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湿重,人胖尿多:五苓散及化裁19方】
现在常见这样的“水货”:尿多,脸肿,看起来人还胖,水胖水胖的;
这是什么问题呢?这是中医言的水湿偏重。当然还会有以下这些不适:
小便不利,小便次数较多,少腹胀满;口渴,渴欲饮水,饮不解渴,喜热饮,喝水以后胃内不适或有振水声,甚者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特别注意口渴但无舌焦干燥,口腔里面的口水还是很多的。早上起来脸觉得胀,眼睛肿;
最关键的是舌象:
舌体胖润、苔白滑;舌淡、苔白、嫩(陈瑞春)
舌色淡,有白滑苔,象刷一层薄薄不匀的浆糊(李克绍)。
这样就辨证为:水蓄膀胱证。
我们今天介绍这个五味药的小方,
就是治疗蓄水证的,利湿主方——五苓散。
五苓散组成:泽泻15克、茯苓9克、猪苓9克、白朮9克、桂枝6克。
共为细末,每次服3~5克,温开水送下,一日3次。
或用15~20克,煎汤去滓服。服后饮热水,温覆出微汗。
第一组:治标——利水渗湿——苓泽猪
行水利尿的基本结构:
泽泻、茯苓、猪苓
1、泽泻,偏寒——治标利水渗湿,排出蓄水,解决小便不利。
2、二苓——猪苓、茯苓——渗湿利水,
第二组:治本——补气温阳——桂术
1、白术——健脾运水——治本,
水湿形成都和脾不健运有一定关系,所以健脾燥湿。
2、桂枝——既能通卫行营以解表,又能通阳化气以行水。
(1)有表邪的情况下,桂枝能够解表,
(2)温阳化气,温阳化气有助于温化水湿。
(3)平冲降逆,特别是桂枝和茯苓同用,
擅长于治疗水气上逆,针对水气上逆。
临床遇到下面这些问题我常用五苓散。
比如跟陈老学的用五苓散治疗小便的问题,不敢是小便不畅,还是小便频,主要是水湿的问题,都可以用五苓散加减。
还有就是和胡医生学习的,
用五苓散在广东治疗湿气重的脾胃问题,如大便不成形,时有胃痛,不能多饮水。
五苓散变化加减19方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曰:
太阳病篇蓄水证: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组成:猪苓十八铢12g去皮、 泽泻一两六株20g、 白术十八铢12g 、茯苓十八铢12g、 桂枝半两8g去皮。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腑,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加减方:
1、本方去桂,名四苓散。本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并治小便不利。
2、本方加苍术,名苍桂五苓散,治寒湿。
3、本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便秘烦渴。
4、本方加羌活,名元戎五苓散,治中焦积热。
5、本方加石膏、滑石、寒水石,以清六腑之热,名桂苓甘露饮。
6、本方去桂、泽泻,名猪苓散,治呕吐病在膈上,思饮水者。
7、本方单用肉桂、茯苓等分,蜜丸,名桂苓丸,治冒暑烦渴,引饮过多,腹胀便赤。吴鞠通把桂枝改紫油肉桂,主治腹部水肿显奇效。
8、本方单用泽泻、白术,名泽泻汤,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9、本方单用茯苓、白术等分,名茯苓白术汤,治脾虚不能制水,湿盛泄泻。再加郁李仁,入姜汁服,名白茯苓汤,治水肿。
10、本方加川楝子,治水疝。
11、本方加人参,名春泽汤。再加甘草,亦名春泽汤。治无病而渴,与病瘥后渴者。
12、本方去桂,加苍术、甘草、芍药、栀子、黄芩、羌活,名二术四苓汤,通治表里湿邪,兼清暑热。
13、本方倍桂,加黄耆如术之数,治伤暑大汗不止。
14、本方加甘草、滑石、栀子,入食盐、灯草煎,名节庵导赤散,治热畜膀胱,便秘而渴。如中湿发黄,加茵陈;水结胸,加木通。
15、本方合益元散,治诸湿淋沥。再加琥珀,名茯苓琥珀汤,治小便数而欠。
16、本方合平胃散,名胃苓汤,一名对金饮子,治中暑伤湿,停饮夹食, 腹痛泄泻,及口渴便秘。
17、本方合黄连香薷饮,名薷苓汤,治伤暑泄泻。
18、本方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治发热泄泻口渴,疟疾热多寒少,口燥心烦。以上三方,并加姜、枣煎。
19、深师用本方治发白及秃落。术、桂、二苓泽泻,更名茯苓术散