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思念妻子写下一首词,开篇就是名句,全词情真意切,扣人心弦

要说到宋词与宋代词人,柳永是不得不说的一位,他的词作很少用典雅的歌词描绘酒筵歌席的盛景和筵席间那曼妙婀娜的舞姿,他的歌词主要描写歌女的日常生活,以及落魄失意文人羁旅行役的生活题材。

所以说柳永的词作并不被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接纳,在士大夫阶层中也不流行。因为士大夫阶层流行的词作,是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的:“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忏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但从南宋文学家叶梦得记载的“凡有进水处,即能歌柳词”就可以看出,柳永的歌词虽然没有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但在普通市井中得到了广泛的接纳和认可。

柳永在世时,放荡不羁,终生潦倒,他极力想融入到士大夫阶层,可是多次科举都以失利告终,直到51岁时才考中进士。他的仕途也是沉沉浮浮,做过几任县令和判官,66岁时在润州以屯田员外郎的身份退休,最后只得到一个“奉圣旨填词”的美誉。

柳永画像

柳永长期不为世人所重,但他写的一首首易于传唱的歌词,深受歌女们的赏识,以至到了南宋时,柳永的歌词依然被歌女们传唱着。在他的众多词作中,有几篇境界高远的名篇,不仅成为了词史上的蜚声之作,也被人们传唱了千年。

柳永中年时期漫游江南,写过一些优秀的羁旅行之词,有一首叫《归朝欢》词作,就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这首词写的是在冬季的某一个清晨,词人因为要早行,所以勾起了他怀念故乡的情思。

柳永,福建崇安人,他早年离开家乡,来到京城汴梁求取功名,在京城一呆就是很多年。事实上自柳永离开家乡后,一直过着飘零寓居的生活。

北宋都城汴梁

也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生再也没有踏上故乡的土地。但他的思乡之情是异常强烈的,他在京城流连于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女恋爱,但他怀念妻子的深情却时时自然地流露。

《归朝欢》这首词正是柳永因为早行而怀念故乡与妻子的作品,词人那漂泊寓居的苦闷情绪真真切切的流露在词作中。这是一首平易浅近,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却又极为精整的刻意之作,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原词如下: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柳永《归朝欢》·词意图

因为词人要早行,所以开篇四句便是他来到江边的见闻和感受,这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了冬日里江边的景象,所写的景物都是词人真切地感受到的。

词人以工笔细描的手法将冬日江边的画面呈现了出来,这是一幅冷寂荒寒的画面,也为词人在冬日里不得不早行增添了一股凄清的气氛。

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细细的风吹着岸边的芦苇,发出细细的声响;水中沙洲上昨夜栖落的大雁被沙沙作响的芦苇声音惊吓,它们向远处飞去,身影逐渐消失在笼罩着薄雾的江面上;天上一弯残月将寒光洒在江边的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残月和晨霜上下辉映,发出冷暗的白光,这时天渐渐的亮了。

柳永擅长的就是即景生情,词人以拿捏精准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江岸、芦苇、沙洲、雁群,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

“沙汀”就是江面上的沙洲,是候鸟大雁从寒冷的北方迁徙到南方过冬的留宿之处,它们被沙沙作响的芦苇惊扰到了,划破微明的夜色,向天边飞去。

除过芦苇的声响惊扰到了雁群,当然还有在夜色中来到江边即将乘船远行的词人的脚步声。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恰如其分地将词中人引出来,这既是词人在静态景物描写中加入的一笔动态描写,又是以环境的渲染衬托出词人凌寒早行的境况。

“溪桥”与“别岸”前后相对,将头顶一轮残月,迎着冬日里的江面寒风,沿着江边的小路前行的词人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残月”表明词人很早就已上路,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词人出行的时节是初冬下旬。风中摇曳的芦苇,沙洲夜宿的雁群,这两个意象在时间节令上与词人出行的冬日时节吻合在了一起,共同营造了清冷的环境。

三、四两句韵律优美,对仗工整,因为词人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晚唐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写的也是冬日里早行的情景。但柳永的这两句读来境界更为高远,能让人感受词中那种幽旷的意境美,表现也更加更为深沉。

