用来剖析自己,在这过程中他也越来越自信,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更努力一步步夯实学业事业,成就了不一样的人生。
东野圭吾在《时生》中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只能尽量打好它。”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也不能假装那些伤害不存在,但也可以选择在痛过之后,冷静下来,用独立与新生来与自己和解。
叁
带着欣赏的心态看待他人的优秀
Envy is pain at other's good
林之野在《寻渡》一书中所说:
“这世上两个人条件越是接近,越容易产生妒忌心理。
商人妒忌发迹的同行,官员觊觎他人的顶戴,文人鄙夷当红的福童,男演员们眼红冉冉升起的小白脸。
总之,财富与知识的积累,无助于人类一浇心中妒忌的块垒,人们永远逮着自己的同类项死掐。”
这句话可谓点破了嫉妒之心的真相:乞丐不一定嫉妒百万富翁,但肯定嫉妒收入更高的乞丐。
见得人好者,总是带着欣赏的心态看待他人的优秀,为他人取得的成绩而高兴,心态是愉悦的。
嫉妒身边人,见不得他们好,是人性里阴暗的一面,也是最大的愚蠢。
因为见不得别人好,自己往往也不会好;见不得别人优秀,自己往往更平庸。
嫉妒别人,其实是拿对方的优秀折磨自己,很愚蠢、很不幸、很可笑。
肆
想有所成就,要拥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能力
Bad times make a good man
89岁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被国人推崇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但掌声中也夹杂着一些异样的声音。
有人指责她不够淡泊名利,过于高调;有人认为她不在家带孩子注重事业,对家庭不负责任。
但屠呦呦并没有因此停下探索科学的脚步。
她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不断进行科研,写出《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等文献,让全人类都因此受益。
恶意抹黑她的人如同污水,你只看到污水泼在身上不干净,却没看到:
蘑菇的孢子必须落在泥土里,吸收淤泥和潮湿才能成长,干干净净的水泥地反而无处逢生。
人这一生若想有所成就,就得拥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能力。
正如蘑菇一样,长在阴暗的角落,长期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只能自生自灭;
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己经能够接受阳光了,再也无须在意那些污水了。
这就是所谓的蘑菇定律。
有人说:
“人要活成一朵蘑菇,潜滋暗长。
躲在暗处的时候,永远都在为成熟做准备。”
做人,应当如蘑菇,阴暗处品尝失落,阳光下悄然勃发。
你经历的所有不公和挫折,都有可能是“蘑菇”成长的养料。
资料 | 有书、洞见、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