“渐渐分曙色”是说天色微明,既有时间的挪移,也有对词人移形换步的设想,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词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是过渡性的一笔,将时间渐进的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的脉络清晰而贯通。

“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词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只轮”“双桨”,都是指江面上与道路上整装待发的车船。

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逐利求名,匆匆赶路。柳永失意无聊,辗转浪迹江南,也同这一群赶路的人们一样披星戴月,行进着自己的足迹。

在柳永许多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家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生活、风情背景,俑细腻的描写再现了时代面貌,这是其他许多文人词里很难见到的。

因为柳永的词作展示了较为广阔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生活与风情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所以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从上片所写的冬日早行和商贩往来道途等情况,词人以客观的描述表现了旅途的舟车劳顿,以及令人感到厌倦的寓居生涯。

虽然冬日里的晨景有浓郁的诗意,但早起赶路的行人是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去领略的,所以词作自然地转入下片,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

过片的“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词人因为厌倦羁旅行役而思念起故乡来。“一望”意思是即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根本无法望见。

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而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双翼像大雁一样飞回故乡。

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这也是此刻词人的内心写照。

时光的流逝,季节的更替,总是能勾起人们对于往事的回忆,总是能勾起人们对于亲人故友的思念。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在《悼亡诗》中有名句:“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柳永飘零江湖,旷日持久,寓居困顿,他对匆匆流逝的光阴很是伤怀。所以他用“愁云恨雨两牵萦”比喻儿女离情,意思是说这样的情愫像丝缕一样牵萦两地。

“新春残腊相催逼”指季节更替、时间流逝,大意是说新春才过去不久,一年的时光又即将匆匆结束,残冬腊月又如期而至。

词人将时光的流逝与寓居飘零的岁月联系起来,为词意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怨,一腔深沉的感慨。

在文学作品中,浮萍和断梗都是有寓意的,都有飘泊不定的含义,它们用来以喻羁旅生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而逝,随水飘零。

多年的离别与飘零的生活,让词人深深地感到这种毫无结果的漫游的确是徒劳无益的,从现实艰难的境况来看还不如返回故乡,那里有亲切的山水,有温馨的家园,有朝思暮想的亲人。

浮萍

于是埋藏在词人在心底的夙愿,那强烈的回归故乡的夙愿,此时此刻再也抑制不住,词人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收束全词,将这种夙愿强烈地呼喊了出来。

柳永在离开故乡的寓居岁月中,曾不止一次地表达过回归故乡的强烈夙愿,而且柳永在离开故乡时,已经成家。在《梦还京》一词中,他写道:“追悔当初,绣阁话别太容易。”在《夜半乐》一词中,他写道:“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因为故乡有他的亲人,还有令他牵挂的妻子,那里是他避风的港湾,可以让他放下牵挂,让他飘零寓居的岁月得到补偿。

柳永对自己的羁旅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越来越意识到随着他的飘零寓居,随着时光流逝,随着他的形格势禁,他心中的夙愿越来越遥遥无期,这反而让他心中的夙愿愈加的强烈起来。越是难以追求,才越加让人梦寐以求。

家乡的“玉楼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在家苦苦相忆了。柳永一生在思想、生活、情感、仕宦等方面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给他带来很多煎熬都如实地反映在他一曲曲歌词中,这一首歌词寄托的正是他的悠悠情思。

柳永的这首词景情交融,以白描和铺叙的手法将羁旅之思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他的慢词长调中的很有特色的一首,它与柳永许多名篇一样,在慢词长调的写作方法上体现出法度规范的意义。

全词的结构匀称完整,词意的表达不拖沓也不冗长,由景到情的发展极其自然,情景相生,表现手法的运用流畅自如,逐层地由景到情,又步步为营地直到最后才揭示了全词的主旨。

在词作的后三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中 ,词人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将口语提炼到精纯的地步,将口语庸俗的一面褪去,用含蓄雅美的语言表达情感,委婉而动人。

经过词人对语言的处理,平易、准确、形象、贴切的特点跃然纸上;工整的对偶句音韵谐美,精确而富于概括力的语词句读来朗朗上口,这也是这首词最大的语言特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